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明柱
留美博士,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恒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2019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1年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2年工信部领军人才。主要从事肿瘤免疫调控机制研究以及肿瘤表观遗传与免疫协同增效机制研究,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兼职助理教授,2021年受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经济研究会“新发展格局条件下生物医药产业与保障人民健康研究”课题组特约研究员。
弘扬科学创新精神 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机会性筛查,计划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湖南恒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印明柱博士从事肿瘤免疫调控机制研究以及肿瘤表观遗传与免疫协同增效机制研究,十多年来,他扎根原创新药研发一线,致力于研发出符合中国人遗传基因的创新药,以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创造的力量。他不忘初心,致力于为身患癌症的患者们研发出早期筛查或治疗癌症的新技术,造福千千万万的病患及其家庭。他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身上的社会担当,国家的需要决定了他的研究方向和人生目标;他始终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坚守、前行,为癌症患者的健康,为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
异乡求学 博观约取
踏梦前行 聚力生长创业
百年来,无数海外学子放弃国外优厚的研究待遇与生活条件,毅然返回祖国,投入到科学事业和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事业发展的洪流当中。印明柱就是其中代表,基于十多年的积累与沉淀,致力于在基础医学与应用科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将更多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积极推动肿瘤早筛技术、抗肿瘤药物和伴随诊断技术发展,针对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展肿瘤新药研发。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印明柱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期间学习临床医学,硕士学习肿瘤学专业。毕业后,他成为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一名医生。在内科、外科都有涉及的工作中,印明柱对癌症病人全生命周期的管护,尤其是中晚期癌症病人生命救治有了全新的认识。很多做了手术以及进行过化疗或放疗的癌症中晚期病人并没有好转,而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这对他的触动非常大,他觉得中国并不缺优秀的外科医生,缺的是治疗癌症早期筛查的新技术及治疗肿瘤的新药物,是更多的药物研发人才。于是,他将重心由外科手术向前沿诊断转移,并做出决定开始转行,弃医从“研”。华夏子孙,肩上有担当,眼中有星辰,他们将担当刻进灵魂。2011年,印明柱赴美国继续深造,专攻遗传学、病理学及发育学等学科,做好了学习和补充之后,他仍感觉与理想有一定距离。2013年,他争取到了读第二个博士后的机会,因为他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梦想就是在创新药研发方面深造,并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因此,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他决定去耶鲁大学继续学习,在这五年中他进行了系统化的学习,获得了耶鲁大学的认可,完成博士后研究。印明柱在美国一待就是8年,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其出色的科研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成为了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兼职助理教授。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唯有初心不改,方能明确方向,直冲浪潮,到达彼岸。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得到进一步提升,全社会都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而印明柱当初出国深造与潜心积累也是为了提升国际视野和知识技能,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浪潮下,中南大学投来了橄榄枝。家国情怀自古便是中华儿女最强烈的精神归属,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2018年,印明柱抓住先机,学成归国的他回到湖南,与合伙人成立了湖南恒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肿瘤早筛技术、抗肿瘤药物和伴随诊断技术等研发方面埋头实干。2022年,他加入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负责医院临床及科研工作,基于印明柱的赤诚之心,从此踏上了致力于研发出符合中国人遗传基因创新药的奋斗历程。
印明柱教授加盟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签约仪式
使命担当 关爱健康
研发智能早诊机器人 想把梦想照进现实
癌症是全球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人口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全球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所发布的数据,204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较2020年增加49%,达到2840万例,癌症防控形势刻不容缓。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已被公认为癌症防控的最有效手段。
肺癌是中国第一大癌种,且因首次发现时以临床晚期病例居多导致平均5年生存率不足20%。印明柱最先照进现实的举措就是针对肺癌,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肺癌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前列,多数中国人都有肺结节,相当一部分属于癌前病变或者肺癌。肿瘤早筛能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期。
“目前我国肺癌筛查现状及痛点在于CT发现肺结节后进一步检查的可选方案少,价格昂贵。小的肺结节无法准确判定,只能待其进展后再做判定。”印明柱认为在早期有效辨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是控制肺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点。
基于中美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巨大差异以及液态活检的巨大市场前景,印明柱与他的两位恩师李康教授及赖仁胜教授共同研发了“肺结节恶变循环肿瘤细胞(CTC) 智能早诊机器人”。通过CTC富集设备对血液样本进行高精度肺癌CTCs捕获与富集,获得肺癌CTC形态学图片,利用基于大数据AI图像识别系统进行智能识别,给临床医生提供切除早期原位肺癌及后续个体化精准治疗明确判断依据,可减少患中晚期癌风险及避免遭受因治疗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目前恒雅医药的数据表明其诊断准确性非常高,并与保险公司开展深入合作。而且机器人可对肺癌CTCs从全基因组层面进行精确性突变位点及CNV变异评估,为后续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更重要的是,印明柱带领团队致力于降低筛查的成本,他不希望做成一个价格昂贵筛查,那样就不能发挥普筛的作用。他更希望让老百姓能用得起,而且还能真正有作用。让早诊机器人在老百姓日常预防治疗中发挥作用,真正为防病、治病筑起一道堤坝。
在创新论坛上作报告
不忘初心 不负韶华
弘扬创新精神 致力于癌症创新药物研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展现,并且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因此,能在原创新药的领域发光发热成为了无数科研者的毕生追求,但是一个创新药从药物研发到审批上市后的大规模使用往往会经历重重困难,需要约十年时间乃至数十亿资金投入。生物医药和传统制造行业不一样,制造业的生产是流水线,是完全的复制,但是生物医药的核心还是在原创、创新上。印明柱希望自己这一代人能把中国的生物医药扶上正确的道路,他和团队成员从加入的第一天就开始接触最标准化的药物研发流程了,这让他们少走弯路,提供了平台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想做的方向。印明柱认为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当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团队成员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团队成员的才能。
创新者要敢为天下先。印明柱和团队的共识是不做重复的工作,因为在生物医药方面的资源和资金都是有限的,要做良性的循环,把它们用在刀刃上,做0到1的创新。回国后,印明柱很早就开始布局,构建数据库,希望未来可以真正帮助研发新药,早日建立起中国晚期癌症病人慢病化管理的新体系,以此助力癌症患者长期带瘤生存。印明柱把这样的理念根植于所有的创新药企业,让大家有共识并朝着这个目标和方向共同努力,促进我国整个领域的高速发展。
创新作为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将成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这表现在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在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在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印明柱和团队的新药已经完成了临床Ⅰ期试验,安全性非常好,效果也不错。最好的病人已经生存了两年半,这个新药针对的是比较年轻的肿瘤病人,并且这种肿瘤发现后一般都是晚期没有手术机会的,恶性程度也很高,新药研发为这些患者们的求生之路带来了更多希望。有一位重庆的患者29岁时发现自己得了肺癌,当时他还有两个孩子,刚开始他每天都要吃止痛药,后来用了两年多新药,到去年五月份来长沙复查时发现肿瘤已经变小了,并达到了非常好的痊愈的状态,这才是印明柱做药的目标和让他一直坚持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他想救活更多人,更多家庭。印明柱还希望给更多病人科普新药的知识,勇于用新药物。因为肿瘤能用的药物是有限的,国外很多病人在临床试验阶段就用了新药,并且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所以人们不应该害怕癌症,更应该调整好心情,做好与之共存的准备。目前,印明柱和团队研制的新药的临床试验中已经有很多受益的患者。
值得关注的是,印明柱还致力于建立一座“晚期肿瘤医院”,呼吁人们对晚期患者多一些关爱,目前国外有很多晚期癌症医院,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帮助到晚期患者。印明柱既是技术革新的先行者,也是创新创业的领军人。在中国精准医疗的赛道上,他跟随着时代与社会的浪潮大步前行,这是一种积极面对未来的昂扬姿态,是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无畏探索。跟随时代浪潮需要细致的观察与大胆的尝试,展现独特匠心精神更要有真才实干与持之以恒的决心。
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印明柱博士亦是如此,他将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在强大的创新思想驱动下,带领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如既往的深耕于癌症早筛技术、抗肿瘤药物研发,以高质量的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健康需求,将理想信念扎根祖国,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科技力量。
(2023年第03-04期)
【责编 李鹏】
美通社2024-11-21
美通社PRNewswire2024-11-21
搜狐网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