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李永锦
- 籍贯:上海市
-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艺术身份
- 上海张大千大风堂艺术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 上海张大千大风堂艺术中心陆元鼎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 上海交通大学东方艺术中心特聘画师
- 山东子曰美术馆特聘艺术委员
-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水墨缘”国画研修班成员
CCTV中视文化频道签约艺术家。
被授予钓鱼台国宾礼艺术家
艺术经历
2020年:5月湖南电视台专题报道《李永锦抗疫主题国画作品赏析》。
2021年:10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艺术名家李永锦春秋太行作品展播;
2021年 11月人民日报刊登李永锦山水人物画作品;
2022年参加中国新闻杂志社“艺海无涯”庆祝当代百位艺术名家邀请展获金奖。
2022年:6月荣获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暨“崇德尚艺”当代书画名家专题展——当代书画艺术一等奖;
2022年 7月应邀参加北京“相约奥运——艺术同行”,被授予中法文化大使
2023年10月荣获国家级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发展中心授予的《中华翰墨传承人物》荣誉称号
2023年文旅中国艺术关注|李永锦荣登“2023年最具创新力艺术家”人气榜单!
2024年10月16日,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上传并发布人物山水作品,
2024年10月媒体【国家文化传承人物】- 李永锦
水墨写生,喜欢这样的生活。
无论是星期六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水墨缘的人物写生,还是在太行山、雁荡山、张家界、贵州、成都四姑娘山、重庆群山峻岭里的挥毫,更或是在安徽渣济、上海朱家角、重庆中山古镇的铺染。
一支音响,几多好友,在音乐陪伴声中,与天地融为一体。
听风声,闻雨滴,观叶舞于群山,步碎石于崖边,在春光里灿烂读秒,在朝雨中静洗心灵。快乐于此道也。
几多岁月,疑问?思考?不断自我否定?写生在中国画里是怎么一个角色?
去雁荡山的高铁与山间小道,犹如造化与现代岁月的间隙;太行山的云雾与天路的震撼,拟是人生艺术追求的一个过程,当然,也如同是自我艺术审美的修炼。
我,沉浸于山间,与沟壑为邻,同空林相伴。寻找董源、巨然、马远、范宽的笔墨痕迹,寻找潘天寿、吴湖帆、张大千、陆俨少现代人的情绪意识是如何体现于山川丛林的。
支四尺六尺画板,舔墨,构思、推敲、落笔,点厾间逐渐领悟大千祖师“师古、师造化、师心”之用心。
写生的“取”与“舍”,这词已经记诵多次,然而,没有荆浩摹写万本山石松林,怎能下笔如神?怎能有石涛笔墨在自然描写中的变幻莫测?
写生尤如顶级大厨?在给与的万般食材,如何整出个“满汉全席”?
其实,写生是个创作过程,是画家心灵与造化的融合,是画家灵魂与自然的切磋。
我将写生视同创作。
虽然,前面的艺途风雨崎岖,而顶上的风光随雨雾过后,一定灿烂阳光!
在意写大自然的风雨晴晦,用心去体会,与之交流,与之坦诚,与之真心,造化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快乐。
写生-----我的情绪,心意,已与管中笔墨融为一体,在天地中挥毫,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追求,
当然,写生创作更是一种挑战!
墨逸山人:李永锦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3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31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