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

“我读路遥”与《大地三部曲》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韩修存 2024-11-19 17:00

1992年的秋天,我刚刚过五关斩六将从手执教鞭的岗位考入检察院从事秘书工作。由于初接触监察业务,胸中无数,写起公文来也是笔不从心,因而心中有所焦虑。

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联播”正在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李野墨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吸引着我,我听的如痴如醉。一不留神,声音大了一些,打扰了同事,他们就议论我:你看韩修存,早晨听路遥小说,中午读《平凡的世界》、晚上看《平时的世界》电视剧,路遥是他心中的神!

恰当此时,上级来了一份文件,大意是说省里向泗洪派出第一支扶贫工作队,县里也要相应派出一些人组成工作队。便有好事者趁机怂恿我说:“你不是苦于没有时间看路遥的小说,听《平凡的世界》吗?我看你还不如下乡扶贫,那里有的是时间啊!说不定到农村也能给老百姓做点实事,兴许还能成为一个作家呢?”

同事无心,我却有意,《平凡的世界》中说:“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的了什么呢?”我脑海中出现了柳青、路遥、丁玲、周立波等作家的形象,柳青驻村14年才写出《创业史》,路遥《平凡的世界》、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都是深入农村结的果啊!“农村或许有不一样的风景!”我随口而出的一句话,竟成了我的“请战书”。于是,在那个秋天,我就随着工作队来到了当时出了名的穷乡村,泗洪县西南岗开展帮扶工作。那时候,扶贫工作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看到许多农民农闲时,窝在家中“掷小猴子”,垒长城,我就想,能不能走出去,给他们找个事情做做?于是,我轻装简从赶往了汽车站,想到外面给他们寻觅打工的机会。

正当我步履匆匆赶路时,忽听“当啷”一声,前面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丢下了一个用手帕做皮的 “包裹”,我正要喊前面的小伙子停下,捡回他掉落的包裹。突然,从我后面跑出来一个小伙子一边对我摆摆手,一边弯下腰迅速地捡起地上的包裹,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你也过来看看是什么宝贝?”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只熠熠生辉的金戒指,和一张写着价值2000元的金戒指的发票。“这戒指虽然不是你拾到的,可人常说见一面分一半?你看这样吧,你给我一千元钱!这戒指就归你了!”小伙子对我说。我的脑海里顿时倒海翻江,这不是我看过的《人民检察》杂志里《街头诈骗面面观》文章里的再版吗?我随即亮明了身份,套用路遥的一段话,对那个小伙子做起了工作:“人生就是奋斗!对于一个有血性的青年来说,自己无力谋生,也不能靠欺诈他人苟活!”后来,我就把这一经历写了出来。《人民检察》杂志以《人民监察送我照妖镜》为题刊发出来!一举改写了泗洪县检察院建院40年来没有文章登上《人民检察》的历史。从此,我的写作一发不可收拾,“扶贫要扶志”等系列文章先后被《人民日报》《美文》《法制日报》等媒体采用……下沉基层,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新闻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也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还有一篇“秸秆变肉”的建议也来自我的扶贫工作经历。

2004年麦收时节,我从南京赶回宿迁,就见高速公路两边浓烟四起,遮天蔽日,原来是村民正在就地焚烧秸秆,浓烟熏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张不开喉咙,有的烧死树苗,有的引发大火。这一现象引发我的联想,回到家立即拿起笔向有关部门汇报呼吁,建议改变焚烧秸秆的做法。

2007年春天,我又利用驻村扶贫的时机,先后在大兴镇组织开展秸秆打草绳、草帘的创业帮扶,我的这一做法在《江苏省帮扶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了报告。

2012年,我先后在王官集镇推行秸秆发电、养牛、养羊。其后,又在新庄开展机械化还田的实践,并成立机械化收割、还田远征军。动员农民天南地北去收割、还田。率先提出了“草变肉”这一理念,写出了《一草多变(草变金、草变电、草变肉、草变奶、草变肥),还田为先》等多篇文章。在参加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期间,我将此文呈送给国务院参事徐锭明先生,并就如何利用秸秆收益向徐锭明先生当面进行了汇报。同时,我还将我的建议写成文章,通过《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绿都》等刊物,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为秸秆合理利用,变肉、变奶的实施发出自己的声音。近年来,我还积极帮助村民仝连章、孙固、王殿永等人做大做强他们创办的恒通生物燃料有限公司(草场)等相关企业,利用更多的秸秆致富百姓!

终于,一草多变还田为先,在各地遍地开花,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农业农村部积极探索“秸秆变肉换奶”机制推动建立草食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2022年6月10日下午,当考生打开 《2022高考地理试题全国甲卷》时,一道“草变肉”选择题赫然出现在考生面前。“秸秆变肉”这一提法,就是我学习路遥深入生活,最早提出来的啊!

2009年,我又结合农房改善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提出了农村开展旧房拆迁,农民上楼要预防大跃进式,要循序渐进,防止房地产泡沫化,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开展旧房拆迁,不能强迫农民上楼。建议受到农民的欢迎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我时时以路遥为榜样,利用“读与行的两只翅膀”,在扶贫的过程中创作出版了“大地三部曲”。

2012年我在程庄村驻村时,就和其他同志一道,想方设法把“西瓜大王”朱友化引进到我们程庄村种西瓜。村里流转了500亩土地,成立了甜西瓜专业合作社,提供了120个就业岗位。前些日子我去回访时,程庄的西瓜一直还在种、同心村的草绳也还在打。到了前进村,想得更远了,看到有些村子通过发展旅游业脱了贫,就想让前进村的老百姓吃上农业观光旅游饭,发展“美丽经济”,让游人尽情赏花观景,深情呼吸大地上的芬芳。这也为我创作《大地上的梦想》提供了素材!

解决地怎么种的问题更要解决钱能怎么赚的问题?2016年春,我骑着电动车第一次来到——前进村。我两手紧紧握着车把,脑子里盘算着用什么办法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这时,村西头两间小平房里的一个小作坊进入了视线。灵感忽然有了:《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办砖厂,帮助乡邻脱贫致富,我们办不了砖厂,为何不通过“三来一加”(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定做和农副产品加工),解决农民就业致富的问题呢?

我来到村部,马上邀请村支书一起调研。穿过“小作坊”仅容一人通过的过道,两人走进狭窄不堪、低矮拥挤的办公室。作坊主朱金热情地招呼我们,可又很不好意思:“地方太小,连请你们坐的地方都找不到。”

话题就从“小作坊变成大工厂”谈起。这个小作坊要发展,首先就得解决生产用房的难题。

“我也想扩大生产。但那需要厂房和新设备啊,资金从哪儿来?”

“资金,我们来想办法!”

“建厂房的土地咋办?”

“我们现在就帮你去国土部门跑!”

当年8月,厂房和机器设备都投入使用。我一面俯身亲近大地,一面抬头仰望天空。我又自费千里跋涉,自费考察了华西村、南街村、红旗渠、小岗村,解剖麻雀,寻求乡村振兴的良方!并为创作《大地三部曲》搜集素材。

2019年5月20日这天,“富两袋”讲堂在前进村村部举办。由3条长条凳组成的主席台上,我清了清嗓子,和声细语地对大家说:“乡亲们,你们好!今天,我有机会走进前进村,是受到了‘贫’与‘穷’两个大字的邀请。”大家都乐了。

我接着说:“汉字大都有表意的功能,你看‘贫’就是‘分钱’。很多人不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是争着来分这一个钢镚儿,不就是缺少财富吗?缺少财富不就是贫困吗?”

我趁热打铁,借助《平凡的世界》的一句话,继续鼓动道:“只要春天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上活了一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只有大家行动起来,苦干实干加巧干才能成功,舍此别无他路!

记得刚进村的那天,朱少华夫妇就对我说,驻村帮扶可是个苦差事啊!我当时心里想,《平凡的世界》里说:“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接受磨难。”“当一个人能够战胜所有的磨难时,这个人将会是无敌的。”。我想,来这里驻村还不是又过上了那童年淳朴的农家生活,何苦之有呢?就这样我一干就是14年,一面拿着锄头,一面挥笔,完成了《大地三部曲》(大地上的梦想、大地上的芬芳、大地上的课堂)的创作,先后获得江苏省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五届“石膏山”文学奖,我的事迹也和时代楷模黄文秀一起,入选了国务院放扶贫办驻村先进典型。

【责编 李媛】

从人的“实现”到精神“回馈”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22

父母颂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20

老家的那条二支河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20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