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街道康馨家园北区社区
她叫康红(化名),是卢沟桥街道康馨家园北区社区的一名“陪读妈妈”。2024年2月,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她加入了社区“陪读妈妈互助会”,成为一名巾帼志愿者,完成了从自助到互助再到助人的“蜕变”。日前,她带领几位“陪读妈妈”利用休息时间敲门入户,协助社区开展“邻里节”宣传动员工作。
康馨家园北区社区成立于2021年1月,位于卢沟桥街道西北部,北至丰仪北路,东至张仪村路,南至丰仪路,西至张仪村西路。由于社区生活设施便利且辖区教育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像康红这样的“陪读妈妈”,她们在孩子人生的关键时期承担着重要的“后勤保障”任务。
为了更好地护航“陪读妈妈”身心健康,引领她们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蓄力,守护小家、服务大家,康馨家园北区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导向、以治理为核心,成立了社区“陪读妈妈互助会”。通过“自助—能力建设”、“互助—朋辈关爱”、“助人—参与行动”三个维度稳步推进,形成了一支以“陪读妈妈”为主力军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开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社区党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辖区“陪读妈妈”摸底工作。在线上,发放调研问卷、拨打关爱电话;在线下,社区工作者以“铁脚板”开展敲门行动,深入了解陪读家庭的具体情况。基于摸底数据,社区组织召开了“陪读妈妈”需求评估座谈会,大家围绕服务诉求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的困扰与期望。
通过充分征求“陪读妈妈”的意见和建议,社区党委以需求为导向,成立了社区“陪读妈妈互助会”,成为妈妈们沟通交流、自助互助的心灵港湾。
“陪读妈妈互助会”成立后,成员间的交流互助成为常态。社区党委针对子女教育、工作压力、人际交往等阶段性需求,整合辖区资源,为“陪读妈妈”提供了“三个一”的赋能服务:
“一”系列亲子课堂调解家庭氛围。开展“智慧家长护航孩子未来”大巡讲、举办“巾帼排排坐”大课堂,通过专题辅导、家风宣讲等活动,引导“陪读妈妈”践行家庭教育新理念、改进子女教育方式,帮助其改善亲子、夫妻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系列技能培训缓解就业压力。考虑到“陪读妈妈”工作时间受限,社区举办了育婴、家政、养老、电商等时间相对灵活的技能培训20余场,超过200人次的“陪读妈妈”参与了培训。这些技能不仅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也为部分妈妈提供了就业机会。社区居民田妈妈表示,“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技能培训后,我找到一份家庭收纳师工作,现在每天上班、带孩子两不耽误。”
“一”系列心理服务化解焦虑情绪。每周组织1次“畅聊沟通角”活动,为“陪读妈妈”提供朋辈支持、互帮互助的平台。同时,积极链接优质心理、法律资源,阶段性地开展情绪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妈妈们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她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在社区的积极培育下,“助人自助”理念及志愿精神已深入“陪读妈妈”们的心坎儿,社区党委引领“陪读妈妈互助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将“小家之美”融入“大家之治”。
协同社区治理:“陪读妈妈互助会”从居民最关切的民生需求入手,发挥时间相对弹性之优势,协助社区党委收集、更新“社区民生需求清单”;在传统节日、重要节点配合社区开展政策宣传、治安巡逻、育儿知识宣讲等活动,本年度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60余次。
助力环境优化:“陪读妈妈互助会”自发认领公共管护区域,主动对社区楼前楼后进行卫生清扫、垃圾捡拾、杂草清理,并利用子女户外活动时间自愿对社区无障碍设施、健身器材、公共晾晒区进行清洁维护,营造了良好的环保氛围。
帮扶困难群体:发挥“陪读妈妈”的巧手特长、厨艺特长,协同完成入户慰问、精神慰藉等工作,帮助辖区困难群体缓解生活实际困难10余件,带动了更多社区居民关注、参与弱势群体关爱工作。
康馨家园北区社区党委通过培育发展“陪读妈妈互助会”,围绕“陪读妈妈”家庭、就业及成长等多方位需求,广泛链接社会公益资源,常态化、系统化地提供能力建设、就业援助、心理疏解和志愿服务。这不仅让“陪读妈妈”群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还积极引导她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实现了从“助她”到“她助”的转变。既照顾了“小家”,又奉献了“大家”,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工作样板。
( 供稿单位:中联院)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9-13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5-24
新华网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