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秋硕怀古今

——我心中的南通籍知名画家曹用平先生
2023-01-09 10:16 作者:陈卫平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2022年12月17日,是南通籍知名画家曹用平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当天,南通名人馆举办了“百年紫藤花犹放——纪念吴派画家曹用平先生诞辰100周年专题展”。

作为曹用平先生的忘年之交,尽管先生离开我们已4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先生创作的那些气势飞动、涵蕴隽永、新意盎然的艺术作品,都将长久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码头结缘  受益终生

我和曹用平先生是相识30多年的忘年交。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给我艺术启蒙,把我这个对艺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领入艺术品收藏之门。他培养我笔情墨趣,教导我如何做人,我们两代人在岁月的磨砺中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南通港客运站票房工作。因为曹用平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孝子,再忙也要抽闲返乡探望父母,经常要往返沪通两地,我才有缘和他相识。彼时,往返上海的船票常常一票难求,一张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许多和曹用平一样思乡情切的游子浓浓的乡愁。

记得是某个秋日,南通市文化局一位朋友带着一位上海画家上门找我买票。对方儒雅谦和,待人真诚,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一种艺术的气息。那一次是我和曹用平的初识,当时他已年过花甲,在上海书画界有一定的名气。当晚,在他下榻的长桥招待所,我们一见如故,相聊甚欢。其实,我仅能给他买票提供一点点帮助,他却觉得很过意不去,多次热情邀请我到上海府上做客,并先后把王个簃、程十发、韩天衡、曹简楼、邱受成、孔伯荣、黄阿忠、杭英等一批海派知名书画大师介绍给我,引领我踏进艺术殿堂。他不厌其烦地给我讲授书画艺术,先后赠送《齐白石画册》、《刘海粟画册》、《程十发画册》等近百本书籍给我,帮助我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督促我潜心琢磨书画艺术,让我渐入佳境。

翰墨有缘 立雪乡贤

在多年的交往中,曹用平先生不止一次和我讲述他和恩师王个簃之间的故事。

曹用平是通州余西人,少时即爱绘画。他的父亲是一位满腹经纶的私塾先生。17岁那年,曹用平随南通狼山广教寺和尚苇一习画。不久,苇一引荐他拜入海门三星籍的同乡王个簃门下,从此“立雪王门,随侍左右,面聆教诲,磨墨濡毫”,开启海派艺术之旅。

记得曹老曾告诉我,个老要求他每周一次上门学画,风雨无阻,给他讲授吴派大写意绘画要义。曹用平是位天资聪颖又非常用功的学生,通过日积月累临画课稿锤炼笔墨、揣摩大师作品的内涵和技法,他逐渐掌握了运笔指实掌虚、悬腕中锋、力厚气沉等技巧。历经多年勤修苦练,潜心创作实践,曹用平艺事锐进。1957年,他的中国画《杜鹃图》入选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并获奖,这是他多年辛勤耕耘、执着追求的结果。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沉浸于博大精深的吴派艺术海洋中的曹用平,目睹了恩师王个簃面向生活不断寻求新的创作素材、开拓吴派艺术新面貌的过程。面对气场强大的前辈,曹用平面临着自己的艺术选择。他在继承王个簃艺术的基础上,把个人对“吴派艺术”的理解和数十年的绘画经验融为一体,并依照自己的个性风格和禀赋来演化自己的吴派艺术风貌。

曹用平喜欢外出写生,在大自然中认真观察和细心体悟美丽的花卉植物。他家的阳台是个微型的“花木世界”,他悉心培植花木,不断观察千姿百态的花容叶貌。年复一年,花枝叶蔓的神情姿态,潜移默化地浸透到他的心间。在绘写花草树木的过程中,寄托着他澄怀观物为花写神的情怀,体悟着吴派艺术如何用笔墨、用颜色为花传神的奥秘。

在曹用平的绘画理念中,一直追求既要重视传统,又要不为其所囿;既要外师造化,又要高于造化。他努力探求自己的笔墨语言,与吴派技法融合变通,衍生出独特的笔情墨趣——一种为花写神的风格。这种以线形勾勒带动块面动感的个性风格,尤以在紫藤绘画中独具一格。曹用平在藤本的挥洒上下足了功夫,在他的笔下,藤蔓的挥写意味变得飞舞起来,无论是木藤蔓还是草藤蔓,都能表达自己的功力和灵性,为吴派厚重圆浑的线条增添了新的生命。他笔下的紫藤,灵动而洒脱,业内称他为“曹紫藤”,当代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赞其为“吴门嫡传”。早年毕业于大夏大学的曹用平由此也成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副馆长等。

紫藤续缘  情系桑梓

曹用平除了艺品精湛,还有极好的人品,程十发曾对他有一句十分经典、精准的评价:溢出画面以外的美。

文革期间,曹老自己身处逆境,却始终不忘老师。他让读小学的女儿当探子,每天去看望遭受厄运的王个簃。为保护恩师,他帮个老写检查和思想汇报应付造反派。198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准备出版《王个簃随想录》,曹用平每晚到个老寓所边听老师回忆往事,边记录整理,并主动为个老承担起修改全书的重任。经过3个多月奔波操持,《王个簃随想录》得以顺利问世。

上世纪80年代末,曹老回通频繁,除了看望老人外,更多是为筹建恩师艺术馆而操心。那段时间我们见面次数很多,我曾陪他到南通有关部门,协调沟通艺术馆建馆事宜。在南通各方齐心努力下,1989年,个簃艺术馆终于在风景秀丽的文峰塔下横空出世,成为南通的一处经典人文景观。

2006年,个老诞辰110周年,又是曹老牵头,众人协力,出版了涵盖个老一生艺术成就的《王个簃画集》,为吴门画派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曹用平先生知恩图报,不仅体现在对恩师的关怀上。在他生活的小区,在上海文化圈,许多人都能讲述曹用平关怀他人的往事。家里的老保姆年迈丧失劳动力后,他一直赡养她到去世,并为她修墓,如同家人一般。曹老认为,做人做事,总要宽厚为上,尽自己力量帮助别人,心里才觉得踏实。

在众多从南通走出去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企业骄子等各界精英中,曹用平的家乡情怀最浓。他不仅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南通,推介江海文化,还利用自己在海外的社会关系,为家乡义务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除了四处奔走热心相助的个簃艺术馆,南通还有许多地方倾注这位古道热肠的艺术家的心血:

丹亭。1992年,赵丹逝世12年之际,长女赵青欲把父亲骨灰移葬南通,首先想到了父亲生前好友曹用平。曹用平二话不说,与赵青多次和南通有关方面接洽,积极斡旋,终于在赵丹的母校南通崇敬中学(现改名实验中学)专门修建了丹亭,让阿丹的灵魂找到了归宿。

体臣卫校。上世纪90年代初,在曹用平等热心人士的牵线下,台胞姜体臣捐资巨资在家乡南通建成当时规模在苏浙沪领先的卫校。

曹用平对乡土的热爱并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切切实实办的实事上。除了向通州曹用平艺术馆、南通个簃艺术馆大宗馈赠名家字画外,他90岁那年还向南通博物苑捐赠60余幅精品力作,以及500多封与名人往来的信札。

曹用平的为人为艺堪为一流,这是海上画坛对他的一致评价。他70多年的艺术生涯,守住了吴门画派的气息和文脉,守住了敦品力学,守出了德艺双馨,守出了一个名播四方的“曹紫藤”美誉。

纵观吴门三代,都和南通有着不解之缘。王个簃、曹用平自不必说,吴昌硕与南通也有很深的翰墨之缘,他与张謇先生文墨交游颇深,13位著名弟子的名单中,李苦李、王个簃都打上浓浓的南通烙印。如果要寻找一个植物把这些历史人物串联在一起,那无疑就是紫藤了。张謇先生生前亲手栽种的两株紫藤,至今还盛开在濠南别业的南侧平台上。它与文峰塔下王个簃艺术馆、通州曹用平纪念馆里那些神韵飞动的紫藤相映成趣,静静延续一个世纪的翰墨之缘。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