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发声筒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发声筒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高苏娟:关于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两会会客厅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全国人大代表高苏娟 2021-03-06 10:4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旅游作为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业态,其发展能够起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经营、农村美丽繁荣的作用,因此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擎。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农业变强了,农村变美了,农民变富了,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划开发不合理。近年来,随着各项鼓励、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和推动脱贫致富的利好政策出台,各地都掀起了乡村旅游开发热潮,盲目开发、一哄而上,陷入了“村村冒烟搞乡村旅游”的误区,导致部分项目难以持续或实现盈利,发展困难。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旅游依托乡村而存在,部分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乡村建设与开发缓慢,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包括交通道路情况差,停车不方便,网络信号差,卫生环境差等,大大影响了游客的可达性、便捷性和舒适度。三是服务管理不规范。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青壮年、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力大量流失,外来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不愿进入农村就业,导致乡村旅游缺乏素质和能力较高的服务管理人员,缺乏完善的管理运营机制。四是精品项目偏少。虽然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乡村旅游发展各地差异性较大,比如苏北地区与苏南以及经验丰富的城市4.0休闲度假版本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仍处在1.0观光版本。开发同类型产品,缺乏本地特色,雷同现象严重。部分项目产品结构单一,游客参与体验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旅游收益不乐观。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如何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发展,扎实有效地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助力乡村发展。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一定是农业结构调整到位、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公共服务设施到位,然后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是生态高效农业基础上的旅游,而不是乡村旅游基础上的生态农业。针对当前“村村冒烟搞旅游”情况,应出台关于规范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实施意见,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规范、引导、指导,防止不顾自身发展条件,一哄而上搞旅游,既浪费农业资源,又挫伤农民发展旅游的积极性。要明确“产业为主导、旅游出特色”为原则,以农业经营为主,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二者互相补充、促进协调发展。利用“产业+旅游”模式,推进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支持建设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民俗村落等乡村旅游产品。要通过积极有效政策,鼓励引导大集团、大公司投资开发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提高乡村旅游劳动生产率,降低经营成本,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二是注重政府统筹协调,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合力。乡村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综合性产业,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多部门协作、合力推进。要整合发改、农业、财政、交通、文旅等部门资源,建立“政府领导、各方联动、农户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致富工作协调机制,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用地保障、产业支持、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进一步整合农业、林业、交通、旅游、扶贫等领域资金资源,统筹合理使用,落实到项目、到村、到人,形成乡村旅游发展致富的最大合力,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三是坚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础保障能力。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等将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发展,从而间接影响农民致富增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议做到“四化”,即基础设施城市化,完善乡村旅游点内外道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清洁能源、公共厕所、景区点指示牌等;配套设施现代化,开通农村宽带网、有线电视、卫生服务站等;农村景观生态化,保护原生态植被,按照景观标准改造农房等;公共交通便利化,开通大中城市直达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公交线路。在公共服务方面,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对到乡村创业人员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补助,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中央、省、市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强化对导游、讲解员、经营管理、服务等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批具备现代经营、管理、服务和营销知识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

        四是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形成乡村产业发展链条。坚持生态开发理念,以“景村共建”的模式整村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使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融为一体,打造“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旅游新形象。在产品打造上,重点开发自身的特色资源,通过“旅游+田园+民俗文化+特色餐饮、民宿”等多元方式,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延长产业链,带动蔬菜、畜禽等地方农产品销售,促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农副产品、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加工销售,促进农村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休闲度假等产业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

(责编:刘婉)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