捧一颗丹心 筑百年梦想

——关于对教育的思考
2022-12-19 11:14 作者:文\栗淑贤 ​整理\融媒体中心 姜存辉 岳勇华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缕缕春风入耳声,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寄深情。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心灵深受震撼,如春风拂面,暖人心扉;又如定海神针,底气十足;更是宏伟蓝图,前景光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对报告中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做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思考。

    一是“培养什么人”。德是五育之首,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有“德”之人。“德”的含义很多:善、爱、孝、奉献、担当、文明等,所以德是原则,是底线,是衡量一个人的行为标尺。具体到课堂中,德就是课堂的灵魂。平常在教学工作中,我会把立德树人放在课堂的第一位,比如学习《赤壁赋》,先引导学生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学习苏轼面对挫折的乐观旷达,面对荣辱的坦然处之,为官一方时的乐善好施,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之一。

在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是“怎样培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教师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立志做“四有”之师:有道德的教师,有信念的老师,有学识的教师,有爱心的教师。在工作中,尽量少说教,注重言传身教,用实际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很多学生感到“德”颇为高大,认为只有圣人才能修德,我的要求是“积善成德”,要求每一个孩子从小事做起,每天坚持做一件善事,好事做多了,自然就有“德”了。同时要求自己与时俱进,不沉迷于老套的知识体系,不局限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时时更新理念,拓展创新,争做时代教育先锋。

缺少爱的教育犹如荒漠,爱是教育的灵魂。我尽量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用赏识增强孩子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孩子的自尊,用真情启迪孩子的心智。关心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宽容,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是“为谁培养”。教育的宗旨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要幸福,要富强,根本在教育。从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的那一刻起,就等于把一个家庭的希望托付于老师;当学校把学生交给了老师,就等于是把民族的未来交付于老师。作为教师,我深感任重道远,竭尽全力真心爱孩子,悉心育孩子,精心教孩子,不让分数成为我眼中的唯一,最大程度上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点点滴滴,尽量让孩子舒心,让家长放心,用实际行动担当“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过去是光荣的,未来是艰巨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明白:教育事业未来的任务非常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坚定信心,以红烛丹心,为我们国家的教育百年大计添砖加瓦。

(供稿单位:民进山西省委会宣传部)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