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发声筒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发声筒 > 正文

加快创新速度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03-08 07:12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沙宝琴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每一项成果都令人心潮澎湃,为国家的强大和进步深感自豪。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这一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挑战重重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不仅实现自身稳健增长,更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背后,是国家精准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全体人民齐心协力、拼搏奋进的结果。

农业领域传来振奋喜讯,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亩产提升10.1斤。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基石,这一成绩为保障国家粮食供应、稳定物价、应对各种风险提供了坚实支撑。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从农田水利建设到农业科技创新,从良种培育推广到农民种粮补贴,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如今,粮食丰收的捷报,让我们对未来的粮食安全充满信心。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教育、医疗等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惠及3400多万人次,这让更多孩子能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国家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材。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扩大基层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实惠,减轻了百姓的医疗负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回顾过去一年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改革、创新、民生等诸多方面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些成就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中国必将继续砥砺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政府工作报告对2025年工的十大任务全面部署,目标明确。这十大任务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激发,到生产力的创新突破;从科技教育的基础夯实,到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等,全方位、多层次地交织成一张紧密的发展网络。它们共同绘就2025年宏伟壮阔且细致入微的发展新图景,在这幅蓝图中,处处彰显着发展的活力与希望,每一笔都凝聚着奋进的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兴产业安全健康成长。我就郑州市上街区低空经济发展向各位做以介绍。   

郑州市上街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省、市、区三级联动,全面完成上街机场飞行资产隶属划转,中豫航空集团管理团队进驻办公.一直以来困扰通航发展的机场管理体制障碍得到根本性解决,让机场的交通属性和经济属性得以充分激活,上街机场被确定为全省通用机场网络主枢纽,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明确支持我区申报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的吸引力、集聚力大幅提升。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取得重大突破,我国通航龙头企业-中国飞龙成功落户,赛峰发动机维修基地、米-171直升机维修基地相继布局,全省通航产业核心地位不断增强。

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收社会资本、改善办学条件,郑州经贸学院上街校区成功落地,填补了全区高等本科院校的空白,建成后可容纳师生3万人,全区常住人口将实现15%增长,为上街区后续发展带来新活力。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我提两点建议:

建议一:关于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体育活动是健康体魄的基石,是心灵的“解压阀”和“加油站”。也是未成年人沟通协作,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交平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到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这就说明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如何才能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我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着手准备。

1.补齐补足体育教师队伍。2025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提出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要求,结合实际,按照不高于班师比小学5:1、初中6:1、高中阶段8:1的标准配备体育专任教师,采取多种方式,配足补齐校园足球、篮球、排球专(兼)职教师。接下来,我们要着重对体育老师队伍的加快培养。

2.开齐开足体育课。各级各类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并纳入课表,不得出现走过场现象;高中阶段的学生一周至少三节体育课。高质量实施上午两节课后,下午两节课后的30分钟大课间。再加上我们每节课后不低于十分钟的课间活动时间。做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不定时的对学校进行监督,经常询问家长和学生,体育课、大课间是否按时上课。

3.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需要掌握体育技能的不同要求。体育技能的掌握可以从低到高、从易到难。每学期进行体质监测,对于不达标的学生,学校需要一直督促练习,直至达标。

4.强大的财政支持是物质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条件,如建设标准足球场、篮球场等,更新和补充各类体育器材,确保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

5.家长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学校应主动承担起引导家长的责任,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普及体育活动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参与亲子运动,如周末家庭徒步、亲子运动会等,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让体育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两小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茁壮成长,拥有健康、美好的未来。

建议二:关于加快推进专门学校的建议。

专门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独特且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其当前的发展状况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情形与挑战。

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

整合现有法律中关于专门学校的零散规定,明确专门学校的性质、定位、设立标准、运行模式等核心要素。详细规定学校的场地设施要求、师资配备标准、课程体系框架等,使在建设专门学校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出台专门学校建设与管理的实施细则,对招生范围、入学程序、学籍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学生结业标准等作出统一且细致的规定,确保专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化、标准化。

2.明确主管部门与协同机制

依据学校性质,明确教育部门负责督促专门学校的建设。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政法委、司法行政部门等协同参与,明确职责。政法委负责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学校周边安全环境与社会秩序;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师资培训、开展教学研究与评估等工作,确保专门学校的教育属性得以充分彰显;司法行政部门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与司法援助服务,协助开展法治教育与违法矫治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医疗保健服务资源,共同促进“教育+矫治”的专门学校的健康发展。

3.加强学校建设与资源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设立专门学校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购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捐赠、设立奖学金等方式支持专门学校发展。

 【责编 李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