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

校史馆里的英雄群雕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邓高峰 2024-12-23 13:25

搬新家了!这所百年中学,迎来了105年办学史上面积最大的家园。新校区占地近300亩,十多栋大楼拔地而起,数千名学子的琅琅书声在这里回荡。

搬家不是难事。动产搬走,不动产留下,但我心有不舍,且恋恋、且怅怅。心中难以割舍的,是我历时近一年亲手布展的第二座校史馆,落成开馆才仅仅5年。而今学校说走就走,校史馆不要了,这令我十分心疼!

我在这所中学工作了38年,陪伴她1/3的岁月。学校创办于1919年,原为河南省立开封女中,是当时省城开封的第一所公办女中。女中的创办,开近代中原女子中等教育之先河,意义自然很不一般。“自由平等,为我力争。日新又新,古圣盘铭。毁桎梏,破樊笼,现代新女性。斩荆棘,披草莱,责任莫于今……”一首校歌,唱出了女中学子挣脱封建牢笼、争取男女平等的觉醒与追求。

 

一二九运动中开封女中学生救国会成员在开封火车站请愿

女中学子更值得骄傲的,还是一二•九运动及其影响。1935年12月,席卷全国的一二·九运动爆发,省会开封中等以上学校上万名师生走上街头,发出了古城学子的抗日救亡呐喊。开封女中学子也成立了救国会,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这群10多岁的女孩子,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勇敢站在了运动的前列。

 

学校百年校史(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二•九运动对女中学子是一次伟大洗礼。运动后,女中有大批学子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她们勇敢而华丽的转身。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她们奔赴延安、太行山、鄂豫皖等地,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成长为抗日战士或妇女干部。在党的培养下,她们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的初心使命,在她们身上开始了光荣而艰苦的实践。

女中学子郑织文在回忆录中说:“这一切都是从一二·九开始的。这次运动对我们这一代人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奠定了无数青年学生走向革命的思想基础。我就是其中的一个。”“1939年,我16岁,一个欢蹦乱跳的女孩子,为了不当亡国奴,从这个大门走向了革命……”老人家所说的“大门”,是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在这里郑织文正式参军,之后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滚烫的文字,令我怦然心动!

学校百年史馆

2021年,我和张海英校长赴京,来到郑老家中看望这位革命前辈。去年9月,噩耗传来一条:郑织文走了!这年5月,同样奔赴延安的高向明老人也因病去世,这位新华社的“活字典”永远离开了我们。因为年迈,她们再也没有回到古城的女中母校!

奔赴延安的女中校友还有王伯彦、林枫、赵烽、林蓝、王克然、马彦、陆雯文、张允一、张乃一、申余、海伦、宁光、刘俊、陈彤深、欧阳洛,等等。她们到延安后,先是入抗大、马列学院、陕北公学、中国女大、鲁艺、中央党校等学习深造,然后入党并参加工作。王伯彦在女中就担任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到达延安后参加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团成员,之后在八路军情报部门工作;高向明先后在《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和新华社工作,成为党的新闻战线一员;赵烽、张乃一来到陕甘宁边区妇联,投身于中国妇女解放事业;林枫被分配到西北孩子抗战剧团担任团长,成为带领儿童宣传抗日的“孩子王”,等等。

 

校史馆版面

令母校骄傲的女中校友还有张玲等。在一二·九运动中,这位古城女儿是开封学联10个代表中年龄最小的成员,运动后毅然走上了抗日救国道路。在八路军将领朱瑞帮助下,张玲在豫北八路军办事处投身革命,成为华北干校发展的首批党员,是年19岁。20岁那年,张玲担任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县委常委兼麻田区委书记。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她组织军民打击日寇,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参加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等,一时间“太行女杰”英名远扬。1999年,在纪念女中建校80周年日子里,张玲回到开封,与学子们一起回忆抗战经过,高唱《在太行山上》等抗战歌曲。

今年4月,与同事出差去武汉,来到九峰山烈士陵园,为长眠在这里的女中校友袁爱芳祭扫献花,以表达来自母校的敬仰与哀思。春雨淅沥,苍天垂泪,我们在烈士墓前鞠躬致意。袁爱芳来女中读书这年,正是一二·九运动爆发的1935年。运动后,她先是参加抗日游击队,后加入新四军,1946年在中原突围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参加新四军的女中学子还有樊西曼、孟平等。在安徽省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里,有号称“四大金刚”的女将,其中就有樊西曼、孟平。樊西曼在北平入党,在河南参加抗日游击队。成为新四军战士后,在党的建设、锄奸反特、发动青年参军、组织妇女支前等工作中,她大刀阔斧,带领同志们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七七事变后,孟平投笔从戎,参加了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随部队一起打击汉奸,动员群众参加抗战,在“小延安”确山县竹沟入党。在第八团政治处工作的她,任战地服务团团长,配合连队和各级领导进行抗日动员。

“试问丹江水,弦歌七载犹记否?书声伴烽火,溉育英才垂青史;且看黄河月,清辉万里正皎焉!初心随使命,培植大木柱长天。”开封女中的红色华章还谱写在河南淅川。在1938年开封沦陷之前,女中迁至淅川县流亡办学。国难当头,女中学子在这里成立读书会、歌咏队,坚持出操唱歌、排演话剧,《义勇军进行曲》《在东北松花江上》等抗日救亡歌曲响彻校园。更令人敬佩的是,在中共淅川地下区委、中共豫西南地委同志的指导下,女中学子发展党员,成立党支部,向当地人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先后动员两批学生到延安和大别山投身革命。让我们记住她们的名字吧:张培英、张流英、张淑景、徐邦敬、王琴芳,等等。

 

校友回忆录

一二·九运动是她们探索救国真理、走上革命道路的转折点。她们是一个英雄的群体,是运动孕育和党培养出的一代芳华。笔者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始于建校90周年。为此我先后赴全国多地,对这一代革命前辈进行抢救性寻访,因为健在的她们,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

90年校庆后,我在学校布展出第一座校史馆,这个群体,从此定格为学校历史上一组英雄群雕,成为学校革命文化的珍贵记忆。2019年纪念建校百年,我又以更加丰富而详实的史料,布展出本文开头提到的第二座校史馆,成为学校“大思政”的重要课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通过百年校史,激活红色记忆,女中学子的革命事迹,成为今天我们培育师资、哺育学子、教育党员的珍贵资源。

而今,旧馆一别,新馆将立。我相信,新馆建成后,不仅气势更加恢宏,育人功能也将更加彰显。届时,开封女中时期的这组英雄群雕,也必将与这所百年名校一样,永葆革命青春!

学校简介

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现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前身是河南省立开封女中(1919-1954)、河南省立开封第一女中高中(1954-1968),均为省重点中学。新址位于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作者简介

作      者:邓高峰,男,中学教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文集《独倚黄昏》(河南文艺出版社)《拾穗梦华》(河南人民出版社)

工作单位: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

 【责编 李媛】

耕耘军地题材 淬炼时代风骨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25

校史馆里的英雄群雕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2-23

刘香河:客厅里的幸福树

中国作家网2024-12-18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