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半月刊网山西讯(李旭 张振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8月14日,山西省忻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河曲县启动大型非遗音乐剧《大河长歌》本地化常态化演出。此举不仅是山西深耕国家级非遗(河曲民歌、二人台、河灯会)保护传承的关键实践,更是响应“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国家文化战略,以文艺精品赋能文化强省建设的生动缩影。
忻州市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广播电视台台长赵宏伟主持发布会。河曲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县政协党组副书记丁国妍作核心发布,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孙志虎,河曲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王红卫,大型非遗音乐剧《大河长歌》执行导演王冼平,以及剧中男女主人公扮演者邬光、许海霞,共同就剧目创作背景、本地化实践路径及未来规划作了详细介绍。
匠心打磨:一部剧浓缩黄河文化与非遗精华
作为山西文旅融合的重点文艺作品,《大河长歌》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忻州市委市政府及保利文化集团指导支持,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与河曲县委县政府联合打造,著名导演郎昆担纲总导演。主创团队多次深入忻州、河曲采风,邀请国内文化学者、舞蹈家、编剧等业界精英,通过多轮策划会、创作座谈会夯实创作根基,最终将河曲民歌、二人台等非遗元素与现代音乐剧形式深度融合,让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在舞台上焕发新生。
2024年国庆前后,该剧先后在忻州大剧院、山西大剧院完成汇报演出与公演;2025年1月登陆北京保利大剧院,每场演出均座无虚席、好评如潮。市场反馈印证了古老非遗的时代魅力——河曲民间艺术不仅能打动本地观众,更能在全国舞台赢得认可,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强大信心。
三维发力:以“留得住、活得好、走得远”筑牢传承根基
发布会上,丁国妍明确《大河长歌》本地化常态化演出的核心目标,围绕“留得住、活得好、走得远”三大方向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推动剧目从“精品展演”转向“长效传承”。
1. 聚焦“留得住”:培育本土队伍,让非遗扎根乡土
“留得住”的关键在人才。剧目特邀三届央视春晚主创、2001年春晚总导演王冼平担任执行导演,整合河曲本土优秀演员组建专属演出团队。通过王冼平导演的系统指导,本土演员不仅精准把握剧目精神内核与艺术精髓,更实现从“会演”到“演好”的专业跨越,让《大河长歌》真正扎根河曲、融入忻州,为剧目常态化演出奠定“带不走”的人才基础。
2. 攻坚“活得好”:对标顶尖水准,淬炼艺术品质
“活得好”的核心是品质。主创团队以北京版为标杆,在郎昆、王冼平统筹下,对剧本、音乐、舞蹈、舞台呈现及表演细节进行全方位精雕细琢——优化故事叙事增强穿透力,深化情感表达直抵人心,让剧目在保留非遗原真性的同时,艺术感染力实现新突破,确保作品既能赢得观众长久喜爱,更能成为展现山西文化的“常驻名片”。
3. 保障“走得远”:政企协同发力,构建长效机制
“走得远”的支撑在机制。河曲县创新建立“财政扶持+市场运作+激励机制”三位一体模式:县财政为全国巡演、驻场演出提供每场固定专项扶持;鼓励演出团体主动开拓市场,通过多场次演出积累经验、打造品牌,逐步实现“自我造血”;同时设立阶梯式奖励政策,依据演出城市级别、获得荣誉等级给予差异化奖励,激发团队内生动力,推动剧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多方联动:为非遗传承探索可复制的“山西路径”
发布会现场,各相关方进一步阐释《大河长歌》的示范意义与实践价值,为全国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山西思路”。
- 市文旅局:以“三维融合”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孙志虎表示,忻州将以《大河长歌》为起点,深化非遗活态传承:一是“人才融合”,通过顶尖团队培训本土演员,让非遗传承有“新人”;二是“场景融合”,打造“观剧+非遗体验”消费闭环,让观众在河灯制作、民歌学唱中深化文化感知;三是“IP融合”,复制“一项目一剧”模式,开发非遗衍生品,让非遗从“博物馆展品”变为“身边的文化”。
- 保利集团:以文化帮扶助力非遗“走出去”
王红卫介绍,保利集团12年来持续定点帮扶河曲,已推动河曲民歌、二人台在全国保利剧院巡演30余场、社区演出40余场。未来将继续支持《大河长歌》每年在全国保利剧院开展5场以上常态化演出,助力河曲非遗走向更广阔舞台。
- 主创团队:以“真诚”与“融合”打造非遗精品
王冼平表示,《大河长歌》的核心亮点在于“融合而非结合”——用原生民歌传递情感,用音乐剧框架完成叙事,38位本土演员零音乐剧基础却凭借质朴与努力完成高难度演出,这种“原乡人演原乡事”的真诚,让剧目具备成为保留剧目的潜力。邬光、许海霞则分享了从二人台演员到音乐剧主角的蜕变历程,强调剧目不仅提升个人艺术素养,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使命与责任。
《大河长歌》本地化常态化演出的启动,标志着山西非遗保护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传承”,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推进”。未来,这部凝聚黄河文化精髓与非遗智慧的剧目,将成为弘扬山西文化的“载体”、促进文旅融合的“纽带”、建设文化强县的“引擎”,持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注入“三晋动能”。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05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08-05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