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半月刊网山西讯(融媒体中心姜存辉 岳勇华)霍俊其在创作上的崛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作品以山水、花鸟、人物的全面才艺崭露于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庆祝建国50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第一届、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以及首届中国人物画展,显示出锐不可当的能力和才华。2000年他被评为山西省“跨世纪文艺新星”,一举成为山西画坛之翘楚。
走向新世纪,霍俊其心态趋向于内敛和沉稳,他不再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力量潜心于山水画的研究和创新。他有过一段重读传统的黄金期,即在传统山水画的回望中,他初宗宋人,后师元人,再紧紧追及清人石谿笔墨之圆润,石涛意境之清新以及近代黄宾虹之含浑无尽,亦注重书法的蒙养。“师古人”不久,霍俊其便走向了“师造化”的道路。他把对传统的认知、理解、感悟与情感、理想、愿望投射其中,让作品中的山水树石、烟云雾霭、屋宇村舍等意向折射出大千世界的无比丰富性,以寄托自身的理想追求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进一步逼近艺术规律与艺术本质。
从画面直观来看,霍俊其的山水并没有惊世骇俗之象。他的作品给人第一感受就是笔墨丰厚,气韵生动。就此而言,他的根是扎在中国画传统土壤中的,他的笔墨一落入纸上就与中国书画的审美形式保持了一种血脉的联系。他的山水画更多的是从传统文化的资源中寻找中国山水画的语言生长点,从而在创造过程中具有了较多的继承因素。比如,霍俊其的山水画着力于骨法用笔,以线造型,强调以骨法用笔作为自己的基本写画手段。他将书法笔意引入画中,在写生山水的基础上,以不同形式的线条结构画面的视觉图像,从中国画的平面性入手,寻找更具有视觉张力的画面图式。在这一过程中,用笔提按使转的雄肆率意、轻重徐疾的劲健有力,与用墨干湿浓淡的层次变化,与多样化的线条组织共同表达出山情水境的笔墨交响。我不禁想到石涛在画语录中所言:“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布违心之用。”应是对霍俊其山水画的真切写照。
再比如,中国画学最高难的原则是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强调的是绘画的生命意识。霍俊其于山水画,力求一种解衣盘礴、满幅生动的率意之美,他突出地表现在从“动势”入手来改造传统文人画,这成为他山水画的核心旨趣,从而成为他的山水画风有别于古今之处。从他的《春山十里桃花红》《听泉图》《疏林泉壑》《春溪寒清》《八泉峡记事》《山村秋意》《云泉声里》《松壑幽泉》《太行古道》《南山岩洞楼》等一系列作品中,不难看出,无论是立轴还是斗方,也无论是巨制还是小品,他的画中总有一种风行云动,摇山荡谷的强烈“动势”弥漫于笔飞墨舞之中。这种动势只有在傅抱石,陆俨少的山水画风中有相似的体现。所不用的是,他的“动势”既不似傅抱石以散锋刷扫的“雨势”“水势”令人摇撼,也不同于陆俨少以线条勾勒的“云势”“斜势”成一大动,而是家乡太行晋水的烟云供养为他提供了风格母题和造化真气。他以强化感受代替眼前风光的实写,以更具有主观色彩的造境,取代更接近客观实境的写境,尤重以灵动万变的笔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节奏律动主导胸中丘壑的倾吐。他以“墨中用笔者巧,笔中用墨者能” (笪重光<画筌>)的技巧,极力地使画面动起来,让画中山体水势树形屈曲回绕,如舞如旋,相反相动,吐纳于山水间。那种笔势的左旋右转,那种山形水貌的大趋成势,都与他摒弃传统文人画一味求静、求逸,转而求动、求肆,乃至求拙的审美理想有关。
当代山水画家大约有两类:一类是具有极深传统功夫,但缺乏大化之助,作品一味拟古,终死于古人句下;一类是坐卧江山,但昧于写生与写实之辩,模山范水,以写实代替胸中丘壑,终乏神理。因而当代真正能将传统笔墨与自然山水达于化境的山水画家屈指可数。在我看来,霍俊其是少数臻于此种境界的当代画家之一。他的山水画得之古人很多,这是他的立身之本,但他得益于江山之助更多。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见出他对传统的吸收与综合,显示出刻苦的毅力和相当高的悟性。他的画作以健笔勾勒,重墨色运用为主要操作方式,为了挣脱晚清以来写意山水画的陈陈相因,也为了与当今“李可染热”“黄宾虹热”的时风所向拉开距离,他远离了模拟依傍,走向自然,贴近生活,以写生方式领悟传统笔墨之奥理,以切身感受改造旧有的笔墨范式。他强调在写境的基础上造境,融入所思所想所知,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他对北方山川的深深眷念。他十分重视中国画特有的的笔墨,务求笔法的苍劲有力和鲜活灵动,并以浑凝厚重的量感、苍茫郁结的气象,回旋往复的构成,去展示大自然内在的节律和根本样相,渴求着物我神遇迹化的豁然开悟之境,创造了雄浑多姿而又充满动感的浩然之境。内有传统的回归,也有现代生活的感受,更多的是在自我人格的修炼与主体情感的基础上抒发“畅神”“言志”的胸怀。
宋代沈括有一段论述,精妙地点出了这类山水的传统渊源与欣赏方法。他说:“大体源董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及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细读霍俊其的作品,可以看到他直接用中锋或侧锋勾皴点染成画的笔法特点,这种顺势而下笔意纵横而有浓淡轻重变化多端的长线,短皴,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可以说,霍俊其正在以“动”的眼光审视传统笔法中基本元素自身的独立性和表现力,在点线的皴与色彩的染相结合的平面化方向上前进了一步。
在当代山水画领域,霍俊其是一位思想睿智、极具才情的画家。他的山水画迥异于同代山水画家,既不一味求古,流于刻板匠气,而是亦古亦新,气韵生动,大气磅礴,充满活跃的生命力和精神气象。
当一个艺术家以独到的艺术语言深刻地表达自己对当代生活和当代文化的感受和认识时,他的作品无疑是“现代的”,而不必在意他的作品是写实还是写意的,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中国山水画必须努力形成中国独有的特色,在继承于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当代山水画的革新于独创。为了达到这一点,中国画家必须沉下心来,深入研究民族传统的精髓与东方文化的底蕴,从整体上丰富提高自己的修养学识,研究中国画语言的规律性,从而大大提高中国画的品味,寻求新的变革契机。
霍俊其的山水画艺术反应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趋势。这就是一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寻找更为丰富的艺术语言资源,另一方面将眼光转向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寻找更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山水画表达方式。霍俊其艺术的价值主要在此,他给予我们的启示也主要在此。
(作者贾德江系著名出版人、美术评论家、画家)
霍俊其个人简介
1965年生于太原,先后毕业于山西文化艺术学校、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进山西省委员会委员、山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西人物画学会副会长、山西省收藏家协会艺术顾问、山西省书画院专职画家。作品参加全国第八、九届美展、首届中国人物画展、首届中国花鸟画展、首届中国山水画展、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建军70周年全国美展、当代60位最具传统人文精神的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首届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庆祝孔子诞辰2565周年全国百位书画家作品邀请展、世纪之星首届中国艺术双年展、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中国画展”。
2000年,被评为山西省“跨世纪文艺新星”、2013年,被评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山西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和山西省委联系服务专家,其绘画作品陈列于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室、人民大会堂山西厅等、作品被中国国家画院、陕西国画院、江苏画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机构收藏,作品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收藏杂志》等专业刊物发表,入选“世界华人艺术家名人录”等辞书。
作品展示: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9-04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8-29
新华网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