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孙占良作品赏析

2023-09-18 11:34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孙占良,男,1966年生,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门镇张湾村,著名书画家。现为: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陕西省商州市仓颉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陕西长安书画研究院商洛分院会员,洛南县仓颉书画院院士,石门仓颉书画分会会员,县级市级箱柜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

自幼爱好绘画,十多岁跟随本地名师从艺,多年来一直从事民间艺术,著名民间艺人。2018年12月20日在西安老年大学“笔墨竞风采•诗歌赞芳华”文化周绘画大赛中,获得花鸟组三等奖。入编中国文化进万家为庆祝建国70周年出版的2019年精品日历中,荣获“致敬中华70载艺术成就人物荣誉证书”,2018年箱柜画为了方便携带参展,以箱柜画的工艺流程创作实物亮相纸上呈现给人们,史无前例, 全国首创民间艺人多才多艺,画门、画箱柜、画门神、中堂、花鸟字艺术、油漆、古建彩绘、墙绘等……2007年来西安彩绘,时至2018年先后在大雁塔西广场彩绘“马勺脸谱、凤翔泥塑虎造型、东广场戏曲大观园、戏曲人物造型,《三滴血》《柜中缘》《斩李广》《五典坡》、庙台木偶人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提线木偶《周仁回府》皮影等艺术品彩绘翻新修复工程、西大街城隍庙彩画工程、世园会彩画工程、青龙寺、大明宫遗址公园、大兴善寺古建油漆、北城门楼、南城门楼、罔極寺”等彩绘,西安市东八路中专职业院校,门头设计制版并彩绘,大唐芙蓉园、凤翔泥塑武财神、小胖猪、马勺脸谱彩绘修复翻新工程、曲江池寒窑东门百代芳和戏楼油漆彩绘修复工程,有近三十余年油漆、绘画经验、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做工认真负责,并得到了游客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小兴趣铸就人生大辉煌——访洛南县平民国家一级美术师孙占良先生  

苦难是一所大学,贫穷是奋斗的动力。

孙占良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生在洛南县石门镇张湾村一户普通农民的家里。

一大家子八口人,而张嘴吃饭的孩子就有六个,更甚的是光头男孩一溜行四个,仅有父母两个劳动力。父母早出晚归,挣死挣活,难逃年年都是缺粮户的命。年幼的占良一年四季都觉得肚子饿,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尝到大肉味,母亲蒸的白馍馍。为了多挣工分,父母强忍着眼泪,硬生生把大哥大姐们从学校赶回了家,参加生产队劳动,解决家里的吃饭问题。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知道父母的艰辛。穷人家的孩子争气,从不给父母脸上抹黑。小占良在学校刻苦学习,从不惹事生非,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学生。他回到家里,只要自己眼睛能看到的活,从不叫大人提醒,自己主动去干。看到家里拮据的生活,小占良不但在心里暗下决心,而且从行动上,真正替父母担当。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他的家乡位于秦岭深处,自然生长的柴胡,远志,桔梗,苍术,红色,等药材遍地都是。公社的供销社专门有收购门市部。他就跟随哥哥姐姐们上山挖药材,卖钱积攒自己的学费,买学习用品,剩余的交给父母补贴家用。他头顶朝阳,晨踩露水,晚背月光,耳听鸟鸣,渴了一掬山泉水,饿了一口黄糕糕馍,累了树根迷糊一会,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为挖药柴他跑遍了方圆十几里的山梁沟峁。

苦难没有摧垮占良的意志,艰辛没有击垮占良的身体。相反让他改变命运的欲望更加清晰,勤劳使他的身体更加结实,苦难使他更加努力,使他前行的脚步更加有力。贫穷没有让他嫌弃自己的身世,更让他感激父母,孝敬父母,知道父母养育孩子之艰辛。父母身上的诚实,勤劳,朴素,厚道,吃苦耐劳,一一得到传承。

兴趣丰满理想, 坚持成就未来。

占良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因为年幼干不了队里的农活,挣不到工分,他才有机会留在学校继续学习。懂事的他非常珍惜父母给他的学习机会。语文学得出色,爱好写作,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被当作范文在同学们面前朗读。他小学四年级写的命题作文《我的老师》被《小学生作文选》刊发,在学校引起了轰动。

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嬉耍打闹,而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在校园里宁静的拐角旮旯,蹲在地上涂涂画画。他逮着什么画什么,什么小猫小狗,公鸡树木,想起什么就画什么。那个时候买不起纸笔颜料,他就对照着书里的插图,在地上画;用铅笔钢笔在写过的废本子后面描画,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黄军包,刘胡兰烈士就义图,我爱北京天安门,等等他画的图案和课本上的插图几乎一模一样,差不多可以以假乱真。在班里出黑板报,甚至老师在写教案或者课堂上要画个图案,都请他帮忙。在其他同学和老师眼里,他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画家。

从小学五年到初中两年半,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占良在学校一方面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尤其喜欢历史典故,神话故事传说。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描描画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挖掘自己的绘画潜能。但自从迷上了画画,他出现了严重的的偏科,文化课成绩大幅下滑,对上学失去了信心。

和村里的同龄伙伴一样,占良也在家里面帮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拽猪草,拾柴火,山坡上放牛。地里的庄稼活,都由父母和哥哥姐姐干,他在家就是牛倌,主要任务就是放牛。占良放的不是牛,他放的是兴趣,他放的是理想,放的是后来赖以生存的吃饭手艺,他放的是日后让他成名的看家本领。大秦岭空旷的山里,是他第二个练习绘画的天地,石头,树枝就是他的画笔,稍微平整的地面,石头,就是他的纸张,他在上面一笔一笔仔细勾勒人物肖像,百兽之王,金鸡报晓,小猫钓鱼,牡丹芙蕖。用心感受,用情感悟,心中只有手中的树枝,和地上的涂鸦。他画得如醉如痴,他画得天昏地暗,他画得忘记了山,忘记了水,忘记了天,忘记了地。他许多次忘记了自己要管的牛,牛跑到了别人家的地里,啃坏了青苗,人家上门要求赔偿,为此父亲气得揍过他好几次。

可是占良对绘画还是痴迷不已,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占良满脑子都是绘画,干什么事都想着绘画。在外人眼里他就是个神经病。在家里吃饭时,他在饭桌上用筷子蘸水画,母亲催他快点吃饭,他嘴上应答,手却在不停地画呀,画呀。热呼呼的饭变成冰凉的饭,母亲心疼儿子,给他溜热,他还是一心想着绘画的事,不停地在桌子上面画来画去。就连上厕所占良也都没有闲着,手上拿着木棍子,在地上,在墙上,画呀,描呀,墙上地上被他划地坑坑洼洼,目不忍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是前行的动力, 苦练是成功的秘诀。正是他如醉如痴的不懈努力,为今后箱柜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正是他找来一切物什作画笔,地有手掌大小就可以做画纸,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春秋风雨无阻,才为他日后的出名,打好伏笔。

造化钟灵毓秀,创造画艺更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狂热的爱好往往面对的是生活的严酷。初二学期就因严重偏科而导致成绩下滑的占良,面对不尽人意的分数,在父母的哀求下,占良苦苦撑到下半学期,就毅然决然地走出了校门,断了考学的念想。

出了校门,就意味着踏进了社会的大门。八十年代初期,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土地承包到户。解决温饱问题是人的本能,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寥寥无几。占良在家里的主要任务就是放牛。他也喜欢做放牛娃,能利用一切时间和空间,去画他喜爱的东西。一个半大小子,整天糊涂乱画,引起了一些村人的非议。画画的确换不来吃的,买不来穿的,确有不务正业之嫌。可就是这小小的兴趣改却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原石门区公所干部张政汉先生,在张湾下乡,在占良家吃派饭时,他家山墙上的一副黑板画引起了老张的注意。流畅的线条,构图的意境,布局的合理,设计的比例,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无可挑剔。他认为一定是出自于哪一位老师的手,谁知问了半天,才知是孙家老三的平常习作。老汉大为赞叹,告知占良父母,孩子有绘画天赋,不敢把娃前途给耽误了。

从此占良父母,才肯花一点小钱为占良购买笔墨纸砚,从经济上给以支持,并从人脉上多方打听,给占良寻求师傅,让占良拜师学艺,让占良将来有一技之长,赖以谋生。在洛南说起箱柜画,妇孺皆知,司空见惯。就是再穷的人家正屋,都摆放着油光溢彩的几格大柜。我们洛南人思想传统,省吃俭用,艰苦节约,积攒下来几个钱,做个三格四格的大柜存放粮食,不画画,不油染,那万万不可,会被左邻右舍笑话的。谁家出嫁女儿,儿子结婚都要提前几个月约请木匠,好吃好喝伺候,木匠打家具,画匠油染。染箱画柜在洛南一带十分流行,画匠众多,工资高,吃香的喝辣的,令人羡慕。

那时画匠还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行业,生意火爆,从业者甚多,技艺精湛者不少,真心实意为徒弟传业授道者几乎没有。我们也能理解“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真实含义。占良先后拜过几位师傅,也学会了打腻子,上底色,但调和漆,配颜色等关键技术,师傅们还是借故支开他,不给他真传。好在他天赋出众,悟性极好,基础的技能他一看就会,经过几次亲手尝试,占良就能轻而易举获得要领,而且还比师傅做的好,吓得师傅赶紧就把他辞退了,生怕他超越自己,夺了自己的饭碗,抢了自己的生意。

如此几次拜师,几次空手而归,占良决心不再拜师学艺,自己在家里琢磨。他买来一些书籍,研究箱柜画的风格,甚至买了一部照相机,把别人家的箱子柜上的画拍下,在家苦苦临摹。同时他大胆创新,把自己的一些新创意体现在传统的箱柜画中。他的箱柜画,既有传统箱柜画的饱满、圆润、色泽艳丽,也有现代艺术的明快、淡雅、质朴无华。

占良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给人画箱柜是在1985年,是在张湾他们村里,他为了打开局面,他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地为他的一位邻居提供免费服务。家人邻居们都为他担心,害怕他画砸了,毁了人家的东西,倒了自己的门楼子。可占良自己是哑巴吃馒头—心里有数。他循章按序,不慌不忙,成竹在胸,精工细作,几天以后他把一件完美,无可挑剔的染好画好的箱子交给了邻居,从此村里人对他刮目相看。从此他的手艺也得到相邻的认可,他的好名声远扬十里八乡。

凭借自己的精湛画艺,一丝不苟地油染工序,占良的手艺在石门,黄龙,麻坪,还有华阴的华阳一带家喻户晓。乡亲们但凡有箱柜画画,门头门窗油染,都以请到占良师傅画柜画箱为骄傲。

二十多年来,他用自己过硬的技术,严格的操作规程,做人的厚道为自己赢得了名利。他用手艺攒的钱光鲜地娶回了媳妇,媳妇先后为他生了两个大胖儿子,他囊火的光景令左邻右舍眼馋。他是石门川最早拥有摩托车的年轻人,他是张湾村最早修建新砖瓦房的手艺人,他是洛南县最早买手机的农民。一个下落的苹果,成就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个小小的爱好,成就了占良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富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占良失业否极泰来。

二十年来占良在家乡如鱼得水,呼风有风,想水得水,风生水起。可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对箱柜画的审美疲劳,更加上南方组合家俱的流行,铝合金门窗的快捷,传统的箱柜画油染行业遭到毁灭性的冲击。

占良家过去门庭若市,到后来的门前冷落车马稀,接活量锐减。收入的急剧减少,两个孩子上学,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支出。媳妇感觉那一段时间入不敷出,一直都在吃老本。媳妇每天都觉得火烧火燎,如坐针毡。可占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还是按部就班,有人请就出门干活,没有人请每天就是看看书,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箱柜画,没有人叫吃饭,他能在他那间屋子鼓捣一整天。一个传奇色彩的手艺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天无绝人之路。上天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他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子。2007年实在在山里没有任何生意的占良,在媳妇的鼓励下终于跟着一位亲戚,来到古都打工。刚来的前几天他还没有活做,就到处逛逛。一天他正在修建中的大雁塔广场闲逛时,看到一群人,他也过去凑热闹,原来是美院一群学生在彩绘秦腔艺术人物塑像时,承包方经理对学生们的彩绘效果感到十分不满意,特别是马勺脸谱线条生硬,表情僵硬,个性不足。经理正在气头上发脾气,学生们一个个耷拉着脸,一副做错了事的样子。

弄清事情原委后,占良毛遂自荐,恳请经理给自己一个机会,或许我是你的救命恩人呢。还说,说的再好不如自己的活干得好。经理看他朴实,就相信他了一回,就让他现场修复被美院学生画失败的马勺脸谱,不到一个时辰,一个线条流畅,眉目灵秀,个性鲜明,活脱脱的马勺脸谱出现在游客的面前,观看的人群拍手叫好。经理大喜过望,就和他商量工钱的事,第一次在西安干活,占良不懂行情,也不好意思说,就说你看着给吧,经理说一天一百元钱,生活自理。占良又大喜过望,这数目可是他在山里干活三天的工钱啊。

牛刀小试,果然不同凡响,小小的箱柜画师傅,竟然在大都市派上大用场。十多年来凭借自己的厚道,吃苦和手艺,占良先后完成了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大明宫遗址公园、寒窑、青龙寺等古建筑油漆彩绘等工作。这几十年来占良凭着娴熟的手艺,勤劳的双手,诚实守信的品德,也赚的盆满钵满,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占良一直保持着一个山里人朴素的本质。 在他富裕之后,他并没有海吃浪喝,依然素装打扮,糟糠之妻不下堂,不抽烟不喝酒,经常粗茶淡饭。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在画画写字上,一分钟时间都不想浪费。同时还把家乡的一些手艺人叫到西安帮他干活,给他们开出的工钱比其他同行给民工的工资高许多,带动他们共同致富。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依然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箱柜画,投入巨额资金收集箱柜画作。同时还要在工作之余,安心在自己的画室进行创作。多数时候废寝忘食,忘记饥渴,从早到晚也不休息也不吃东西,因此落下了胃病。

铁杵磨成针, 全靠功夫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方向对,努力不白费。拿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成功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他多年的对箱柜画的孜孜追求,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为他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获得了荣誉上的社会认可和回报。占良先后荣获了洛南县仓颉书画院院士,陕西仓颉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陕西长安书画研究院商洛分院会员,2018年占良被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聘为画家等大大小小的头衔。又被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和华夏文化专家委员会授予中国一级美术大师称号。拿到这个奖牌的时候,占良站在领奖台上,激动的泪水挂满双颊,几十年的酸甜苦辣全在这两行热泪中。几十年的努力全在这一方奖牌上,

有的人有了钱换房子换车子换娘子,占良有钱出名以后,要么在青龙寺十字铁一村租住的简陋的家里潜心研究箱柜画,进行创作;要么亲自下乡,自筹经费收购箱柜,认真研究这些箱柜画的画法,并一一拍照作为资料保存,为申遗工作做好物质准备。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县市文化部门,咨询箱柜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条件、程序,争取早日把箱柜画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鲁迅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看到他付诸了他半生心血的箱柜画,马上就要申遗成功了,占良心里多少有些欣慰和自豪,但他行动上丝毫不敢松懈,积极寻找继承者,他明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就是箱柜画申遗成功,他也要奋力前行,做好箱柜画的传承发扬光大工作。

回想占良走过的人生路,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兴趣,竟成就了占良一个辉煌的人生呢?

李斌/文

作品赏析: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