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

溯源中秋夜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吴语轩 2024-09-14 10:55

丹桂飘香又中秋,花好月圆人长久,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月千里寄相思。中秋作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早已成为中华血脉的一支,是人们祭月寄思、天人合一、望月怀古的良辰佳节。早在《诗经》中,人们便以多情的笔触记下对这月圆之夜的美好遐想,供今人回望相思。

《礼记·月令》上有“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之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春秋时代的《诗经》更是鲜活地展开了一卷记录凡间烟火气,充溢着人情遐思的中秋,刻写了古人笔下多情而美丽的月亮。

多少月下的迷离、相思的惆怅,追其根源便是这一首《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人怀望着圆圆皎月,满腔情丝如水,笔端温婉缠绵,一首诗误入云烟缭绕的蓬莱仙境,满是情调惆怅的遐想空间。自古逢秋悲寂寥,中秋月圆更相思。“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心上相思之人便如月光般莹莹姣姣,随着月光在诗人心间蒸腾起一腔柔情。“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诗人蓬勃心绪喷涌而出,再难以抑制对“佼人”的思念:佼人面若明月,而这潜入心中扎根的悲叹却难以成为现实,又怎能不让人“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至此,月亮常伴相思而出,阴晴圆缺间盛满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月夜悠悠相思长,情起四野无处放。“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相思落谁家。”是王建身披冷露、孤立庭中,揉着桂花香气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对家人深长的相思与担忧。李白的《送祝八》写“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常建《宿王昌龄隐处》记“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亦有“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月亮承载的是世人的一片片真心。

不知今夜月圆时,多少相思随风起?

 【责编 李媛】

父母颂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20

老家的那条二支河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20

茄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1-20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