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之声 > 正文

解读毛泽东诗词的中华民族精神基因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朱玉生 2024-09-12 10:32

毛泽东一生博学强记,笔下万千气象。指挥纵横捭阖,用兵出奇制胜;行文思接千载,遣句豪气干云。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也是个性鲜明、成就卓越的诗词大家。他既是诗人政治家, 也是政治家诗人。多重身份叠加,集革命者和大诗人的气质于一身,使他的诗词具有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中国气派和宏大意象。其诗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远,充满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艰辛历程的艺术再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读他的诗词,周体通泰、荡气回肠,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关于毛泽东诗词艺术探索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值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8周年之际,本文侧重解读毛泽东诗词蕴藏的民族精神基因,并从中汲取前行力量这一角度进行阐述。

伟大的东方民族,孕育撼天动地的中国精神。经五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精神谱系,接力赓续、涵养世代,一脉相承、从未中断。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四个层面。

一、毛泽东诗词中的创造精神,是我们走向富强兴盛的不竭动力

创造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命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正是具备了可贵的创造精神,中华民族才向人类贡献了众多伟大的发明,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和思想层面的,而且与时代同行,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五皇三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盗跖庄屣(音“觉”)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首次发表了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词的中心意思,是对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抨击和批判,对农民起义和劳动人民在推进历史前进中的主要作用和一种肯定。这道词仅用115字,就概括了人类历史,可谓跨越时空、气贯古今。有人赞美这道词是“千古一篇”,中外文学史上,无此大作。此誉并不为过。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全体人民培育的。“中华儿女多奇志”。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毛泽东的人生志愿是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毛泽东发出振聋发聩的诘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走上革命道路后,更是将人生追求同全中国、全民族、全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创立一个新世界。“全军民,要自立”,他号召亿万军民自立自强,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二、毛泽东诗词中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险阻的宝贵经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出来的。进入新时代,社会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深入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征程上,困难和挑战就像拦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座山峰、一道道沟壑。正如习近平同志用典云:“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宋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藐视一切困难,性情刚毅果敢。“我自岿然不动”,“冷眼向洋看世界”,“乱云飞渡仍从容”,毛泽东直面一切挑战,气定神闲,从容淡定。“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对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局势,毛泽东愈挫愈奋、百折不回,斗志昂扬、豪情万丈。“但看黄花不用伤”;“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身处逆境时乐观积极、洒脱豁达,斗志未有稍减。“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面对胜利与辉煌,毛泽东心如止水,理性冷静,谦虚谨慎。对此,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

毛泽东诗词中多次出现“我”或“吾”字。“春来我不先开口”,“君行吾为发浩歌”,“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些“我”是指作者本人。但以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并非从“小我”出发,是要抒发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不懈奋斗的“大我”之情感。毛泽东笔下的人物,具有崇高远大理想和共同奋斗目标。“六月天兵征腐恶”,“要向潇湘直进”,“不到长城非好汉”,“宜将剩勇追穷寇”。毛泽东坚信人民群众一旦觉醒并汇入时代发展潮流,将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横扫千军如卷席”,“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而共同奋斗的目标,不仅勇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显示出毛泽东奋发图强、抢抓机遇的顽强意志和紧迫状态。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探寻真理的一生、战天斗地的一生。他最著名的诗篇《长征》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有一种“小天下”和山登绝顶人为峰的盖世豪情,给人以无穷的力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的诗词,直抒胸臆,易记易传,一语胜千言。是动员令,也是冲锋号,对于唤起全民拚搏奋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是诗词艺术的至高境界。

三、毛泽东诗词中的团结精神,是我们实现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

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创作的诗词,是中国革命历程的艺术再现,是井冈山斗争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史诗。这个时期,毛泽东共创作十一首词作,真实地记述了从发动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根据地、进军赣南闽西、粉碎国民党军“围剿”、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前夕,长达七年的斗争史、创业史、探索史。在这些诗篇中,始终有一条主线,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红军;始终有一个主题,那就是革命事业正义必胜、军民团结无往不胜。“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曾经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强烈地体现出他对团结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力量无比信任、无坚不摧的群众观点。热爱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光辉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毛泽东用如椽巨笔和无限豪情塑造了人民群体形象,热情讴歌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共同理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他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唤起工农千百万”,“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新中国成立后,亿万劳动群众团结战斗、奋发图强的丰富实践成为毛泽东诗词的生活源泉。在毛泽东的其他著作和题词中,多次出现关于“团结”的关键词,对于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前瞻性的启迪意义和时代价值。

四、毛泽东诗词中的梦想精神,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畅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引用了两句毛泽东诗词,用“雄关漫道真如铁”来描述中国上百年的艰难奋斗,用“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展现民族振兴的壮阔现实,令人心潮澎湃。

毛泽东诗词创作坚持人民立场,抒发对黎民百姓身处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忧虑,对人民群众实现梦想、获得福祉的无比喜悦和欣慰,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为民意识。其创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是毛泽东诗词广为传颂、历久弥香的根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走过一段坎坷道路。但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毛泽东诗词转向抚今追昔,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新生事物,歌颂人民群众逐梦前行、不懈进取的精神风貌。“换了人间”,“旧貌变新颜”,“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毛泽东为此而欢欣鼓舞。“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他热情讴歌真正站起来的新中国;“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他倾力营造大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场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他高歌吟唱中国人民依靠自力更生实现的伟大梦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他渴求规划着治江治湖的宏伟战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他全力调动全体人民投身各项建设、战胜困难险阻的主观能动性;“不爱红装爱武装”,“拒腐蚀,永不沾” ,他振臂高呼培养层出不穷的好干部、好战士、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他热切勾画万里神州的壮丽画卷。毛泽东诗句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和美好愿景,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百业待兴时期版本的“中国梦”,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心驰神往。

诗言志。毛泽东诗词获得世界广泛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正如日本著名汉学家竹内实在《毛泽东的诗词与人生》一书所说:“毛泽东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的发展相重叠,他吐露的诗情既是个人内心世界对于革命的憧憬,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在精神层面的反映。”毛泽东诗词作为一位世界伟人的心灵轨迹的真情袒露,同时又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摆脱列强欺凌获得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各个历程的精神写照。臧克家在称赞毛泽东书法时写道:“兼百家之专长,任大笔之纵横,尊古而不泥古,创造精神郁勃乎其中。”用这句话来评价毛泽东的诗词艺术也十分恰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业。毛泽东诗词字里行间洋溢着浩然之气,极具豪迈气派,又不失悲悯情怀,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既有惊心动魄的震撼力,又有扣人心弦的穿透力;既有催人奋进的感召力,又有朴实无华的亲和力。毛泽东诗词所蕴涵的中国精神,能够激发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力。

(供稿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

【责编 李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