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发声筒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发声筒 > 正文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邓丽君 王颖卿 2023-04-05 11:58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在政协会议现场

关于将南阳-十堰-安康高铁纳入合康高铁线路的建议


一、案由

1.基本情况。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安康—合肥铁路项目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2021年6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工建设安康—合肥铁路”。湖北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打造轨道上的湖北,建设以十堰、荆门等市州为节点的‘十字型’高铁枢纽”的战略部署。十堰市积极谋划南阳—十堰—安康高铁项目,委托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编制了该项目规划方案。该铁路全长约430公里(其中:南阳至十堰约212公里,十堰至安康约218公里),总投资630亿元。

2.重要意义。一是将南阳—十堰—安康高铁纳入合康高铁线路,可以连通西渝、武西、郑万、呼南四条国家高铁主通道,弥补中西部地区陆桥通道与沿江通道之间横向高铁空白,优化湖北乃至全国铁路网布局;二是在川北、陕南、鄂北、豫南以及华东地区间形成一条新的高铁通道,提升中西部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全面改善秦巴山区交通格局,彻底结束湖北房县、竹山、竹溪,陕西平利,河南淅川5个县不通铁路的历史,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

3.可行性分析。“合肥-信阳-南阳-十堰-安康”走向方案,得到了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等省的广泛支持。据了解,河南省、安徽省已就南阳以东线路走向达成一致意见,于2022年5月启动了南阳-信阳-合肥方案勘察设计,同时正在积极争取向西延伸至十堰。陕西省积极争取将汉中-安康-十堰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组织开展了规划方案研究,在西渝高铁安康西站规划预留了汉中-安康-十堰高铁接入条件。湖北省在2021年12月,将十堰至安康、十堰至南阳高铁纳入湖北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2022年7月,《安康经十堰至南阳高铁规划方案》在京顺利通过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规划建设该铁路非常必要、意义重大。同时,高铁十堰东站也已预留了接入该高铁的条件。

二、建议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优化全国铁路网布局、促进秦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一步统筹合康高铁湖北、河南境内走向,选定合肥-信阳-南阳-十堰-安康高铁走向,并尽早启动实施工作。

为人民履职


关于更好地保护传承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提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如何使保护传统文化从理念到落地成为关键,任何一种文化传统,只有被当代人认可才能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一、保护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时代背景

以元宵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至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中国文明原理与智慧。元宵节等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夜,汉代开始就已经流行张灯、观灯,到唐宋鼎盛时期,唐玄宗规定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官署休假三天,与民同乐,宋太祖甚至将休假增加到正月十七、十八两日,元宵节的休假期多达五天,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元宵佳节的重视。因此,元宵节等传统佳节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这一文化习俗也开始向韩国、日本及亚洲其他国家传播,到了近现代,欧美等国家元宵节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的今天,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这些传统节日,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一环。

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保护缺失

正因为以元宵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强大文化吸引力,成为了中国向世界展示文化核心价值的关键因素。但近几年很多国家将原有的中国传统节日抢注为自己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在英语表达上,加注了自己国家的名称,如“春节”过去的英文表达一直是“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但今年大英博物馆却使用了“韩国阴历新年”(Korean Lunar New Year)这样的表达方式引起了巨大争议。

不仅是元宵节,端午节早已成为韩国传统节日,放假四天,民众吃粽子,拜屈原,还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在春节期间会舞狮子,新加坡端午节则有传统的龙舟比赛,可见,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已经被国外抢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等,今年,“中国新年”又在英文表达上引发了巨大争议。

反观我们对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越来越淡漠,当下的00后、10后的青少年根本就不懂得,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寓意是什么?反思其中的问题,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的不够重视和实践层面的缺失,使得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离当今社会、普通民众渐行渐远。

除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外,诸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变得毫无存在感,反观距元宵节时间相近的西方情人节等节日却大行其道,被青少年、商家等发挥得如火如荼。长此以往,所有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最后都可能成了仅活在记忆中的传统,我们下一代的孩子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爱国。

三、加强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保护的建议

1.在现有节假日总数的基础上,建议适当增加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或者适当增加春节的法定节假日天数,而不是单纯靠前后周末来补足七天假期,以实际的节日假期来增强民众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2.增强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增强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国传统节日不单纯是节假日,还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活态体现。节日的仪式感应当恢复和加强,使民众在切身体验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3.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培育,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在大中小学校园内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浓厚的家国情怀深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家国情怀中。

李光富书法作品


关于严格审查把关涉及道教题材的出版物和影视作品的提案

一、背景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再次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出关键性的指导。

二、问题与分析

出版物和影视作品对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故事的认知认同的重要载体。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涉及道教题材的出版物和影视作品,因选题或审核问题,存在贬低道教信仰、伤害道教感情、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国家文化安全的现象,必须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其中有两个典型案例:一是书籍《中国通史简编》贬低道教信仰问题。由部分出版机构出版的范文澜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出现大量涉及道教的不当内容。经我们查证,此事疑似采用版本不同引起。因这套书在史学界和文学界有着较高影响,出版发行数量和读者群体庞大,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持续扩大。二是动画电影《姜子牙》贬低道教至高神元始天尊问题。电影《姜子牙》为服务于其故事内容而将道教的元始天尊,颠覆性改编为反派,造成许多不了解道教信仰的人群产生认知偏差,破坏了道教的敬仰感和神圣感,降低了社会对道教的整体评价。对于以上问题,许多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强烈抵制并呼吁有关部门予以处理,但未得到积极回应和有效解决。

1983年,北京白云观被国务院确定为道教重点宫观

针对以上案例,道教界人士一致认为,出版物和影视作品作为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展示国家和民族形象的重要窗口,担负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应积极演绎中国精神,传递民族自信。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道教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出版物和影视作品中,对涉及道教题材的内容若不依法依规审查,误导性演绎的现象只会愈演愈烈。道教主张“不争、处下、谦让、贵柔”,是世界上最和平包容的宗教之一,但是历史不容篡改、宗教不容亵渎、信仰不容侵犯,道教作为我国唯一本土宗教,应得到基本的尊重和客观的看待。为追求商业目的或所谓的娱乐性、故事性而抹黑道教,无异于杀鸡取卵,误导广大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伤害道教感情、损害道教利益,侵蚀道教健康传承的土壤,也容易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破坏宗教和睦和谐稳定,引发极端社会事件。特别是在当今文化多元性发展和愈发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不仅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建构国家文化安全,更不利于建立具有强大凝聚力的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提高国家形象和话语权。

三、有关建议

(一)积极引导,明确规范。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积极引导,对出版物和影视作品中涉及道教的部分,做出明确规范,划定原则底线,对道教信仰、道教神仙和道教代表人物给予应有的尊重。对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局限性观点,应当结合当前党的宗教政策方针进行修订后再公开发行。对于明确歪曲道教的出版物或影视作品,及时进行处理和下架,尽快降低恶劣影响和损害。

(二)严格审核把关,建立长效机制。

建议中央统战部牵头与宣传、出版、影视等有关部门建立固定沟通机制,涉及道教题材的出版物和影视作品立项前应当征求道教界意见,积极遏制伤害道教感情的现象,也避免事后发现问题、引起争议无法挽救、造成损失等问题。对于已经出版发行的作品,建立纠偏纠错机制,畅通反应渠道,使有关问题得到尽快处理,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023年第06期)

【责编 李鹏】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