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展示 > 正文

郭文伟:中国传统海洋画考辨

——海洋画家郭文伟向2022年世界海洋日献厚礼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郭文伟 2022-06-08 10:21

在2022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海洋画派画家、理论家郭文伟先生,在应征参加202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沧海颂·中国海洋画作品线上展”的同时,特别推出《中国传统海洋画考辨》海洋画研究成果,汇报他关于中国传统海洋画探秘的心得,宣传我国古代海洋文化渊源,推动中国海洋画的发展,也作为对202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献礼。

郭文伟肖像_副本(1).jpg

郭文伟肖像

郭文伟,1939年生于许昌,焦墨海洋画开拓者,现任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副会长、天津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新加坡南洋画院和北京狮城南洋画院副院长、海洋画派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文化艺术推广联合会推广专员、天津海天书画院和中原书画院及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和黄河文化艺术研究院及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中原美术学院等单位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天津长城书画院、天津嘉翰画院、中国楹联书画院、天津《画讯》俱乐部、天津洪喆文化书画院等多家艺术团体兼职画家,教授级高工。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香港文联美术家协会、天津山水画研究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交通书画协会、天津市楹联学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航海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会员,是绘画艺术与科学技术跨界的资深学者。发表50余篇美术理论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画多项艺术空白,作品参加各级美术展赛,有40多项获奖。出版有《郭文伟山水画集》《郭文伟海洋画艺术》,主编和参编了20多部科技著作。曾荣获多项艺术理论创新奖和“建国70周年当代中国山水画家终身成就奖”、海峡两岸艺术交流贡献奖,被中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河南省中国画院和台湾美术家协会、天津市文化局和市总工会等分别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天津市职工艺术家”、“华表奖艺术家”等称号。

当代中国海洋画产生以来,有不少评论文章,对我国古代有无传统海洋画问题,给予了否定回答。到底中国古代有无传统海洋画呢?笔者近年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关注和研究。对所能收集到的与海水有关的纸版图片资料和网络电子版古今相关海洋绘画作品及历史理论文献资料,做了力所能及的探索和考究,发现了不少近乎于当代新生的中国海洋画作品史料。考虑到我国古代本是世界海洋强国之一,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是世界海上生产活动较发达的国家,到了秦汉时期,中国的航海、渔猎、海洋文化的传播已是世界闻名,明代的郑和下西洋等都与海图和海洋绘画相关(人民交通出版社的《天津市志北海航海保障志》),笔者认为海洋绘画作为人类海洋活动记事和精神、情感的表达手段之一,理应与其孪生的文字(汉字书法)同时存在于海洋文化领域,所以决心要对“中国古代有无传统海洋画”探个究竟。

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为了确定一个研究和讨论的统一参照标准,首先要确定古代传统海洋画术语的名称及其定义。因为当代中国海洋画是新画种,中国古代当然不会有此术语,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当代“中国海洋画”的定义反向倒推,派生出我国古代类似于当代“中国海洋画”的传统中国画新的术语及其定义,使它能代表中国古代以大海为题材的的传统中国画。依此,才好从历代中国画作品中,寻找、分析、筛选出这类作品,才能正确判定古代有无传统海洋画。根据当代“中国海洋画”术语的界定标准:“以中国画的艺术理论、笔墨技法为主导、以中国画绘画材料(宣纸、绢帛等)为载体、以海洋要素为题材、以近景海洋要素为画面意境的主体意象”等的四个条件要求(郭文伟的《关于中国海洋画界定标准研究》《中国书画报》总2291期),通过对历代传世的以海洋要素为题材的传统中国画的分析,考虑到古代历史条件和相关传统山水画散点透视景深的制约,笔者认为在符合当代“中国海洋画”定义的前三项条件的基础上,只要作品画面上能够有放大了的近景海水意象,不管它是作为主体意象还是辅助意象,都可以把它与中国海洋画的意境靠近,按说可定名为“类似中国海洋画”。但是,因为古代并没有“中国海洋画”这个名词,古代的作品又不能倒过来去靠近当代的新名词“中国海洋画”,自然“类似中国海洋画”的术语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只能也必须用非“中国海洋画”的名词来研究古代有无传统的海洋画,以区别于当代的“中国海洋画”。拿什么术语作“类似中国海洋画”的古代大海题材的中国画品类的新名词呢?

根据我国标准化术语命名的“单义性、通用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四项原则要求,我们如果把“类似中国海洋画”改换为“古代传统海洋画”(简称“传统海洋画” ),就能成为既区别于“中国海洋画”,又突出了古代传统之意和海洋题材的内容,具有了单义性和汉语词法的科学性,也通用于历代。因为任何时代的“传统”都不是那时的“当代”和“近、现代”,在数百年之后今天的“中国海洋画”又有了新发展之时,我们现在的“中国海洋画”不就又成了“传统中国海洋画”了。这恰恰又体现了“传统海洋画”术语的历史性意义。因此,“传统海洋画”可以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海洋题材的传统中国画的新名称。有了此名称,我们就可以根据其定义和历代作品内容来挖掘、讨论和判定古代“传统海洋画”了。  

我国自古就是海洋大国,有18000km海岸线(不包括岛屿海岸线)。古代史料和哲学论著(如《庄子・秋水》)等有不少关于大海的哲理和与海外交流及海洋文化方面的记载,特别是我国名著《山海经》约有70%的内容是与海域(即古代海内、海外)有关的世俗、人文、地理、天文、神等万物、万象。历代文学作品也都含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艺术内容。这些名著中无不体现出有关海洋绘画意象、意境的语言表达,而且鲜有的以海、龙等神话仙境为题材的民间画图、道释壁画、文学经典的插图等等。例如:《山海经》地图、《山海经》异兽图(后人凭借描述想象所绘)、精卫填海;战国时期出现的蓬莱仙境、瀛州三神山传说的画图;魏、晋以后出现的包含了海洋题材的寺庙道释画等。

从人类文明史角度讲,中国古代传统海洋画的存在,也是符合考古学和海洋文明史研究的艺术发展规律的。我国古代海上文明早已有了洲际之间的传播,海洋文明与陆地的农耕、游牧文明并存于古代海洋与陆地之间,其陆地、海上文明跨域交流的历史遗迹历代有之。最有名的唐代鉴真东渡到明代郑和下西洋,都是海洋文化的辉煌印记。

从中国画史角度讲,我国古代传统文学艺术一直是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所主宰。中国画是按林泉之志的文人士大夫审美理念去创作,尤其中国山水画要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可”和文人雅趣的意境进行创作,否则就不会入流,不被被官方及文人士大夫认可。而且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又是属于中远景视觉范围,其意境处于像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所说的“且夫昆仑山之大,童子之小,追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少阔,则其见弥小”的视觉范围内的、咫尺万里的中远景视觉环境之中。依此视野的视觉分辨力,只能表现中远景山水意象;加之后来唐代王维的“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对山水画的禁锢,故而,在传统山水画中,表现大海只能以留白表现中远景海水意象(远水不见波),很难画出既能合乎传统中远景山水画要求,又能不失海洋造化之境的海洋画;再加上追求安逸的文人士大夫压根儿对大海就有恐畏之感,所以没有画海的欲望。自然,画海、研究海洋题材的人就很少,造成了较少真正的像当代中国海洋画那样波澜壮阔、激昂奋进、奋发向上精神的海洋画作品传世,但这不等于说中国古代就没有海洋画。

若从文艺来自现时社会生活的逻辑规律分析,只要有沿海生产活动,就会有相应题材的绘画存在。所以笔者认为,从有文字记载的远古算起,用沿海劳动者古典审美心理和魏晋之前的绘画理念研究中国画历史,挖掘各代民间海洋绘画。是可以发现一些朴素的传统海洋画的。例如与海洋有关的图腾画、禅宗、道观壁画画(含岩画和汉画)都应是海洋绘画的一部分;另外以海洋为背景的纪实性、纪录性的海洋绘画图式,包括沿海土生土长的画工,或“渔民画家”的各种海洋绘画作品,也都应该是传统海洋画的一个侧面。只是不具备绘画传世的条件,更没有形成传世的技法和理论。正是因为传世的传统海洋画较少,使得不甚了解中国海洋文化和古代海洋画端底的权威评论家们,给中国画史下了“古代没有传统海洋画”的结论。当然,我国八、九十年代,中国海洋画刚刚产生,尚无形成新的中国海洋画理论,那时的评论家,在不掌握古代海洋题材的中国画作品的情况下,要追朔中国海洋画的发展渊源,判断中国古代有无海洋画,缺少史料,他们为了表达对新生的中国海洋画的推崇和赞扬,就用象征时代精神的当代“中国海洋画”术语标准作为判断的依据,所以,给“传统海洋画”以否定的断言,倒也可以谅解。不过,随着媒体的宣传,在全国画坛出现了多篇有此结论的评论文章。这就给画坛造成了“中国画史上没有传统海洋画”的错觉,妨碍了一些理论家对古代传统海洋画的深入挖掘,给中国海洋画的史学研究造成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中国古代海洋题材的中国画作品的收集、挖掘,从多方考证发现,若用前述新的“传统海洋画”的定义来审视历代中国山水画中的海洋题材的作品,找到了不少传统海洋画。根据笔者掌握的现有传世海洋画作品分析,宋代马远的《水图》中以具象海浪作为画面意境的主体意象的册页小品《层波叠浪》和以放大了的具象海水意象作为画面主体意象陪衬的夏圭的扇面小品《钱塘秋潮图》、宋人的《吕洞宾渡海图》、元代朱玉的《龙宫水府图》、明代商喜的《四仙拱寿图》、清代袁江的《海屋沾筹图》《海上三山图》、袁耀的《蓬莱仙境图》《观潮图》等海景山水画,以及历代流传的《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精卫填海》等大量的人物海洋画等,这些基本上都可视为古代传统海洋画,也可视为对中国海洋画的奠基性作品。尤其马远的《层波叠浪》,简直就是典型的中国海洋画图式。这些作品基本上都符合前述之“传统海洋画”术语的标准化定义。

层波叠浪  马远作IMG_2760_副本(1).jpg

层波叠浪  马远作

钱塘秋潮图  夏圭作 (25.2cmx25.6cm) (1).jpg

钱塘秋潮图   夏圭作

海屋沾筹图 袁江作110402203655901(1).jpg

海屋沾筹图  袁江作

四仙拱寿图   商喜作

到了宋代海外活动见多,特别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使我国海洋意识有所增强,这时期的以海洋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相比前朝较多出现,使古代海洋题材的绘画更向前发展了一步。中国现代海洋画的奠基者傅抱石的《海天落照图》《观海图》、陆俨少的《海疆之涛》、张大千等合作的《宝岛长春图》中的部分海水意象等多位画家的海洋画作品,以及琳琅满目的当代中国海洋画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这些传统海洋画的影响和启迪。我对焦墨海洋画的开拓创新,就是直接受益于宋代马远、夏圭等传统海洋画的笔墨启迪和韩拙水文意象及“三远”意境的影响。

总之,中国海洋画的源头还是可追溯、可考的,中国古代还是有传统海洋画的。这种古代“传统海洋画”,客观上揭示了海洋画的历史痕迹和发展脉络,填补了中国画史上的一项空白。同时,此成果又可进一步推动对“传统海洋画” 史料信息和作品的发掘、收集,对研究中国画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责编 王珍】

郭文伟:中国传统海洋画考辨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2-06-08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