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政治意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2021-01-07 10:47 作者:冉明鑫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冉明鑫2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井下尼日尔油井地面维护项目现场施工的共产党员发挥先锋作用

讲政治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是合格党员的基本标准,在工作中,我也一直强调,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信仰。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对党忠诚,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自觉地强化使命担当责任,自觉地践行“初心”和“使命”。按照主题教育的安排,我想从三个方面,重点谈一谈“共产党员干部应具备什么样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一、理清“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区别

有的同志曾经问,纪律和规矩不一样吗?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想,首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才能做到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

“规矩”的原指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他们主要有三点不同,一是存在形式不同。规矩一般是经过长期的生活过程自然形成的行为约定,没有一定的书面形式;而纪律一般是经过一定组织机构制定和批准,并以文件形式存在和下发。二是阶级属性不同。纪律可以具有阶级性,也可以不具备阶级性,比如公司纪律没有阶级性,而党的纪律具有阶级性;而规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没有阶级性。三是约束力不同。无论是政治纪律,还是各行各业的职业纪律,都具有强制性。而规矩没有强制性,主要依靠人的素质和道德来维持。但规矩与纪律又有一定的相关性,他们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约定,都可以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纪律的执行有时也需要规矩的协助,而规矩无法约束的地方,纪律可以强制执行。

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也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体现和可靠保证。其中,党的政治纪律是硬约束和高压线,是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党的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等是党的政治纪律在各个环节的反映,所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则中将“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放在第一章,进一步凸显了维护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政治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规则、组织约束、优良传统和工作习惯,既包括成文的纪律,也包括自我约束的不成文的纪律。《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都属于党的规矩。

二、政治纪律是共产党员最根本的纪律

我们说,纪律是党的生命力,而党的纪律和规矩涉及党内生活方方面面,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关于遵守政治纪律,有两个经常被拿来比较的正反典型。

正面典型就是毛泽东同志。1935年3月10日,政治局讨论作战方案,前方指挥员要求攻打打鼓新场、歼灭战斗力不强的黔军以扩大战果。当时,只有毛泽东同志敏锐地预判了周边的敌情,他极力反对,但说服不了大家。经过一天的争论,政治局不但作出进军决定,还撤去了他7天前刚刚兼任的红军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务。这是毛主席第三次由于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而被罢官。受到委屈和不公正的待遇,毛泽东心里很苦闷,但是他都坚决服从了组织决定。

彻底的信念信仰、高度的使命担当、巨大的历史自觉,造就了毛泽东坚定的纪律意志。他所“没有”的,只是那种不遵守纪律、不服从组织决定的“办法”,而不是那种在服从前提下坚持原则、坚持工作的“办法”。会议散去,毛泽东心急如焚,连夜去找当时在党内“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周恩来,为说服中央撤销那个作战命令做最后一次努力。党史专家评价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当夜此行,历史的结局会改写成另外的样子。”后来这次事件被喻为“改写历史的一次夜行”。

反面典型就是张国焘。张国焘年仅24岁就当选为中央领导,可见其在党内的地位举足轻重。此后的张国焘和毛泽东走过了极其相似的道路:领导工人运动,领导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并相继成为中央高层领导。但是,很快,张国焘发现中央红军实力远不如自己。张国焘心怀不满,拥兵自重,把红四方面军作为自己与党对抗的资本,仅仅过了4个月,就悍然另立中央,掉头南下,分裂党、分裂红军。直到南下作战遭到严重失利后,在中央一再教育和广大官兵强烈反对下,他才被迫北上。到达延安后,中央一方面对张国焘严肃批评,一方面在他作出检讨后,出于团结、教育的目的,依然对他委以重任。张国焘虽然作了检讨,但在内心深处从来没有真正服从,没有认真考虑过党的政治纪律对他意味着什么。1938年清明节,张国焘彻底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叛党出走。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政治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

习总书记的教诲,既深刻总结了过往的经验和教训,又指明了当下的道路与坚守,更启迪了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入党之初,都要宣读入党誓词,这是一个仪式,更是入党的第一堂政治纪律的教育课。与党内其他教育不同的是,只有入党誓词是以“我”的名字为落款,强调的是“我”的自觉和服从,是政治自律。从大概念上看,这个重要的自律篇章,就是政治纪律的篇章;从小概念上看,誓词中的“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就是关于党员与政治纪律关系的直接表述。无论从哪个方面解读,都可以这样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本身就是党员必须遵守的根本纪律。

三、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党员干部要自觉筑牢严守政治纪律的思想根基,将党规党纪化为行为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员领导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做到“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叠加,内外因素相互影响。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需要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及其强有力的权威。中央的权威是建立在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基础上的。是否做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检验每个党员干部思想上和政治上过不过硬、法纪观念强不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真不真、大局意识浓不浓的重要标准。作为我们这一级党员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筑牢维护中央权威的意识,在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自觉把人民利益置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对党和人民忠诚,不做任何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事情,不做有损于企业和员工的事情。

(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民族复兴大业光靠执政党是不能完成的,还要靠团结起来的各族人民。汇聚全国人民力量的关键是党作为磁场必须有强大的磁力,而形成强大磁力的前提是党内的团结。团结的党才能集中精力为国家、民族、人民办许许多多大事好事,才能营造社会稳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环境,让人民感到国家有前途、生活有盼头、执政党可信赖和依靠。维护党的团结是每个党员的政治责任。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打造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团结的班子是一个合力的结果,每名班子成员,每名党委委员积极努力付出的正能量,都会对这个合力的结果做出有益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党的组织正常运转需要严格的程序,程序决定组织的成败。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权限,都必须按照一定程序行使权力,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党的组织在制定组织程序之初就已经充分考虑到:现实中的人都有主观能动性,都想按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没有人心甘情愿被任何程序约束,党员干部也不例外。严格组织程序,就是要防止党员干部随心所欲,不按规矩出牌、不按规矩办事。

(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组织决定体现了组织中多数人的意志,服从组织决定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基本条件。组织决定的依据是党的组织制度,主要包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即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的选举制度,党内议事规则;等等。根据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因此,凡是经党的组织作出的决定,个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必须坚决服从,决不允许违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决定是党员干部讲大局、讲党性的表现。

(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重情重义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过好亲情关对为官者极具挑战性。而在部分人群中,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帮忙办事成为评价领导干部成功与否的“标准”,无形中助长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互相攀比和滥用职权之风。克服这个难关,一是必须严于律己,无论对待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情义,都要牢牢守住道德底线和党纪国法底线。二是严格治家,避免家人打着自己旗号行事,避免外人通过自己的家人攻破自己的底线。三是教育和提醒身边工作人员严格依纪依法依矩行事,不允许打自己旗号行利己之事。四是时刻自我警醒,绝不与任何个人、小圈子、小团体的利益捆绑。

政治上清醒,才能行动上自觉;政治上坚定,才能经得起考验。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离基层员工最近的人,一举一动都被企业员工看在眼里,若作风不正,不守规矩,更会直接危害到企业员工的利益。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工作中,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党的纪律不动摇,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党中央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从上到下,分两批次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就是深入地、系统地加强学习,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强大的政治定力,才能不被模糊认识和错误言论左右;只有强化了政治意识,坚持思想的引领,同时,有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

(2019.11.01 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