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看农村的沧桑巨变,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

2021-01-07 10:24 作者:郭江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雷波县烟草局7
雷波县城景色图

历史性成就举世瞩目,新时代蓝图催人奋进。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之年。虽然我没有完完全全地参与到新中国70年的风雨变化,但我很庆幸自己能与之同行40多年,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改革开放的神奇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说渗透进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切身感受了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真是不怕看不到,就怕想不到。特别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不再是曾经想逃离的地方,已经是现代人居所追求的地方了。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南田乡(现改名:金沙镇)青海村,位于二半山地区,山清水秀,日照充足,气候温和,自然条件较好,土地肥沃,是有利于各种农业生产发展的村庄。我出生于1971年,1979年在南田公社中心校读一年级。从初入学堂到人到中年,我见证了改革开放40余年给家乡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

真正能够记事要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候的中国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一路走来,蓦然回首,目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的感触已不能简单地用“惊讶”来形容。在我成长的记忆里,父辈们不止一次地在我耳边提起“工分”、“集体”这类词语。上世纪70年代中期物资还很匮乏,村民们是“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大米平时吃得很少,主要粮食是玉米和红薯,买油要油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我的父亲回忆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时,迅速打开记忆的闸门,“以前在生产队挣工分吃大锅饭的日子里,分的口粮不够吃,日子过得紧巴巴。”1982年实施家庭包产到户以后,我家分了一些地,全家齐上阵,干劲十足,年年都有好收成。

衣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买布做衣服必须要有布票,做衣服不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是去百货公司门市部买布做衣服穿。一个乡镇只有一家百货门市,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人们常调侃说:“有钱人大不同,身上穿的是灯芯绒”。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新时尚。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精神文化需求更是日益膨胀。时代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手上有钱了,可以买独特的高档用品,对衣服选择也越来越挑剔,这也导致了服装的变化。加速了社会竞争,生产商为了吸引顾客,不断推动服装的发展,服装也变的越来越符合时尚,越来越漂亮了。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改革开放40余年,一些渐渐消失的服饰词语,记录着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食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当时粮票是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大家吃大锅饭,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温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粮票还在使用。从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必然。

在我五六岁时,大集体(生产队)杀猪,我记得与我母亲一起到集体的食堂去分肉,从早上就排队到下午四点才两斤肉左右(当时正是农历的腊月,寒风凛冽,衣着单薄),当时那种喜悦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兴高采烈的把肉提回家,拿着肉转来转去的看,最后煮了一半来吃。另一半,我父亲说,等过年时再吃。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极大丰富了,菜市场、超市、大卖场,各种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地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这几十年农村变化真大,尤其是2005年取消了农业税,不用交公粮了,而且每份土地还有补助。自盘古开天劈地以来,皇粮国税是历朝历代都必须要交的,但是中国共产党做到了,这就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住的变化

自古以来,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讲,住房不仅是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几乎还是最重要的财产,似乎人们奋斗一生也是为了建造一套自己的房子,不仅是自己生活必须,还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甚至是人生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一尺宽的土墙房,修建房屋会消耗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先得找到土源,然后将泥土搬运到宅基地,再由几个大汉拿着墙锥,你一下我一下慢慢将土扎紧,一圈一圈慢慢修起来,修好一栋房子需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改革开放中期,农户的住房在悄然中发生变化,开始追求更漂亮、更舒适的住房环境。可是,大部分用户的经济能力有限,开始建设里生外熟的砖房。房屋的结构里面是土墙,外面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屋顶是木头,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不知详情的人以为是真正的纯砖房,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的氛围。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家住的就是土坯房,用泥土筑墙四周,搭上房顶,甚至还是用毛草做的屋顶,这是我记忆中的农村住房,现在已经罕见它的踪影。那时的房子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娶媳妇上,结婚的硬件设施,首要的就是住房。家里有长成的儿子,没有结婚用的房子就会成为一家人的心病,很多父母奋斗一生,拼尽全力,就是为了解决孩子们的终身大事建造新房。我就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建立一个单独的新家。但那时候是大集体体制,凭挣“工分”吃饭,我们家“工分”少,连吃饭都没有保障, 生存是第一位的。怎么敢轻言修房置屋。

“我们也修楼房吧,还是住楼房干净、方便,冬天还暖和。”妻子建议说。“我们哪来的那么多钱呀,借钱修房,多累呀!”我一口回绝了。最后,还是经不住妻子的好言相劝,2011年,我们跟亲戚朋友借了8万多元,加上自己的一点钱,修了一栋二层楼的楼房。当我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甚至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改革开放近40余年来,我家的住房经历了从土墙房到平房再到二层小洋楼的变迁,从使用旱厕到水冲厕所,我家的住房从满足防风避雨到舒适温馨,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房屋的大变样,让我感受到社会的巨大进步和党的政策关怀,也从中听到了农民住进新居的幸福心声,希望每一个住进新居的人爱护自己家园,让农村成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幸福家园。真是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感谢社会主义,没有党和政府的引领,就没有我家住房的巨大变迁。

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仅我的家乡而言,交通十分闭塞,工具落后,道路崎岖。那时的公路都是窄窄的泥巴路,又陡,又弯,又烂。人们出行进城、走亲访友以步行为主。特别是下雨天,雨水把路上的松土变成泥泞的污泥,低洼的地方还会积水。大人们每天都要出去挣钱养家,下雨天的傍晚经常看到满身泥土的大人,有的是满屁股都沾着泥土,有的是手臂沾着泥土。

公路对多数百姓利益不大。人们出行大多靠步行。穿上草鞋,雨天则脚上加穿“脚码子”(防滑的铁脚扣),身背背夹子,(背运物资的劳动工具)打起“拐子”(一种用于杵在地上支撑背夹子歇息的丁字拐把)就上路。山区小道,历经千年,弯曲泥泞,十分难行,出门就是一脚稀泥。双腿步行。年复一年,一步步,人们就这样用脚去丈量地球,一直走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拥有一辆自行车在路上兜风,也是令人羡慕的高档消费。结婚结亲,若有一溜烟自行车送亲,那简直十分抢人眼球,是无比提劲的事了。

在我六岁时,记忆犹新。我的外公家在雷波县的黄琅镇,距离我家的路程有120多公里。有一次,过春节时要去黄琅外公家过年,早晨五点钟就开始赶路,走一段路,父亲又背我,就这样轮换着背我与兄弟。翻一座山,又一座山,到有水的地方就坐下来休息吃干粮(红薯或玉米做的馍),翻到箐口山,才走一半的路程,此时已是中午两点过了。然后,就慢慢地走,慢慢地熬,等着我的两个舅舅来接我们,到外公家已是晚上九点过了,两只小脚全是红肿的。

当改革的号角吹响,要致富,先修路。党和政府的意志,很快成了民众的共识。近几十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异常迅猛。上世纪80年代初,个别人有了手扶式拖拉机,用于跑运输运物并搭乘人员。那时的司机是何等的威风。如今,交通运输便捷,道路平坦,路面宽阔。现在又修成了柏油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摩托车、小汽车、大货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距离已不是人们出行的问题。脚码子早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也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了。这些年,汽车在农村都不是稀罕物了,瞧瞧,谁家门前没有一辆车,只不过车的类型不同、价格各异罢了。农村通村组的公路全部修通,许多人户直接将水泥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公路网络密布,便捷的交通,促使私家小车、货车、摩托车数量不断增长。婚礼接亲,常是几十辆小车陪送,场面壮观。种田土人之路,由政府牵头,适当补贴,农民投劳自建,也修成了水泥路。台阶步步,蜿蜒在山间林涛,直达各户门前。出门一脚泥的情况已成了往昔的回忆。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农村取得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沧桑巨变,谱写了史无前例、灿烂辉煌的新篇章。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下,应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以实字当头,以干字当先,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畏困难,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大干快干,苦干实干,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

【 人物简介 】

郭江,1971年生,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南田乡(现改名:金沙镇)人,现任雷波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局长。2002年进入凉山烟草,先后在雷波县局(分公司)、美姑县局(分公司)工作,一直从事烟草专卖管理工作,善于创新,作风务实,曾在《中华英才》、《四川烟草》《长江烟草》等刊物上发表过作品。最喜欢的一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9.09.16 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