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团队致力打造“经多见广•济世博学”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多措并举构建特色模块,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融入经济学课程,以此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媒体平台与课堂教学互补
如何利用社会媒体平台让课堂活起来,课程创新团队负责人通过“知乎”等自媒体平台分享课堂笔记和题型解答,包括生活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棘轮效应、日常生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以及三部门经济的六大乘数等核心知识点,既有概念介绍和例题解析,也有经济学原理及其生活应用。他们通过《人民数字联播网》推送诗词经济学专题报道阐释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例如,白居易诗“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与“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反映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陶渊明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表明,劳动产出缺乏弹性。通过媒体文章,教学团队将经济学原理与传统诗词融为一体,实现了线上分享与线下教学的相互补充。
多科知识与经济授课相得益彰
教学创新团队围绕经济学的核心议题,通过中西合璧的形式,让经济学知识与思政内容同频共振。团队将数学建模、文学表达、英语交流等紧密联系,建立跨学科思维框架。通过构建拉格朗日函数求解消费者均衡,通过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核算经济增长,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来解析经济学原理和思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文化自信;团队运用中英双语解读经济学教材,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加深了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
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深刻领悟经济学思想,从而根植爱国主义情怀。教学团队连续四年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实践主题从徽风皖韵诗词经济学,到徽商精神中的经济学思想,到面向“两山理念”的绿色发展,再到全国镇域经济百强镇的经济增长,涵盖了经济学课程思政主要专题。
调研一星期,总结一暑期,筹备一学期,策划一学年,这是创新团队推动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态度和行动,致力实现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2021年组队探寻皖南诗作与经济思想的关系,在游走中深思经济学思想与原理,实现了素养与求学的和谐共融。2022年组队赴绩溪深入探寻徽商精神中的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原理,通过走访当地企业,参观绩溪博物馆、胡雪岩纪念馆和胡适故居,徒步徽杭古道,团队师生深入探讨了女性创业与灵活就业的议题,探寻徽墨制作过程中的循环经济学思想,解析茶叶定价因素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2023年组队走进旌德采写灵芝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案例,追溯朱旺“井水不犯河水”的渊源,于空中茶园和云上梯田实地解析农谚中的经济学知识,瞻仰中共皖南第一党支部,深刻缅怀革命先烈,勉励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2024年,团队聚焦全国镇域经济百强镇——新杭镇的经济增长模式,探究助推新杭经济增长的多元因素。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9-13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5-24
新华网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