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人杰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二级教授,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双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开创了通过基因治疗精确调控内耳干细胞再生功能性毛细胞的新研究领域,形成了新的程序化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听觉、言语与交流分会会长,中国生理学会干细胞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候任主委,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基础研究专家委员会主委,江苏省医学会听力学分会副会长等职务。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誓把声音交还人间。
“这个世界的喧嚣与美妙,我都想亲耳听到。”小女孩张译天原本是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哑人,她的人生轨迹原本会和父亲母亲一样,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在波折、困苦、遗憾中度过一生,幸运的是,经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张译天如今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就读普通学校,她的一生将和普通孩子一样精彩。像张译天这样重获新“声”的治愈奇迹,正在一个又一个地发生着。
耳聋,自古就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顽疾。在中国,耳聋人数高达3780万,居全国各类残疾之首,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起步较晚,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在耳聋领域的科研成果还很匮乏。
2022年6月5日,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成立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柴人杰多年来针对感音神经性聋防治这一我国医药、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内耳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再生和保护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高度连贯性和系统性的工作:系统地研究多种信号通路对于内耳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转录调控机制;结合多基因协同调控,生物材料和电刺激,磁刺激等物理调控因素有效促进神经元和毛细胞的再生和听觉功能的部分重建;通过调控免疫系统,自噬,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有效地保护噪音和药物导致的毛细胞损伤和听力损失,让我国在听觉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陪跑再到领跑的突破。
是学者,孜孜以求,精勤不倦;是医者,德技双馨,仁术济世;是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者:医路追梦,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的追求
初识柴人杰,他的脸上总洋溢着质朴的笑容,从容平和的语气也展现着他的低调与谦和,普通、平凡是他对自己的注脚,然而,翻开他的履历,却让人肃然起敬。
欲立事,须先立心。早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生时代,柴人杰就坚定地选择生物医学专业,致力于缓解失聪人群的病苦,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与耳聋疾病的斗争中,“国家需要就是我的兴趣,就是我的追求与幸福所在。”埋首在书堆,他心无旁骛。2004年,柴人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远涉重洋,心怀报国之志;万水千山,难阻赤子之情。2004年,怀揣着治病救人、科研报国的理想抱负,柴人杰远赴大洋彼岸的Baylor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2013年柴人杰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毕业时,世界最顶尖的医学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提出以优厚的条件继续资助他的科学研究,前提是必须加入美国国籍或者申请“绿卡”。
但是,走遍万水千山,还是祖国最亲。漂泊多年,柴人杰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没有忘记自己帮助故乡人摆脱失聪之苦的初心。“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主义是科学家精神的底色,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柴人杰深知,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历史节点,只有回国才能将先进的治疗耳聋的技术造福家乡的人民。作为党和国家辛勤培育多年的科技人才和一名有着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柴人杰一直敬仰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老一辈留学生的大义,“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的共同理想,因此柴人杰回绝了高薪的工作邀约,毅然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深耕耳聋防治领域前沿科学问题。
虽然满腔热忱,但是想要在耳聋防治领域前沿取得突破谈何容易。初回国时,柴人杰也有过彷徨和迷茫,因为国内的实验室条件相对简陋,顶尖的检测设备、尖端实验原材料在国内很难采购到,“关键时刻是党和国家为我们这些科研人员建功立业创造了优越的学术环境,帮助我走出了艰难的瓶颈期。”柴人杰说道。一路走来,柴人杰先后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青年973计划,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支持。
在不断精进的过程中,柴人杰发现,只有建设好后备梯队力量,才能为祖国科技事业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从零开始,柴人杰招揽和培养出色的多学科交叉人才组成团队,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如今,柴人杰的团队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顶尖的听觉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团队。柴人杰精心编写的《Hearing Loss: Mechanisms, Prevention and Cure》和《人工听觉技术概要》等教材,提高了我国在耳聋防治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能力,目前在通过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感应神经性聋的方向上我国已经走在了国际前沿。
柴人杰教授团队合影
以精深的专业知识,2020年,柴人杰在生命科学领域最权威的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的论文被评为Cell年度最佳论文,这是9篇Cell最佳论文中唯一完全由中国学者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这也是东南大学首次以通讯单位名义在生物学顶级期刊Cell发表研究成果。近5年,柴人杰发表通讯作者SCI论文118篇(总影响因子1103.38,平均影响因子9.33,其中IF>30分4篇,IF 10-30分29篇),其中4篇论文被Faculty1000列为推荐文章,1篇论文入选Cell正刊年度最佳论文,13篇论文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2篇论文入选热点论文,总他引6000余次,h-index 47,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 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柴人杰认为,“只有把追求自身价值,同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结合起来,以‘跟我上’的豪气、‘我先上’的勇气,扛起如山使命,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新一代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人生价值和人格底色。”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2022年7月2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柴人杰荣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8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一等奖;8月26日,柴人杰荣获2022“强国青年科学家”称号;11月12日,在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柴人杰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多年来,柴人杰的研究成果还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树兰医学青年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申报了2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柴人杰教授荣获2022“强国青年科学家”称号
柴人杰教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作为行业翘楚,柴人杰先后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听觉、言语与交流分会会长;中国生理学会干细胞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候任主委;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基础研究专家委员会主委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执委(Executive board member);中国医促会耳内科分会副主委听觉基础研究学组组长;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与转化联盟医疗器械工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理事,耳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听力学分会副会长等。
“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当年博士毕业时,导师的这句赠言,柴人杰至今记忆犹深。治学先做人,育人先立德,如何报效祖国、回报党恩、奉献社会,培塑优秀人格,一直是柴人杰苦苦求解的人生课题。
医者:大医精诚,打响耳蜗药物研究持久战
以岁月为笔,以热血为墨,作为医学从业者,柴人杰书写着大医精诚的壮丽篇章。
经过深入长期研究,柴人杰发现可以通过信号对耳内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再生毛细胞进行调控,进而发现了调控新生毛细胞成熟和存活的关键机制和关键基因。在此基础上,柴人杰反复尝试,设计并优化了针对内耳干细胞高转染效率的新型腺相关病毒(AAV),解决了本领域没有对内耳干细胞高转染效率AAV这一“卡脖子”难题,使得针对内耳干细胞的基因编辑系统和药物递送系统的建立成为可能。通过数年的潜心研究,柴人杰建立了完整的针对内耳干细胞的基因治疗体系,并通过该基因治疗体系促进内耳干细胞再生具有功能的毛细胞,一定程度上恢复耳蜗的结构和功能,最终部分恢复听力。
当前,该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3项,已经获得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科研部门的广泛应用与推广,搭建了国际领先的AAV载体和转录因子筛选平台,基于该成果研发出的针对内耳干细胞的基因治疗体系为载体,将6个创新药物推进至不同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阶段,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生逢其时,不负时代。柴人杰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辟了通过基因治疗和干细胞再生功能性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治疗感应神经性聋的新产业方向。目前,该科技成果由复星医药旗下全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复健资本投资,已经成立了听力基因治疗公司,依托自有的基因递送和基因编辑成果,立足于中国3200万耳聋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搭建了国际领先的AAV载体筛选平台和转录因子筛选平台,以该成果研发出的针对内耳干细胞的新型AAV为载体将6个以上创新药物推进至中国/美国不同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阶段,重点推进乃至完成2个先导项目的临床研究,启动新药证书申请、生产上市报批工作,预计单个产品的国内年销售额5-10亿元人民币,在全球发达国家市场的年销售预计超过5亿美元。同时公司也将进一步建设完善基因治疗产品上游生产工艺开发技术平台、基因治疗产品下游生产纯化工艺开发技术平台、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测技术平台、符合GMP要求的基因治疗产品规模化生产平台,并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器官,筛选特异性强、高感染率的系列病毒载体,预计通过3-5年的时间,平台将拥有超过20种新型AAV病毒载体,可用于耳聋的基因治疗,也可用于其他适应症。
精进!精进!这是柴人杰职业生涯最真实的写照。在锲而不舍的坚持中,柴人杰发现通过耳蜗技术来防治耳聋非常适合于我国目前患者病情复杂、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柴人杰下定决心要让中国在人工耳蜗技术上走向世界前列。
柴人杰系统地研究了多种导电生物材料对于神经干细胞再生听觉神经元和听觉神经元功能成熟的调控作用,发现导电生物材料石墨烯可以有效促进干细胞分化为听觉神经元以及听觉神经元功能成熟,在此基础上柴人杰通过石墨烯导电生物材料制备了新型人工耳蜗电极。该新型人工耳蜗电极具有比传统电极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好的弯曲延展性能,提高了患者的手术后治疗效果。同时,柴人杰基于导电生物材料对听觉螺旋神经元功能促进作用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的新的程序化人工耳蜗植入技术体系,不仅加强了人工耳蜗手术的规范性、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手术后治疗效果,更降低了手术的难度,让更多耳科临床医生具有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能力,让更多患者可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极大地提高了人工耳蜗植入的覆盖范围,为广大耳聋患者带来了福音,让更多的耳聋患者接触到了有声世界。
据悉,该新型人工耳蜗电极以及优化后的人工耳蜗植入流程已在南京鼓楼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苏北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应用推广。
医学从业者要不畏困难、不惧艰险,敢于啃临床中的硬骨头,敢于涉科研中的荒芜地。柴人杰用自己的耳科从业史,编纂了一部耳科人才的立德立心史,将不畏困难、敢为人先的要义书写在了每一页。
师者:知行合一,以奋进之力托举起民族未来
柴人杰早已名誉满身,但是依旧坚守在教育的岗位,用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诠释着责任二字,托举起一个民族的未来。
2013年,柴人杰回到东南大学后,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三尺讲台上忠实地履行着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在教学过程中,柴人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学生培养中,柴人杰始终坚持将“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思想根植于学生心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起,柴人杰开始担任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支部书记,在课堂上始终注重思想政治和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坚持课程建设与思想引领同向同行;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了该院“重走红军长征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坚定同志们的理想信念,牢记“以本为本,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用信仰的力量集聚一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知识分子成为学科发展带头人和中流砥柱。
同时,柴人杰在课堂教学中将价值观培养思路“先知后行”的前后顺序转型为“知行合一”融合一体发展顺序,将“传道解惑”的育人职能转型为“传播思想、转变风气、捍卫文化”的社会职责。以教学内容的创新为突破,在课程中及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同时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中,做到核心价值观培养渗透化,注重对学生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以教学模式为突破,在思想上生活上帮助学生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师德影响和感染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原本课堂上教师自上而下的要求,变为学生自下而上的需求转换。通过课程中增加和学生互动的课堂研讨,增加情景式、探究式教学,增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推动问题导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创新、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心,成为学生们的思维习惯。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柴人杰始终坚持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上狠下功夫,加大对本科生、研究生的素质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视野和综合素质,注重基础和临床相结合,坚持教改立足实效,积极促进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改革。比如,柴人杰新开并主讲了本科生课程《干细胞生物学》,此课程完全采用斯坦福大学的全英文本科生干细胞生物学教材,在授课方式上采用英文PPT教案搭配中英文的双语课堂教学,让学生接受最新最前沿的干细胞知识,在课程中柴人杰也及时将最新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引入课堂。这门课程也是东南大学本科生课程双语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柴人杰教授做实验
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柴人杰作为主要负责人开设了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吴健雄学院联合招收的第一届生命科学英才班,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生命科学英才班本科生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方案和教学规划。目前,生命科学英才班是东南大学本科生精英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试点创新计划,其目标是秉承卓越化、个性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强烈的进取和创新精神,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生物科学基础宽厚,同时接受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勇于探索创新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持续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其成长为生物科学领域领军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在业界享有盛誉的专家,柴人杰在后来者面前,却自觉地俯下身子,弓起脊背,甘做孺子牛,成为青年人的垫脚石,这是一种责任同样也是一种传承。
甘以至诚育桃李,柴人杰先后荣获东南大学三育人先进、东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东南大学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东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东南大学金晟奖教金、东南大学中泰国立奖教金(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等荣誉称号。荣誉背后,正是柴人杰对知行的坚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牢记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把国家需要同个人理想紧密结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这是柴人杰的坚定信念,也是每一位东大人不变的信念。
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柴人杰教授亦是如此,他将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带领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如既往的深耕于耳聋防治及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再生研究,将理想信念扎根祖国,把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广大耳聋患者带来福音,让更多的耳聋患者接触到有声世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2023年第07期)
【责编 李鹏】
美通社2024-11-21
美通社PRNewswire2024-11-21
搜狐网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