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杜乃成,195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舟山印社社员;上海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会员;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上海宝山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长三角书画院高级艺术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美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杜乃成同志1978年入伍,在海军东海舰队服役30年。在海军舰艇部队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学习书法篆刻,书写技艺有较大进步,其书法作品曾参加舟山市及海军和全军书画展,获三等奖和优秀奖。转业地方工作后,积极参加属地宝山书协的各项活动和展览,作品数十次参展。也积极参与了上海市书协的一系列活动和展览。特别是在担任宝山书协副主席几年间,对书协工作认真负责,积极配合主席工作,为协会行之有效的开展工作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为2019上海邮轮文化旅游节暨亚太地区邮轮大会、区委区政府团拜会等重大活动书写主会标;受到广泛好评。积极创作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近百篇在《今日头条》等媒体发表。2024年书法作品被“我和我的祖国——庆祝建国75周年”主题《中国邮册》收录出版发行,被授予“国礼艺术家”“中国艺术功勋人物”荣誉称号。2025年书法作品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主题《中国邮册》收录出版发行,被授予”中国艺术先锋人物”荣誉称号。
真、草、篆、隶、行,杜乃成五体通释,尤擅行书、行草。
观杜乃成的行书,可以看到,他用笔遒劲,遒劲中闪烁着文人的睿智,又带着几分爽朗、清新之风,爽朗处,如秋水视底,清新处,如春风含馨。而笔道、章法、布局之中,有“二王“之隽美、赵孟頫之遒媚、苏轼之风骨、米芾之峻拔、文徵明之洒脱,字里透着温润闲雅之风,字外洋溢着秀研飘逸之气。想必,质地洁美的书艺是平和含蓄的心境,赏心悦目的书品是人品影响书品的结果。杜乃成的行书,不管是点画、线条、章法,还是笔法、笔意,他始终把“法度”作为第一要素,也许,极尽法度,才更加自由。细究其理,可以看到,起笔、收笔、行笔,笔端的变化总是随着心境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心手呼应的韵律,而正侧、向背、转折、顿挫的线条则跌宕起伏,又极富节奏。而与笔法、笔意相比,杜乃成的字体结构、章法布局也都严格遵循着古法,看似都在法理之中,可是“结体之功在学力,用笔之妙在于性灵”,笔性、笔意融于心性,又常常呈现出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时而在意料之中,又时而在想象之外,意料之中,那是共性的传统之法,意料之外,那是独特的风格。这些变化也许是有心,也许是无意,也许久沁传统养成的审美习惯,一笔一画总是遵循着“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法则,也似若契合着陈绎曾提出的“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的观点。可是,在“捺满”处,杜乃成送出的笔力明显强化了,甚至略显夸张,然而,夸张并不觉得哪里不协调,而是恰到好处,并且显得更加俊秀、更加巧妙了。与此同时,在“提飞”处,杜乃成的笔法则显得很多变,很丰富,轻重缓急,迟徐快慢,互相呼应,辉映成趣,从而让“瘦”变得灵动,并把多变的“提飞”融入字体、融入布局之中,给人一种“字如飞动”的审美视觉。
观杜乃成的行草,有“颠张醉素”之出神入化、有黄庭坚之心意妙悟、有徐渭之恣肆挥洒,还有王铎、傅山之峥嵘缠绕,大开大合之间,纵横离奇,聚散收放之间,从容娴雅,那刚与柔的交替、动与静的转换,那方与圆的辉映、欹与正的结合,在对立中保持着和谐,潇潇洒洒又彰显着真功,险峻而严守着法度,共性中又凸显着个性。而快慢、收放、开合、疏密,自由自在,吾写吾心,却无浮躁荒率之气,更无剑拔弩张之感,灵秀处,姿态朗逸,典雅处,婉润劲健,萧散处,隽永秀逸,若说印印泥、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皆不能道其妙,若说似长风出谷、如霓虹饮涧、像瀑布飞流,也绝不能言其真。那是书,也是画,书法如画,画有妙意。无论行书,还是行草,杜乃成皆立于深厚的书写功力而生发出新的形态、新的姿貌。如果说深厚的书写功力是几十年百炼成钢地锻造所形成的肌肉记忆,那么,新形态、新姿貌则是“临古须有我,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伤神”的艺术实践。
纵观杜乃成的行书、行草,可以看到,他写的很传统,即便带着很强的个人性情,那性情也是恪守古法所达到的极致。事实上,杜乃成本无意于创新,更无意于变革,他只是沿着流正脉之道,朝夕与传统为伴,积年与经典对话,甚至一度颤栗地坚守着传统古法,一笔一画,皆追求学古有质,一字一体,皆讲究笔笔有法,笔笔到位,直至惟妙惟肖,神形逼真。也正是几十年从实临到意会,从意会到入心,从入贴到出贴,再从出贴到入贴,反反复复,来回穿梭,杜乃成才在书法有法之中,凝练升华,也才在渐进、渐悟、渐变之后,学古,学出了自我,临古,临出了风格,并以“有古有己”、“入贴出贴”的笔底之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也收获了一份别样的美丽。
杜乃成是一位非著名书法家,他没有驰名书坛的名头,却是一位无需多言而被同行点赞的实力派,也许正是因为非著名,杜乃成直到今天依然可以静下心来躬耕求索,也许正是没有驰名书坛的名头,他才能有时间认真学古、写己,他学的很投入、很真诚,也写的很纯粹。由此笔者想到很多“著名者”,他们“朝学执笔便自夸其能”,甚至一本字贴都没有临摹透彻就以大师自居,一只毛笔都没有用秃便阔论自己“退笔成冢”,显然,与那些“著名者”相比,杜乃成则以踏踏实实的书写态度为那些“著名者”做了一个榜样,也成为书坛的一股清流。
(评论作者:桑干)
作品赏析: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3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3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