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名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海名家 > 正文

书画家张献春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06-30 10:12

张献春,(宪春、典春)齐鲁松竹斋主,1944年生,山东莘县人。自幼受家中长辈的熏陶指导,喜好书画。曾毕业于山东聊城艺专,首届书画函授大学,曾受著名书画家娄师白、李铎、高冠华等大师的亲授。现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艺术研究员,国家高级书法师、高级美术师,国家一级美术(国画)师、一级书法师,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国画院、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兼职教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山东临沂市政协书画室“特邀画家”,孔子美术馆签约艺术家,山东临沂市书协、美协会员等。

几十年来,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和全国举办的书画展赛,以及多国举办的“书画交流展”,并多次获奖。作品被多家媒体报道推介,同时还在国家和地方几十家网络媒体网站推广宣传报导,作品曾入选二十余部大型书画艺术典籍并出版个人书画册集,以及和苏士澍先生书画合集《艺海同舟》等。2019年“张献春书画工作室”被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授予“首批中国文化名人工作室”称号,并赠锦旗、铜牌和证书。2021年时值建党百年之际,由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中国人民书画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中国华夏国墨书画院五单位授予“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23年春节,书画作品参加了一带一路20多个驻华使馆举办的《大国文化名家贺岁》视频巡展活动。2023年5月,书画作品入选《艺术之巅看中国大美中华》纽约时代广场视频展播。其学习宗旨是:继承传统、临池不辍、苦心研读、有所创新。

当今艺坛,书法家、画家人才辈出,但是能书者有,能画者亦有,书画双修者却很少,而能把书、画都做到极致尽美者更少之又少,张献春先生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观张先生的作品,功力深厚,行、楷、隶、篆、草颇有造诣且不落案白。书作如天马行空,运笔流畅,一气呵成。师古而不泥古,学古却又变古,在传统的书法面目中注入了当下时代气息,既苍茫而有古意,又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当代面貌,神情气息令人叹为观止。其行草清健劲秀、生动畅达、充满神韵,书作中流动连接的点画、奔放洒脱的线条,都带有自由空灵、超然物外的感情意味。整个书作一气呵成,字迹飘逸,落纸云烟,禅意随势而生,章法错落有致,作品格调高难,于不经意间透出书卷气”,颇得中国书法的神韵,为当代艺术作品的佳品。国画以书入画,所作源于生活、师法自然。画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山水国画所表述的云彩特具立体感,花卉明暗、浓淡层次也很不错,造诣颇深。赏析书画之余,感其作品之大雅!从张献春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下求索、不断精进的人,看到了一个对美的追求有着与众不同的视角和与生俱来的灵气的人。他不骄不躁,淡泊名利,宛若一株幽兰,静静绽放属于他的芬芳。

书画成绩标证文化修养不俗——张献春作品欣赏

书法和绘画是不能分家的,因为它们同源而生。书画同源,是文人的造诣。书法家张献春先生,就有书画同源的认同意识,并且有书画同修的执着。认同书画同源的说法,并不是很困难,以甲骨文为例,就可以非常浅显的表达书画同源的意思。大家虽然有书画同源的基本认知,却不容易拥有同修的执着。同时操弄书画磨练和创作,要耗费更多的精神和力气。所以当代书画就有走捷径的选择,有的书法家就不作画了,有的画家则不写书法。社会生活的节奏正在被无限的提速,大家都是为了赶着往前走,传统的做法越来越少,文化魅力不断趋弱。

在张献春先生的视野里,如果一位画家不写书法,那是缺少书卷气息的匠。反过来,一位书法家如果没有作画的水准,书法又显得孤傲单调,缺乏文化寓意的妙趣。所以他学赵子昂、学苏东坡、学米芾米友仁、学明代吴门四家、学清初四王、学扬州八怪……他一路学过来,实际上就是走过了一条书画同源贵在同修的传统文化修养路径。在这条修养路径上,他从来没有把书法和绘画分开来的想法和做法。

张献春的书法博涉多能,又以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的行草为主体形式。除了帖学功夫到位,也有引碑入行草的卓劲。所以笔力沉着厚重与牵丝映带相互映照,刚柔相济。重笔落大墨如鸿飞兽骇,轻笔写淡墨清泉石上流。高低相盈,长短相较,虚实相生,前后相随,其笔墨有法,其笔墨有道,是道法自然的要妙。

他作书法,不作江湖体的一塌糊涂,也不写当代展览体的矫揉造作,写碑帖之正宗,方不中矩,圆不中规,非常重视线条的塑造力。细的线条一笔使转过去,如纤纤新月之出天涯,粗的线条一笔送过去,势来不可止势,势去不可遏,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横如布阵排云,变化多端,平险相依。无论是笔墨的力度,还是笔墨的速度,都被调整的和谐流畅,写行草有这种心手双畅智巧兼优的表达,所以自由挥洒,似万物之象。

另外张献春的山水作品以青绿的儒雅气韵为妙,骨法用笔的特征非常明显。所谓骨法用笔,既有落笔钧直的力度,还有线条果敢的精神内涵,形质是骨质,元气是骨气,所以无论是斧劈皴还是折带皴,都没有疲软之像,也没有缠绕的凌乱,正向勾,反向勒,比比相生,结组有序,每一根线条的长短、位置、方向、角度、精细都被控制的恰到好处,把中国画用线条造型的属性表现的非常到位。

在山水的设墨赋彩上,张献春重视铺陈重视水墨的文化属性,水利墨与彩,而不与之争,浓淡干湿多调节水量,多一分不可行,少一分不可以,所以色彩渲染天南自然,水墨做洇,氤氲天真,黑白与青绿各显其妙,互相无害,正是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层次分明,把云上山巅渲染的四面峻厚,引人卧流,非常惬意。崖崖复沓绕轻雾,峰峰峥嵘喷流泉,画如诗,诗入画,文化味很足,书卷气很盈,这就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不俗!他的山水也有位置经营的独具匠心,无论重山复岭,还是板桥寒泉,都是层层递进,走上高远,可游可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断绝人间烟火气,在深远加高远的山水空间里,觉悟禅意,最是清净。

书画成就非凡文化修养不俗,好的修养才有好的书画,好的初心才有好的征途。张献春无论作山水还是写书法,都努力追求雅俗共赏的境界,让大众感受传统书画文化的魅力。创作青山绿水聚宝盆可为证,挂在厅堂可见蓬荜生辉,令人赏心悦目。书画绘画作品的主旨和意境不做孤傲的无病呻吟,时时刻刻与大众审美与传统文化品格血脉相连,这就让张献春的书画作品成为弘扬文化主流的典范。为群众作艺术,天下普誉,夫复何求?

孔子美术馆馆长:江继良

作品赏析:

【责编 李媛】

柯桐枝花鸟画艺术赏析(二)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9-04

许泽亚:海防卫士有力,社区管家用心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8-29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