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孙太利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采访间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在复杂严峻国际形势下,乡村作为多类资源汇聚的财富空间,是带动投资、拉动内需、实现国内大循环的主要阵地。作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环节,乡村振兴关乎国家发展全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科学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但距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发展目标,还存在发展定位缺位、生产链条不长、产品质量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导入基础不牢、农民收益分配不平衡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无论是保障粮食供给还是实现产业兴旺,都离不开人力与人才这个最活跃的资源要素。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人,是决定乡村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以赋能农民为核心,以创新动力解锁农民主体新活力,打开乡村财富大门,利于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优化顶层设计,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要求,精准组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培育高质高效发展环境。激活农村传统本土企业活力,激发农民创新创业,创造更多新的优质市场主体。一是加大农产品科研、装备制造、基础设施、互联网新兴技术等专项基金投入赋能,强化资金分类运用,补齐产业短板,助推突破关键性技术“卡脖子”环节。二是在不同行业领域建设乡村振兴研究院,通过研发链、种植链、资本连、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价值链的闭环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2.加强农民主体性权利保障,确保惠农政策真正实现转化与应用。一是建议政府强化落地调研,多维度听取农户对政策的落地反馈与诉求,优化政策扶持与农民长效增收效果挂钩机制,确保农民在收入、技能、社会网络、公共支持等方面实现均等化服务。二是健全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等造成农民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强化传统农村经营体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机制建设,为农民为主导的新型经营体提供赋能生长的空间。
2021年2月25日,孙太利委员赴天津市尚德药缘股份有限公司走访调研
3.标准化引领,助力农产品安全提质增效。一是与时俱进对标农产品国际先进标准进行提质创新,实现高质量成果领先应用。二是强化服务标准化。建议以数字化服务为遵循,全方位建立并优化农产品田间档案,真正实现农产品可溯源。督促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等真正落实遵守国家最高标准。三是以“一区一品”为标准,打造农村品牌效应。政府根据乡村文化特色科学分类指导,确保各类农村经营主体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有效化,引导其在规模、环境、装备、产品质量等方面必须形成科学、合理的标准,实现产业差异化、产品品牌化,让高附加值农村品牌走向世界。四是以低门槛准入标准,建立村民价值自信。以高低门槛有机融合,调动农民创新创业积极性。
4.智力资源共享,缓解人才难题。一是建议以立体思维健全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分类成立科技、产业、金融等咨询模块和远程互动直播培训模块等,发挥国家级农业人才库作用。将智力资源与人才载体适度分离,将对人才的聘用转变为对智力资源的直接使用,以共享模式为农村赋能。二是发挥人才创新引导作用,促进技能转化,激发技能财富。通过专业人才引导村民“旧技能”与“新生活”重新构建,突破传统技能固有的应用边界,在实践中增强智慧,真正落实智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产业造血能力。
(2021.03.16 第06期)
新华每日电讯2021-03-09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3-06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