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名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海名家 > 正文

陈文:壮心似那大江水,昼夜奔流无歇时

——专访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陈文主任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李婵利 2023-08-01 14:28

是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使崇文门至东南角楼一带饱经500年岁月沧桑的最后一段明代城墙得以幸存,之后被修葺成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从而袒露出一页风干的青史,让来此漫步的人们能够感受时光的厚重与肃穆! 

萧伯纳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陈文就是这传递火炬之人。

他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且以高屋建瓴之势有效管理中伦文德律所旗下的全部28家分所;同时,他注重青年律师的成长发展,经严格筛选,他选出了一批杰出的青年律师,并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年轻班子来负责中伦文德北京所的经营管理工作,意在打造人才高地、增强律所发展后劲,甘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洒尽每一滴汗、奉献每一份爱!

5bf7eaf7828a72fd799b4485ada7687.jpg

三十春秋风和雨,两千才俊南与北

陈文是我国最早面向市场而创建律师事务所的第一批先行者。1992年,他创立了中伦律师事务所;到2003年,又创立了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中伦文德)。起初,他带领整个团队为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专业的金融法律服务;之后,专心开拓中国房地产法律服务领域;且先后为“南水北调工程”“2008奥运工程”“川气东送工程”“中亚管道工程”“城市副中心建设”“亚投行建设”“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等一系列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专业性法律服务,为中国法治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中伦文德”秉承“中大至正、伦理求是、文以载道、德信为本”之理念,经过30年风吹雨打,已然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律师事务所,现有执业律师及专业人员2000余人,并以其“专业化、多元化、综合化”在业界著称,所代理的案件不胜枚举,好评如潮,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尊敬。

自“中伦文德”成立之日起,陈文就为其打上了“责任”二字的烙印。他意味深长地说道:“律所不同于企业,它不以逐利为目的;律师不同于其他职业,所提供的“劳动”是法律服务,必须以责任为先,要对案件本身负责,更要对“当事人、合伙人、律所、社会、国家、法律、宪法”负责。那么,高度的责任心,从何而来呢?他认为:源自人的品质。因此,在他看来,要做律师一定要人品好,如果一个人一门心思想着赚钱,那就不要做律师了。他教导青年律师: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为挣钱养家糊口的小律师,而是要树立远大理想,拔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由此可见,“中伦文德”不仅仅只是一家律所,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一所社会大学,不光在教律师们如何做事,更是在教律师们如何做人。

“中伦文德”把“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管理制度”等事项巧妙地融为一体,自成独家体系。在招收新人时,拥有一套严格的面试、答辩、选拔等基本程序环节;每一位新人入门之时,都要经过层层考核,根据“毕业院校、学习成绩、外语能力、应辨能力、个人经历”等情况综合考量,既注重能力,又注重品德,以便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入门后,开始对其进行培养,安排优秀合伙人来带,之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发展方向,以此来确保律所发展的后劲力量源源不断。

正是因为拥有了德才兼备的律师人才以及先进的科学管理制度,“中伦文德”一路走来,行稳致远,如今,正沿着“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不断向纵深推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d50d5b0bcd65f3b0ec1254469d9385.jpg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生活平添几分焦虑与不安。尤其是律师们,疫情期间,面临着:会见难、阅卷难、开庭遥遥无期等困难;有时候,“线上开庭”对个别律师来说都是奢望;更有甚者,小型律所不得不暂时闭门;一些青年律师,为寻求案源是花样百出。一下子,“因何镇日纷纷乱”成了业内难兄难弟们的灵魂拷问。于是,当时有人说:“疫情让许多律师处于半失业状态。”乍一听,似乎疫情对律师业务的冲击力度非常大。

对此情况,陈文很淡定地说道:“人总是要吃饭的。”言外之意,律师们的业务,该做的会照做不误。据他当时观察,疫情期间,律师行业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线上业务”相对多起来,部分民事案件或刑事案件直接“在线开庭”来办理,且效率相当高,这些举措足以诠释了“危中有机,机中有危;危可转机,机可变危。”这一辩证思维。

当然,陈文也据实而言:受疫情影响,部分律师的业务量确实大幅度下降。首先,律师的国际业务量下降,不过,也说不上是断崖式下降。为防止疫情扩散,国际交流减慢,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相应减少,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自然下降。其次,律师的国内业务量呈不平衡状态。我国实行“动态清零”政策,人们见面机会少了,经济往来随之减少。比如说,上海,这个号称“中国经济发动机”的城市,从2022年3月底就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封城,经济自然受到巨大冲击, 2022年上半年其GDP属于负增长,当时已经影响到了整个长三角地带(像南京、杭州等地)的经济活动,很显然,一旦经济发展放慢,投资、贸易、交流等也跟着放缓,律师的业务量自然缩水,这种情况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热点地区表现得相对明显一些;不过,其他地区的律师业务量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据“中伦文德”统计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有的地方,虽然也出现了疫情,但是,律师的业务量居然没有下降反而还有增长,这实属一个奇特现象! 

据陈文透露:疫情期间,“中伦文德”的整体业务量上下浮动较小。据该所内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业务方面,北京总部业务量基本平稳;其他大城市的分所(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受疫情影响,其业务量略微有所下降;位于其他省会城市或发达地区城市的分所,其业务量竟然增长了20%~40%左右,这足以弥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分所在业务量上的下降指数;国际业务方面,因受疫情与政治双重因素的影响,国际业务量确实有所下降。总之,这些变化只是一些波动而已,不足为惧。此番“波动”无形中也体现出了“中伦文德”合伙人多、业务范围广、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目前,“中伦文德”专业细分化显著,大约有60多个专业,例如:诉讼、仲裁、民事、商事、知识产权、信托、租赁、银行、金融、资本市场、传统能源、新能源、数字经济等等,可以说把目前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全部囊括在内,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案源,是律师的立身之本。当听说,个别小律师为寻求案源,竟然跑到社区把个人信息贴到了电线杆上,陈文笑着说:“这种类似广告式的‘硬性’宣传方式显然是不行的,而且也是不被允许的。小律师们应该经常参加讲座、论坛、研讨会,多参加公益普法活动,多在传统纸质媒体或网络媒体上发表专业性文章,以专业方式开展‘软性’宣传活动。”他透过现象看本质,直言:生活中,律师找不到案源,当事人找不到律师,归根到底,就是信息不对称。那怎么办呢?就得靠供需双方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就供应方而言,一般情况下,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先不要单干,先加入一家律所,尽量是大规模律所,跟在优秀合伙人身后学习,可以先做聘用律师,不要急着做合伙人;平时,多发表专业性理论文章、多参与适合自己的法律案件,比如诉讼、仲裁、投资、上市、发债等,先把基础夯实了,一旦口碑树立起来,个人形象也就塑造出来了,然后再做合伙人。至于律所,尤其是大型律师事务所,资金实力雄厚,会经常举办各种讲座、研讨会、座谈会,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客户会随时来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业务方面不言而喻。

从需求方来看,普通人一辈子可能也打不了几场官司,一旦遇事了,比如:买房卖房、离婚、遗产纠纷等,需要法律服务时,会上网查询、向朋友打听或者直接去律师事务所咨询;企业或机构,本身就有法律事务部、专门的法律顾问,并且与社会上的律所多有联系,一旦需要法律服务,自然会与相关律所对接。

再看法律服务市场环境,也的确出现其他新情况。近年来,随着非律师竞争主体进入法律服务市场,其服务效率高、价格低,致使一部分律师没有案源,无活可干,压力倍增,或许他们在法学领域拥有着真才实学,奈何没有拓展案源业务之技能,难免在竞争中一时处于下风,有的人甚至直接败下阵来。

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很大,供需矛盾会永远存在。现在,疫情已经成为了过去,经济也慢慢地重新恢复了活力,一些新的经济形态也逐一出现,商事律师们要抓紧布局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碳中和、碳排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扩大业务范围,迎接新机遇;民事律师们需要采用专业方式来与社会多多接触,以便让有法律事务需求的当事人可以很便捷地找到合适的律师。

一句话,做任何事都有其具体方法,青年律师只要足够努力,找对方法,案源自然而来。切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律所是律师的工作平台,起步律所对于青年律师尤为重要。实事求是地讲,小型律所的专业布局范围小、律师人数少,其抗风险能力自然就弱,不太适合刚出道的小律师;顶级律所门槛高、竞争激烈,一般新人又难以企及。对此,陈文建议:青年律师先选择与自己当下实际能力相匹配的律所,即,在能力(学历背景、专业技能等)所能触及到的范围之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律所,当然,前提是这家律所也愿意录用自己,毕竟,律所与律师要两厢情愿才行。在进入律所之后,在师傅带领下,仍要继续学习,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只是初级知识,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后面拿到“律师执业证”后,仍要继续学习,别想着能直接出庭打官司。法律工作很严肃,尤其是出庭,是有一套复杂程序的,况且,案件也分:民事、刑事、行政等类型,可以说“一千个案子就有一千个样子”;同时,要把握好律师对案件、法律的理解程度,而且法律的适用也是千差万别,有“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事法”等,还会涉及到各种法规,若没有师傅来带,一个人根本就应对不来。

坊间传言,经常有个别青年律师,在出庭回来后,直接怀疑人生了。陈文对此表示:律师必须先检讨自己。首先,根本原因是律师对案件分析不全面,没有完全理解案情,导致在法庭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其次,法官们的态度会让律师情绪低落,自我怀疑。毕竟,我国是一个仍处于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国家,法官们难免会对表现不佳的律师动辄加以斥责,其实,这也是“爱之深,责之切”的表现。话说回来,律师自己的准备工作没到位,对案件事实一问三不知、证据乱七八糟、主张又自相矛盾,法官都要崩溃了,还怎么指望法官对律师温柔以待呢。反之,律师若在庭外下足功夫,全面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找足确凿证据,掌握法律及程序的适用,在任何情况下对于法官的提问都能对答如流,甚至可以反问法官、反问对方律师,如此一来,法官自然就会对律师高看一眼。要知道,绝大部分法官喜欢的是敬业、专业、负责的律师。

法律服务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涉及法律专业问题,还涉及思维逻辑、表达能力、说话方式等沟通性问题。其实,人类社会之所以出现问题,无一不是沟通出了问题,要么是沟通不畅,要么是没法沟通,因为,双方的“立场、人品、学识、修养、性格、经历”等均不同。对律师来讲,沟通则是一门重要学问。对于普通案件,律师要跟客户及时沟通,若是沟通不好,小则官司打输,大则双方反目成仇;对于重大案件,律师要跟客户、法官、律所、合伙人等一一沟通。一位好律师,会在“接案到结案”全程中做好沟通工作,不管是诉讼案件还是非诉讼案件,在理清案情后,首先要写一份案前分析报告,体现律师对案情的理解、掌握程度;中间过程呢,再写一份案件进程分析报告,随时应对突发性问题,比如:开庭后才发现客户所提供的信息不够,对方律师又提供了新的信息,或许这些信息正是客户自己隐瞒的那部分信息,这时就得跟客户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在结案后,再写一份结案分析报告,体现律师对案件判决的理解,有时候,同一份判决书,有人会认为官司赢了,有人会认为官司输了,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了这三份报告及代理词、诉讼状,律师跟哪一方都可以无障碍沟通,还能够充分证明律师的敬业与专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律师人数约有60多万,预计到2025年全国律师人数会高达75万,于是一些人就认为未来律师行业“内卷”程度会与日俱增,竞争将是何其激烈,律师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对此,陈文淡然一笑,说道:“人数”不等于“人才”。之前人们认为:律师就是代理诉讼,即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前进,案件类型也随之多样化,要求律师在掌握了法律知识之外,还需要懂得与案件类型相关的专业性知识。以我国现有的经济体量来看,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尤其在经济金融领域,例如:数字经济、网络、信托、债券、私募基金、资本市场、国际投资、国际诉讼等等,是急需稔熟该领域专业知识的律师人才;当下,新兴产业层出不穷,例如:碳排放、碳中和、新能源、光伏、水发电、风发电、太阳能发电、氢发电等,能与之发展相适应的综合型律师人才更是供不应求。随着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深,在和外籍人士打交道时,律师们更需要掌握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诉讼、国际仲裁、知识产权等知识,有关涉外领域(如:涉外海事案件、涉外投资案件、涉外贸易案件等)的法律人才则是非常紧缺的。因此,法律服务市场缺口很大,就看律师个人能力了。要想成为顶级律师,就要付出“顶级”的努力,正如查理• 芒格所说:“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那样东西。”陈文以师长的口吻语重心长地说:“法学属于社会学学科,法律制度会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变化,一位律师若是缺乏终身学习的能力,将难以适应律师行业。”

至于压力,只要人活着,压力就没法消失。已过耳顺之年的陈文是“生于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第一代人,什么大风大浪没经过。他谈到:过去,人们只能通过“报纸、收音机”来获取信息,思想单纯,吃饱穿暖就心满意足了;现在,人们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来源广泛,容易想太多,左看右看,难免滋生“分别”之心,稍有不顺,就抑郁不欢。对此,他时常开导年轻人,要心胸宽广、学会包容、少说多做,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化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

所谓:功不唐捐,玉汝于成。陈文律师一路踏着荆棘走来,躬耕不辍、跬步不休,在波澜不惊的日复一日里用行动诠释着“坚持”二字的意义。人生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方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917c2a19648f31586fec14cab855b4c.jpg

人物简介:

陈文,1956年生于河南焦作,北京大学法学院公司法博士,司法部瑞士圣加仑大学经济法访问学者,北京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董事长,2014年荣获世界著名评级机构钱伯斯中国律师最高荣誉奖,是中国“房地产”法律服务领域的业界元老。

【责编 李媛】

柯桐枝花鸟画艺术赏析(二)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9-04

许泽亚:海防卫士有力,社区管家用心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08-29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