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发声筒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发声筒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侯二河: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侯二河 2021-03-22 10:27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白沙村党委书记 侯二河

在习总书记亲自部署直接指挥下,全党全国人民经过五年的攻坚奋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1年,脱贫攻坚工作将进入“后扶贫阶段”,如果在政策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帮扶工作力度等方面,不能保持总体稳定,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要求相匹配,脱贫攻坚工作将会出现大反弹,甚至出现大规模返贫现象。必须认真按照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和“四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要充分认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保持工作不松劲、不懈怠、不停顿,继续保持攻坚态势,立足当前,从“巩固”着手,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此建议:

一、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开展结对帮扶制度,实施精准施策,由帮扶联系人定期入户走访,对脱贫户生产、生活状况予以随时关注。同时,通过个人申报、系统比对、网格化管理等途径收集预警信息,对因收入降低、突发事件等因素有可能导致返贫的人群纳入预警范围,进行动态监测,实施分类救助,切实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强化产业扶持政策稳定衔接

产业是稳定收入、防止返贫现象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我们武安市坚持分类施策、引领贫困户发展,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能力。但是,产业扶贫的减贫带富作用依然比较有限,产业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管理技术还没有完全跟得上,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弱,要形成实际收入尚需要3—5年时间。

第一是要继续加大产业投入扶持力度。加大产业道路、节水灌溉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条件;加强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收入。二是要强化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整合相关培训职能部门的培训资源,开展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群众产业发展技能水平;强化电子商务技术培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重点关注种植、养殖产业发展难题,组建并充分发挥技术服务团队上门指导作用,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供技术保障。三是要强化基地和能人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激励机制,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和组织带动能力。继续培育孵化创业致富带头人队伍,发挥带动产业、吸收就业、引领创业、技术指导作用,带动低收入人群实现增收。

三、强化政策措施上有效衔接

第一是继续强化政策兜底扶持。在脱贫攻坚期间,前面已脱贫摘帽的贫困户一般是难度相对较小的,而后面脱贫摘帽的贫困户,特别是2020年脱贫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是残疾、低保、重病、老人户等特殊群体,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他们致贫原因更复杂、脱贫成本更高、难度更大,返贫的可能性也更大。2020年脱贫的这部分贫困群众主要是通过政策兜底来实现脱贫,但也仅能保障刚刚达到或略超过脱贫标准,从长期来看这部分群体仍然是往后最困难的群体。今后要继续按照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保持这部分群体扶持政策总体稳定,采取一些防贫措施,强化政策兜底扶持。

第二是继续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2020年,收入接近现行贫困线而未纳入建档立卡的边缘人口,在就医、看病、住房、发展生产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存在“政策悬崖”,容易致贫返贫。这部分困难群众,包括动态监测帮扶对象,需要我们完善投入帮扶政策措施,继续给予扶持,直至困难风险解除。

第三是建立完善政策体系。要注重总结梳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出台由特惠向普惠逐步转型的惠农支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要充实调整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保障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政策精准落实。

四、强化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思想贫困”“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具有破坏性,“精神富有”“心态积极”则是生存和创造的强大根基。“扶智”是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需要持续培育和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要强化“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主题活动教育,讲好脱贫故事,演活感恩节目,展示脱贫成果,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内生动力。要全面提升扶贫对象的受教育水平和就业创业、致富能力,实现稳定脱贫。要创新农户参与机制,保障农户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农户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全面推进乡村治理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共同体”理念,综合推进水生态环境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农业示范建设,全面提高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不断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实施“党建强基、全心为民”,“自治强根、村规律民”,“法治强本、稳定安民”,“德治强魂、匠心塑民”,“智治强政、科技惠民”,“综合施策、服务利民”等“新六民”工程,按照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智治为辅原则,制定村规民约,促进乡村治理有效。


关于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的建议

文/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白沙村党委书记  侯二河


人兴方能业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广大农村尤其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农业从业人数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新型农业经营群体尚处在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现有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严重缺乏的实质是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又找不到优势,缺乏吸引力,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

重农必先重人。党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破解农业农村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

建议基层政府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进行资格认证,制定出台支持职业农民配套政策,吸引更多农民提高素质,从事农业。

二、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他们加快成长,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制定出台并落实支持城市资本、社会资本、城市市民到农村投入产业开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境外企业到农村投资建厂的具体政策,打破城乡人才流动制度障碍,加强推进城乡人才互动、要素流动。

四、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农村人才培训资源和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从乡村中选拔一批有基础、有信心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加快建设一支乡土专业人才队伍。

五、实施红色领头雁工程。要把村支书的选拔培养作为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育力度,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文/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白沙村党委书记  侯二河


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站位看,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标,乡村公共文化方面的发展仍然滞后。具体表现为,文化建设意识有待提高,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够,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和文化人才队伍亟待加强等。

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要求,提出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将乡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第一是制定乡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第二是加强乡村文化组织领导,形成乡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第三是完善乡村文化服务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

二、创新管理,扩大投入,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第一是确保乡村文化事业经费的预算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第二是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第三是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四是推广村民评议等做法,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

三、整合资源,培育特色,以乡村文化建设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第一是立足当地乡村文化资源优势。推进相同题材影视节目和文学艺术制作;第二是积极挖掘和传承民间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第三是通过举办国家新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形成集产品开发、田园观光、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

四、引进人才,配齐队伍,为乡村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一是要妥善解决乡镇文化站专业人员归属和工资待遇问题;第二是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体骨干和文化专业户的教育与培训;第三是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吸纳各领域的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任职。

五、丰富载体,扩大影响,不断满足农民多元文化需求。第一是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加快数字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建设;第二是通过开展书画展、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为乡村文化队伍提供展示交流平台;第三是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六、加强领导、科学组织,把握乡村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第一是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乡村文化建设领导,纳入议事日程,掌握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第二是各级文化宣传部门要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真正担负起引领、支持、指导乡村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第三是乡村党组织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乡村文化建设。

(2021.03.16 第06期)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