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职教改革 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2021-09-04 19:04 作者:邓丽君 吕月华 图:保定学院提供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 编者按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等系列重大举措的出台,预示着职业教育将走上一条品质发展之路。

自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以来,河北省保定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将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到“十四五”规划当中,为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作出积极探索。近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的成立揭牌,标志着保定市产教融合发展确立了新的支点和亮点。


与会领导嘉宾合影

7月9日上午,京雄保品质职教高地论坛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成立大会(下文简称“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在保定学院召开。大会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保定市人民政府主办,保定市教育局、保定学院承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王复明,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贾海明,中共保定市委副书记、保定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闫继红,中共保定市委副书记商黎兵,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伟坤,保定市政府秘书长王保辉,保定学院党委书记胡连利,党委副书记、校长韩会玲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胡连利主持。

会上,刘建同宣读了《关于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的批复》。在线上线下六千余人的共同见证下,与会主要领导共同为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揭牌。

“新版专业”全覆盖现代化产业升级需求

保定是首都“南大门”,以“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素有“冀北干城、都南屏翰”之称。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京雄保联动发展的桥头堡,保定处于中部核心功能区,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承担着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的历史重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作报告

中共保定市委副书记、保定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闫继红致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宣读批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王复明作报告

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作报告

保定学院党委书记胡连利主持

正值举国同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保定市基于“服务北京,服务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结合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雄厚的职业教育基础等既有优势,将深化职教改革纳入到“十四五”规划的框架下,主动对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成立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为建设品质生活之城、服务技能型社会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京雄保品质职教高地论坛上,鲁昕会长作了题为《职教新版专业:推进职教提质赋能落地举措》的主旨报告。主旨报告以习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为切入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回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与保定市人民政府合作历程,指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要致力于促进保定市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等方面研究交流,推动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职教融合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面向“十四五”时期适应性,强调要加强学会与保定市在职业教育领域深入合作,打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市域试点。

鲁昕重点围绕深刻领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新版专业瞄准技术变革产业升级、新版专业十大特征十大落地案例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她回顾了2014年和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参会人员共唱国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指挥现场齐唱红歌献礼党的百年华诞,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鲁昕强调,中国正在从学习型社会向技能型社会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数字社会发展对教育结构调整、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职业教育要顶层设计,拓宽视野、找准定位、明确路径,将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摆在同一个平台上加以论证、规划。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的成立,就承担了这样的使命,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鲁昕指出,职业教育亟待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促进国家人才观、企业人才观、社会人才观以及百姓人才观协调一致。唯有坚定定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才是改变这一局面、加快职教发展进程的关键所在。

鲁昕对品质职教研究院落地保定表示热烈祝贺。她认为,保定市拥有17所各级各类高校、61所中职学校,职业教育规模齐全、积淀深厚,具备抢抓机遇的战略眼光与担当精神。早在2019年,保定市委市政府就主动对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邀请学会参与保定市“十四五”规划的审定与论证,确定了“7个强市9个保定”的建设目标,提出“打造产业升级高地”、“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发展任务,这为构建专业一体化、开发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专业提供可行性路径与方法。

在报告中,鲁昕就2021年3月23日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简称“新版专业”)做了全面解读。她指出,新版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增一批专业,根据产业转型升级更名专业,根据业态或岗位需求变化合并专业,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予以撤销。新版专业的制定紧紧瞄准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发展任务,瞄准技术变革产业升级,聚焦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助力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等十大领域,以适应高质量发展。

2017年5月12日,全国首批“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正式落户保定学院

2019年5月24日,保定学院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在库尔勒市,胡连利一行到农二师华山中学看望实习教师

在报告的最后,鲁昕从场景和教学两个纬度,就新专业建设创新分别提供了10个典型案例,为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的发展探索提供了参考。她对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工作的全面开展寄予厚望:在保定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品质生活之城”这一战略目标的背景下,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或将为促进新版专业的落地探索出新模式、打造出新样板。

百年基因赓续传承托起品质职教使命

中共保定市委副书记、保定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闫继红在致辞中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面前,保定正在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深度融入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加快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品质生活之城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研究出台了保定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积极打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市域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相信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精心指导下,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一定能够勇立职教研究的潮头,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书写保定职教的新篇章。

2019年3月,保定学院第二批在校大学生援疆顶岗实习团队誓师出征

 2000年7月,即将赴新疆任教的15名毕业生在母校(原保定师范专科学校)门前合影留念

“麦浪飞翔”团队志愿者在乡村小学进行暑期支教

2000年8月,学院教师举着“到西部教书去”的旗帜,和同学们意气风发来到且末

位于新疆巴州且末县第一中学的“保定学院援疆支教图书馆”成为连接保定和且末的一条文化纽带

在论坛环节,王复明院士作了题为《大基建“产科教融合”共享平台的探索》的学术报告。他结合我国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目前我国工程实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融合度还不高,高等教育发展应给予应用型更多关注和支持。王院士在报告中分享了“工程医院”共享平台建设的经验和智慧,“工程医院”通过打通学科界限、融入现代技术,汇聚优质资源,掌握特色技术,为基础设施“疑难急险”病害诊治综合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邢顺峰总督学作了题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实践与思考》的学术报告,从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打通学业进升路径;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将权力放给学校,激发办学活力和干事创业动力;打开校门,面向市场开放办学;请进来,走出去,再提升;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等方面分享了山东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经验和模式,为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提供了发展思路、目标方向、学习标杆。

会后,保定学院党委书记胡连利,党委副书记、校长韩会玲分别接受了采访。

胡连利对“品质职教”的内涵作了阐述:唯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创造有价值的成果,才能搭建符合潮流发展的平台,形成品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从“品质生活之城”的定位出发,集聚能量和优势资源,以职教作为突破和支点,围绕“制造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搭建优质共享平台,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产业升级。

2021年5月5日,保定学院第十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艺术展演在体育场隆重举行。四千余名师生共同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就品质职教研究院这一历史重托为何选择了保定学院,胡连利表示,保定学院是一所拥有百余年校史的本科院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良传统,2015年被确定为转型试点校,2016年被指定为产教融合示范校,也是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一所大学,在充足的历史准备和时代机遇的双重作用下,完全有能力作为重要支点,实现产教融合发展,为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而研究院的成立揭牌,对于保定学院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将加快保定学院的转型升级,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迎接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据韩会玲介绍,保定品质职教研究院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指导下,由保定市人民政府发起建立,设在保定市教育局,执行秘书处设在保定学院。研究院以推动地方经济为目标,培养技能人才为中心,以四个支撑,打造八大平台,构建保定产教融合的“四梁八柱”,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新路径。研究院下设京雄保产业中心、京雄保职教中心、京雄保产教融合中心三个研究中心,确立专家指导机制、平台搭建机制、项目研究机制、管理评定机制四大机制,将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放在同一个平台上研究,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产教融合校企育人模式、多元办学格局、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机制、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扩大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推动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有效衔接,为保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通讯员米建军提供背景资料)


永葆为党育才传统传承百年红色基因

——勇立职教改革潮头的保定学院

保定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距雄安新区30公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高校党建示范校、河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2016年,学校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列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试点院校,跻身全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

保定学院今日风貌

学校有百余年办学史,其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学校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仅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60余人,还有一批教育、科技、文化界名人。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师昌绪,中纪委原第二书记王鹤寿,浙江省委原第一书记铁瑛,中组部原副部长杨士杰,教育部原副部长臧伯平,著名作家梁斌,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丁浩川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目前,学校毕业生作为保定基础教育等各行业的中坚力量,有力推动着地方教育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920.2亩,建筑面积34.39万平方米。现有生物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物理与电子工程实验中心、教师教育实验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室、信息技术实验室、数学与计算机实验室、外语实验室、公共机房等9个类别的实验室,各类实训室89个。单价千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779.81万元。建有基于异地双活存储的数据中心,校园万兆骨干网络实现有线、无线双网覆盖。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144.2万余册,数字资源431万余册,期刊1200余种。拥有清同治年间刊印的《二十四史》等线装古籍1万余册,其中珍善本16种,3种入选河北省首批珍贵古籍名录。自创刊至建国前的《申报》《大公报》等珍贵影印资料千余册。图书馆现有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等19个全文数据库。

保定学院图书馆广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工999人(专任教师60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27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省社科优秀专家2人,省模范教师2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师德标兵5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5人。聘请中科院院士王梓坤、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曹坳程为特聘教授。聘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95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需要,着力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构建起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2个,专科专业3个,涵盖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9个学科门类。《艺术教育》课程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在线开放课程。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建有“保定学院现代实训中心”等8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与13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集中骨干力量建设的“水润雄安”文化网站,被列为雄安思想文化八大工程之一。

保定学院校训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79项,建有科研团队19个,9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学校高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载体,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丰富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全国第四、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获奖等次和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在北京国际合唱节比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屡创佳绩。

近年来,学校有13支团队入选团中央社会实践专项计划。学校获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西部支教”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麦浪飞翔”乡村夏令营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学校荣获团中央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红二师”文化长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东肯塔基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日本札幌国际大学等20余所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自2015年以来,积极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招收留学生项目,受到项目合作方、受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理想的力量——保定学院百年办学史志展厅

红旗的召唤——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主题展馆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创设“三位一体、以文化人”德育模式,实施“七大育人工程”,形成了循环向上、文化育人长效机制。2000年以来,契合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学校300余名支教毕业生扎根西部,为边疆稳定、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他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学校组织师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把西部支教毕业生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坚持以文化人,打造了“七个一”育人成果:《安放西部的青春与梦想》报告会,2014年3月至今在全国高校巡回宣讲26场,入列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报告文学《绽放西部的青春与梦想》,入选河北省党员教育读本,荣获第十二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话剧《胡杨红柳》在省内各高校、保定各县区巡回演出42场;校园剧《格桑花开》,荣获全国大学生短剧小品大赛剧本创作二等奖;主题展览《红旗的召唤》,2014年12月8日开展以来接待参观者逾3万人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基地;电影《大漠青春》2016年在全国公映,2017年5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荣获第十二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舞蹈《青春之花在这里绽放》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近年来陆续推出的“重温回信,在梦想起航的地方”“回信指引援疆路,支教激励追梦人”系列活动、“西部育人二十载浇灌民族团结花”主题活动以及“致敬支教路”20集系列微视频《绽放》等,备受各级媒体关注,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保定学院获得的主要荣誉

进入“十四五”,学校将以加强政治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坚强有力战斗堡垒;加强作风纪律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等举措,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以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思政工作体系;坚持用好校本红色资源,提升文化育人效果;坚持育人体系协同推进,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学校治理体系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开放办学,不断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加快产教融合步伐;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拓展国际化视野;拓宽服务地方路径,增强融入度贡献度。

面向新的时代、新的机遇、新的召唤,全体保定学院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思想指引和政治动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正在为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受人尊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

(2021.08.01 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