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英才系列 | 李榕真

2022-04-21 09:53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李榕真,中国当代实力派的著名书法家(特长榜书、长卷及硬笔书法等)。江苏无锡书法艺专毕业。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系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终身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等十多个艺术团体成员。其书法作品曾在文化部等中外多方获奖、入展、发表、拍卖、碑林刻石等,同时,其书法作品出版的邮票、及出版的书法精品集等系列数十种著作被多家单位珍藏。2000年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地举办 “贺千禧年-李榕真书法艺术展”,深受各界高度评价。其艺术成就曾有多家媒体报道。也曾应邀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大型访谈栏目《水墨丹青》节目。其作品及传略已载入文化部的《中国艺术大家》、《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中国书法全集》、《中国书画》、《中国历代书画名家辞典》、《中外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名家大辞典》、《现代中日美术通鉴》、《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精英》、《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等几百部中外各类名人辞书(典集)。

他曾多次成功地策划并主持“南北名家书画联展” 并参展。曾多次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全国政协礼堂等颁奖大会等各种活动。他以德传艺,学生无数(有多位在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奖)。

宣纸之上舞彩练-李榕真书法艺术

 

书法家李榕真先生似一位不知疲倦的舞者,他挥笔在宣纸上驰骋着,好像彩练在翻飞,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彩练引人入胜,不在于它是彩色的,而在于它被舞者调动起生命的蓬勃激情,上下左右,如闪电般地变化着、飞腾着、活跃着,纵横如波翻浪涌,内外像飓风盘旋,极尽变化之能事,真令人“眼花缭乱”。

李榕真运用手中之笔在宣纸上舞动的彩练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潇洒洗练。点画粗细使转舒展大方,不拖泥带水,整个篇章布局宕荡有致,似风吹麦海,起起伏伏,像岸柳摇摆,千姿百态。他以刚中带柔,柔中有刚之笔势,将软硬两种风格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刚柔相济,寓碑于帖。乍一看他的书法,的确如彩练翻动,可是细细品味,则似钢浇铁铸,有筋脉运动之遒劲,更有藤蔓缠绕之风范。

二是自然耐看。自然者,不做作也。笔顺上下左右衔接回环有序,断续有因,独立自恃,行止果断,一气呵成。就某一个字来端详,风韵不俗,自成一格;就某一笔画来品评,亦有它的来龙去脉,走势自然,出乎意料,亦在情理之中;就一行来考究,如循岸观澜,伏仰多变,难以归宿;就整幅作品来欣赏,不拘泥于某家某派,找不出前人窠臼,然古今融和、汲古创新,浑然一体成自家风貌。

三是中侧兼施。一般情况下,李榕真起笔用中锋,凝重沉稳,接着,马上转入侧锋,节奏有序、拉扯滚动,笔画宽窄厚薄有着不断的变化。宽则浩浩荡荡,窄则细流过隙,厚则正视,薄则侧望,它们同中锋锋头的尖锐尖细尖挺相映成趣,各显风流,构成了艺术的节奏和旋律。李榕真在中侧锋兼施中,有时甚至是“八面来锋”,相互衬托。它们逶逶迤迤,演奏着不同流俗的乐章。

四是气势磅礴。从流连于书法展厅中得知,其中榜书和长卷也是李榕真的拿手“好戏”。其书法的魅力所在,能真正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振奋和鼓舞。对此,我也有同感,从中开阔了视野,得到一种真正的享受。还有,不少观众(包括外宾)都纷纷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感受和收益(并争先请他签名留影),一致给予高度评价。

总的看李榕真的书法,既有韵律,又有力度,气势感人,是韵律、气势和力度的交织演绎。回首展望他艰辛的跋涉路程,我们不能不看到他在多方面的结合部上下功夫,他探索出结合部的魅力和底蕴。所谓结合部,就是指两个事物的连接处或用一句成语概括,就是左右逢源,转益多师,执两端而立足中间突破。

他说他是南方人,南方人得法帖之利,而于北碑则欠火候。他便有意思地汲取北碑的力量,以弥补南帖之“柔弱”,在碑帖之间游刃,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他在进出江苏无锡书法艺专的前前后后,系统地学习研读书法理论,遍临古今名帖,对“二王”、颜、欧、怀素、米芾、魏碑等名家法帖倍加揣摩,参照现代,几十年临池不辍,日有所悟,月有所思,年有所得,又恩得书法大家沈鹏、李铎等前辈的泽被,皆习真、行、草、隶、篆诸体,尤以楷、行、行草见长,软硬笔兼施。特别是他认为行草最能融入书法家个性,充分地流露出个人激情和境界,从而能使书法家到达艺术的“顶峰”(才情淋漓尽致地发辉出来),他觉得书法艺术最能表现的最高境界的是行草书,因此可见他对行草的偏爱与执著。

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自己成功的道路。有的大路朝天,越走越宽,前途无量;有的从山间小路走来,九曲回肠之路,历尽艰险,终究踏上坦途,一日千里;有的先无师自学,再转益多师,靠悟性和毅力,在黑灯瞎火中摸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李榕真除了借鉴(深得)大家、方家的“灵丹妙药”,还潜心修练自己的功力。他的喜人之处是软(毛)硬笔兼治。他从中尽得软硬互补之益。如果追本溯源,那么可以说软笔书法的源头是硬笔书法,而硬笔书法的浩浩荡荡造成了软(毛)笔书法的辉煌灿烂,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概。李榕真从“硬笔”(古代刀刻的甲骨文、包括篆刻、及魏碑等碑石文字及现代硬笔所书写的)书法中体会到碑的刚健,从软笔书法中感受到帖的韵味,在“软硬”书法中不断索取到书法的美感。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书法的力度、韵律和美感。

李榕真常常在琢磨一个问题,即传统的说法是只有写好楷书才能写好其他字体(特别是行草书)。他虽然赞同(不反对)此说,但不认为此说是唯一的捷径。他认为并实践着的钻研之路不仅限于习楷,而且更着重于书法的源头——硬笔书法。说“更”字,是因为他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甚至用现代硬笔来临习历代碑帖,从中体悟书法的奥秘。近年来他陆续出版的专著中大部分是硬笔书法,如《硬笔书法字帖》(系列五本)、《钢笔书法字帖》(系列5本)、《李榕真硬笔书法精品集》、《写好钢笔字速成》(系列八本)、《钢笔书法》(系列三本)等几十种,和拟在出版的《钢笔实用字帖》系列丛书(十二本)、《三希堂法帖选——硬笔临写字帖》(十二本)等。面对着李榕真先生的这一切,多位领导、艺术前辈密切关注并专程到中国美术馆参观其书法个展(及剪彩),并分别题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特为他的《李榕真书法选集》、《钢笔实用字帖》、《三希堂法帖选——硬笔临写字帖》等多本专集字帖题签;中国美协顾问王琦先生对此二次题贺:“落笔起云烟”、“笔间自有真情在”;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先生也为此题贺:“天道酬勤、墨海飘香”;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雷正民先生也兴致勃勃地题贺曰:“品高韵自胜”;中国书协顾问李铎先生(将军)为之题词:“弘扬硬笔书艺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等;著名书法教育家、理论家、中国书协顾问冯亦吾先生(已故)也曾为李榕真的硬笔书法集题词:“书法多门各显风神,榕真硬笔誉满艺林”;庞中华先生对李榕真赞扬有加:“硬笔书法情系梅州”;沈鸿根先生赞誉为:“信笔走龙蛇,继往能开来”;还有一位著名女诗人、活动家李一梅同志特来观展之后,兴奋地赋词一首、并由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先生专此作书(法):“天安无限美,金秋菊正黄。疾步东厅瞻墨展,思涵无尽长。挥臂连京粤,毫飞翰海茫。佳为京华饰靓景,落笔点重阳”。这是多么美妙的感叹和赞美啊!还有韩国驻华使馆多位贵宾也应邀到场,给以赞赏并题字等等,可见,好评如潮,并一致寄予深深厚望。现在,他正着手准备出版一本中国美术馆个展的纪念专集《李榕真书法选集》及配套VCD光盘(献给各界人士)。他表示,要加倍努力,并筹备将来到国内外巡回交流展出。这里,我预祝他成功!

李榕真在书法中兼顾“软、硬”而自得其乐。他在2000年10月中旬于北京中国美术馆里举办的书法艺术个展已获得圆满成功。他是多年来唯一一个在展览现场挥毫、笔走龙蛇为索字者慷慨挥汗的书法家。他在展览中赢得了书法大家的一致赞赏和鼓励,又获得了中外各界贵宾及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好评、甚至是崇拜,而他自我意识到,只要自己用心去写,写出自己情感和风格,真正写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别人也自然会满意,就会引起更多的人的共鸣。在艺术展示和长期实践中,他深深的地体会到,从硬笔肇端生发的软笔书法,还得打牢硬笔书法的根基,从硬笔的点、横、竖、撇、捺、提、勾中,把握中国汉字的结构艺术及其变化多端的自然精妙的运笔技法。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古今碑帖的“练”与“悟”,自然地,软(毛)笔书法的张弛使转会一泻千里、力透纸背,自然会“妙笔生花”。因此,他悟出了一种道理(经验):在“软、硬兼施”(软、硬笔书法的完美结合)之中,更使硬笔书法多了些韵味,软(毛)笔书法结构更加完美,从而相得益彰。

如今,他正当青壮年,奋发有为,夜以继日地向顶峰攀登,向艺术的最高境界迈进!

以上寥寥数言,顺此求教于诸方家,也是我观书法家李榕真先生宣纸之上尽情挥舞的余感吧。是为序。

李果

2000年12月16日于北京

(注:李果,人民美术出版社著名美术评论家。2000年10月10日,应邀出席北京中国美术馆“李榕真书法艺术展”开幕式,目睹并见证了隆重热烈场面,之后特登门与李榕真先生一番攀谈,感受深刻,而成此文。)

【责编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