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记著名山水画家霍俊其
2023-07-17 10:55 作者:岳勇华 姜存辉 本刊记者 雷宁伟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图片.png

霍俊其

1965 年生于太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进山西省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西人物画学会副会长、山西省收藏家协会艺术顾问、山西省书画院专职画家。作品参加全国第八、九届美展,首届中国人物画展,首届中国花鸟画展,首届中国山水画展,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建军 70 周年全国美展,当代 60 位最具传统人文精神的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首届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全国百位书画家作品邀请展,世纪之星首届中国艺术双年展,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中国画展”。2000 年,被评为山西省“跨世纪文艺新星”;2013 年,被评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山西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和山西省委联系服务专家。其绘画作品陈列于中央国家机关、人民大会堂山西厅。作品被中国国家画院、陕西国画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机构收藏。作品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收藏》杂志等专业刊物发表,入选《世界华人艺术家名人录》等辞书。

每年参加全国两会的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常常会在人民大会堂委员长厅的《中华魂》和人民大会堂山西厅的《巍巍太行 旭日东升》国画前驻足欣赏,为气势恢宏、磅礴浑厚的巨幅国画所震撼。这两幅作品为民进山西省直开明支部会员、山西画院专职画家霍俊其与吴光明先生于 2012 年合作完成。

初见霍俊其,是在山西省文联大厦他简朴的办公室。一如其他艺术家的风格,房间里摆满了创作所需的笔墨纸砚,墙上挂着自己满意或是趣味的字画。古色古香的茶台也自是必不可少。他留着长长的头发,一双和蔼而深邃的眼睛不时在黑色的镜框下进行着思考。他语速稍慢,温文尔雅,待人谦逊,给人一种淡淡的平静、真诚和朴实。在儒雅的外表和平和的言谈之间,却难掩其内心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不时透露着让人敬仰的艺术家品质和风范。

霍俊其勤勉耕作,探究真谛,既得根深的传统功力,又突破了传统山水画创作的定式和拘囿,以艺术的手法、灵动的笔墨与山水对话,让所画之物透出灵魂,与人对话。意象是他心情和灵魂的捕捉,笔墨是他内心美好的释放。

生于斯,长于斯。他热爱着三晋大地上太行山和吕梁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着家乡的山水,用深思的双眼审视、爱抚着草木,用敏锐的心灵感受着美丽万物的四季轮回。

太行山的雄浑壮观是他笔下的常见之景,山水多为高远重峻的景象。古雅的笔情墨韵里,传递着一种“静气”,营造出含蓄、朦胧、自然、灵动的意境与美感,透露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于平淡中求深意。由表及里,以柔达刚,建立了颇有新意的山水程式,形成了独自的“俊其样式”。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霍俊其谈道:“其实,山川草木的‘常态’与人一样也有一种‘常态’。这些年写生时,我总想找到一种山水的‘常态’,宁静与平和,总给人一种优雅的永恒之美,是自然的本来面目。万物的气象总是阴阳相合,昼夜交替。风影飘动,山石纵横,起伏的山峦间,祥气展现着轻柔悠扬,错落的山石间缠绕着涓涓细流,呈现着杂乱中的有序。面对这种动静相宜的母体,山水的‘常态’与画者的‘常态’时时相映衬。手中的画笔只能和着大自然的节拍,细细品味这自然的和谐与美妙,再也不会泛起一丝心底的杂念。近年来的写生积累,我终于悟到了山水的‘常态’与内涵,偏激的自我将不再无原则地张狂跌宕。原来人心与自然之心应该源自一体,我想这恰是‘心心相印’的本真。”

著名出版人、美术评论家、画家贾德江在他的《笔墨丰厚 气象苍茫》一文中,对霍俊其和其作品进行了中肯的分析和高度评价:

进入新世纪,霍俊其心态趋向于内敛和沉稳,他不再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力量潜心于山水画的研究和创新。他有过一段重读传统的黄金期,即在传统山水画的回望中,他初宗宋人,后师元人,再紧紧追及清人石 笔墨之圆润,石涛意境之清新以及近代黄宾虹之含浑无尽,亦注重书法的蒙养。“师古人”不久,霍俊其便走向了“师造化”的道路。他把对传统的认知、理解、感悟与情感、理想、愿望投射其中,让作品中的山水树石、烟云雾霭、屋宇村舍等意象折射出大千世界的无比丰富性,以寄托自身的理想追求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进一步逼近艺术规律与艺术本质。

从画面直观来看,霍俊其的山水并没有惊世骇俗之象。他的作品给人第一感受就是笔墨丰厚,气韵生动。就此而言,他的根是扎在中国画传统土壤中的,他的笔墨一落入纸上就与中国书画的审美形式保持了一种血脉的联系。他的山水画更多的是从传统文化的资源中寻找中国山水画的语言生长点,从而在创造过程中具有了较多的继承因素。比如,霍俊其的山水画着力于骨法用笔,以线造型,强调以骨法用笔作为自己的基本写画手段。他将书法笔意引入画中,在写生山水的基础上,以不同形式的线条结构画面的视觉图像,从中国画的平面性入手,寻找更具有视觉张力的画面图式。在这一过程中,用笔提按使转的雄肆率意、轻重徐疾的劲健有力,与用墨干湿浓淡的层次变化,与多样化的线条组织共同表达出山情水境的笔墨交响。石涛在《画语录》中所言:“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应是对霍俊其山水画的真切写照。

图片1png.png

《春行图》45cm×50cm

再比如,中国画学最高难的原则是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强调的是绘画的生命意识。霍俊其于山水画,力求一种解衣盘礴、满幅生动的率意之美,他突出地表现在从“动势”入手来改造传统文人画,这成为他山水画的核心旨趣,从而成为他的山水画风有别于古今之处。无论是立轴还是斗方,也无论是巨制还是小品,他的画中总有一种风行云动,摇山荡谷的强烈“动势”弥漫于笔飞墨舞之中。这种动势只有在傅抱石、陆俨少的山水画风中有相似的体现。所不同的是,他的“动势”既不似傅抱石以散锋刷扫的“雨势”“水势”令人摇撼,也不同于陆俨少以线条勾勒的“云势”“斜势”成一大动,而是家乡太行晋水的烟云供养为他提供了风格母体和造化真气。他以强化感受代替眼前风光的实写,以更具有主观色彩的造境,取代更接近客观实境的写境,尤重以灵动万变的笔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节奏律动主导胸中丘壑的倾吐。他以“墨中用笔者巧,笔中用墨者能”( 笪重光《画筌》) 的技巧,极力地使画面动起来,让画中山体、水势、树形屈曲回绕,如舞如旋,相反相动,吐纳于山水间。那种笔势的左旋右转,那种山形水貌的大趋成势,都与他摒弃传统文人画一味求静、求逸,转而求动、求肆,乃至求拙的审美理想有关。

图片4.png《平遥居民写生》90cm×97cm

图片3.png《阆州城东灵山小景》69cm×68cm

图片5png.png《春山读书图》130cm×70cm

图片6.png《溪行图》45cm×50cm

1.png《壶口雄风》150cm×355cm

当代山水画家大约有两类:一类是具有极深传统功夫,但缺乏大化之助,作品一味拟古,终死于古人句下;一类是坐卧江山,但昧于写生与写实之辩,模山范水,以写实代替胸中丘壑,终乏神理。因而当代真正能将传统笔墨与自然山水达于化境的山水画家屈指可数。霍俊其是少数臻于此种境界的当代画家之一。他的山水画得之古人很多,这是他的立身之本,但他得益于江山之助更多。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见到他对传统的吸收与综合,显示出刻苦的毅力和相当高的悟性。他的画作以健笔勾勒、重墨色运用为主要操作方式,为了挣脱晚清以来写意山水画的陈陈相因,也为了与当今“李可染热” “黄宾虹热”的时风所向拉开距离,他远离了模拟依傍,走向自然,贴近生活,以写生方式领悟传统笔墨之奥理,以切身感受改造旧有的笔墨范式。他强调在写境的基础上造境,融入所思所想所知,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他对北方山川的深深眷念。他十分重视中国画特有的笔墨,务求笔法的苍劲有力和鲜活灵动,并以浑凝厚重的量感、苍茫郁结的气象,回旋往复的构成,去展示大自然内在的节律,渴求着物我神遇迹化的豁然开悟之境,创造了雄浑多姿而又充满动感的浩然之境。内有传统的回归,也有现代生活的感受,更多的是在自我人格的修炼与主体情感的基础上抒发“畅神”“言志”的胸怀。

在当代山水画界,霍俊其是一位思想睿智、极具才情的画家。他的山水画迥异于同代山水画家,既不一味求古,流于刻板匠气,而是亦古亦新,气韵生动,大气磅礴,充满活跃的生命力和精神气象。霍俊其的山水画艺术反映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趋势。这就是,一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寻找更为丰富的艺术语言资源;另一方面将眼光转向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寻找更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山水画表达方式。霍俊其艺术的价值主要在此,他给予我们的启示也主要在此。

霍俊其借自然山水之灵光,得自然山水之滋养,笔墨色彩在大自然中得到锤炼提纯,而大自然也赋予了其绘画灵魂,由此中得心源,创造出艺术,开悟养心。

(文章刊登于2023年7月16日 第14期)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