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专栏 > 正文

滨海县明达中学:立德树人强素质 自主发展谱新篇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张海东 陈洪 2024-02-29 14:16

近年来,滨海县明达中学以创建省四星级高中为契机,秉承“明德修身,忠恕达人”的校训,坚持“办合适的教育”的理念,弘扬“明己达人,明体达用”的精神,推进教育方式改革,强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学校被评为“盐城市文明校园”,连续三年荣获高中教育综合奖。

一、联动协同,“家、校、社”聚合力。该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凝聚共育合力。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加学生成人仪式,参与孩子成长,分享成功喜悦;联合检察院开展“检爱同行”活动,举办法制报告会,参加法院庭审活动等,推进法治教育。还利用国旗下讲话、橱窗展板、主题班会、黑板报、团会等途径进行文明礼仪、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举办“关爱生命旅程”、“教师先进典型”、“学生青春风采”、“心理辅导”等主题橱窗展览,立德树人。加强德育阵地建设,组织团队主题活动。举办“寻找身边的感动”、“星级学生评选”、入团宣誓、红色之旅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织密管理之网,以正面管教陪伴成长。校领导班子带头值班值守,年级组全时段陪伴,班主任融入课上课下。这一系列举措,为良好校风的创塑打下坚实基础,为优良学风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自主,自我管理有思想。该校坚持师生双轨管理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各班级建立自主管理小组,年级建立自主管理委员会分会,学校建立自主管理委员会总会和学生会。学生自助阅览室、广播站、画廊橱窗、校园卫生打扫等都让学生负责组织实施,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跑操活动、校运动会、社团活动、“五好班级”和“文明宿舍”评比等校内各类实践活动都放手让学生担当活动组织者,相关部门、班主任和学科老师积极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做到“六个会”:会生活、会健体、会做人、会求知、会审美、会创造。

三、创新方式,立德树人有活力。学校以德育活动为引领,创新德育活动模式,彰显育人活力。一是将德育融入特色活动。开展合唱节、体育节、艺术节特色“三节”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德育,德育惠及人人”的氛围;开展军训、足球赛、篮球赛、“三独”比赛等传统“一训三赛”,激发爱国荣校热情;开展多彩社团活动,涵养生合作精神,展示学生个性成长。二是将德育融入重要节日。利用五一、国庆、中秋、重阳等节日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尊老敬师,继承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三是将德育融入“第二课堂”。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参加文明城市创建等实践活动。

四、开发资源,校本课程有体系。该校积极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对德育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德育课程的设置来落实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把现有的德育活动方式、德育教育方式纳入广义的德育课程中来,以学科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和特色影响育人,构建了具有明达中学特色的课程体系。一是重点打造生命教育、艺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课程。加强社团建设,促进课程落地。该校现有涵盖学科、艺体、科技、公益等类型152个社团。二是建设“梦想”青春德育系列校本课程。高一围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突出“筑梦”主题。高二围绕“加强责任”、“珍爱生命”,突出“追梦”主题。高三围绕“前途理想”、“拼搏进取”,突出“圆梦”主题。三是积极申报“实境·实训·实践书法教育课程基地”,以课程基地建设促进内涵发展。举办“喜庆二十大师生书法展”,得到各级领导好评。四是组织编写“双语阅读”校本教材,组织阅读校园情景剧大赛和经典的“诵、讲、写、辩”活动,进一步打造“书香校园”。

五、学思融通,“三五”课堂出真彩。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抓实课前和课后,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课中强化自主学、示范学、合作学、展示学、巩固学五个环节,突出合作与展示。课堂教学理念坚持“四个无”(即无活动不课堂、无情境不课堂、无反馈不课堂、无思维不课堂),实践做到“六个一点”(即起点低一点、节奏慢一点、引导多一点、讨论真一点、思维深一点、反馈准一点),效果实现“三个转变”(即由知识的呈现转变到知识的识记,让学生有效记忆;由知识的识记转变到知识的运用,突出情境化训练;由知识的预设转变到知识的生成,让学习真实发生)。推进“三课”建设,以“实验课”拓宽课堂边界,以“竞赛课”激发课改热情,以“汇报课”推进课改落地。通过承办课改推进会、设立课堂开放日等形式,强势推进课改。“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因互动而精彩”,以“三五立学”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不仅逐步改变着课堂生态、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该校青年教师工作认真、态度端正、积极投入,正在成长成熟,他们是学校的未来发展的新生动力。

六、狠抓关键,重点工作出亮点。一是加强高考学测研判工作。研判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试卷等,研判教情学情。制作“高考研判手册”,把握重点和难点。二是开展作业设计与管理。优化“三类作业”(即学历案、当堂训练、课时作业),落实“两个清单”(即早晚读任务清单、作业清单),进制度,上黑板,减负增效,提升素养。三是落实全员导师制,“一生一策”精准指导。发挥各科教师的引导教育作用,结对帮扶,学业、思想和心理同辅导,尤其关爱特殊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践行“一个不能少,人人都成才”的育人理念。

【责编 李媛】

 


践行师德师风 勇担职责使命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9-13

时代呼唤艰苦奋斗精神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5-24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