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资讯  > 正文

从教五十余载,乐坛曼歌桃李情

——王淑英教授师生音乐会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军转民公众号 2025-05-22 09:48


2025年5月17日,首都乐坛备受瞩目、音乐教育界期待已久的“王淑英教授师生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成功举行。当晚国图音乐厅座无虚席,浓郁的艺术气息伴随着悠扬的歌声,给首都观众奉献了一席丰富多彩的音乐盛宴。

“王淑英教授师生音乐会”以“让声乐艺术回归本真”为主题,通过经典曲目演绎传递声乐艺术的纯粹魅力。音乐会演出的曲目涵盖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段及中国民歌,雅俗共赏。不仅展现了其学生们扎实的声乐功底,还体现她“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王淑英教授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针对不同声部学生的特点进行技巧开发,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使她的学生们在演出中得以出色的表现。

在王淑英教授培养的学生中,有国内外声乐比赛获奖者、高校教授或一线的著名歌唱演员,包括在音乐会上演出的吴兢、张爱、香毛措、姚兰、赵泽、武海维、赵明泽等。她早期的学生、旅英38年、历任英国多所高校领导职务、现任伦敦联合学院集团国际常务副校长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曹群,也专程回国参加了音乐会的演出。


在女高音歌唱家张爱的女声独唱中,本次音乐会拉开帷幕。《孟姜女》《幸福在哪里》《满江红》《点绛唇·赋登楼》《妈妈》《把一切献给党》等曲目依次上演,一首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带领观众走进悠扬而又热烈的声乐世界,让每一位聆听者都感受着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所呈现的独特魅力。

音乐会在耄耋之年的王淑英教授登台演唱时达到高潮,她一开嗓便如昆山玉碎、丹凤清鸣。那淬炼多年的嗓音非但不显枯涩,反而在岁月的打磨下更添一层琥珀般的温润光泽,高音处似云雀穿霄,清越透亮;低回时若幽涧滴泉,婉转沉凝。但见这位老人家气沉丹田、宝刀不老,嗓音不仅甜美,仍然穿云裂石,犹如带着金粉的蝶群,在音乐厅的穹顶下翩跹不散。观众席中一位退伍老军人悄然拭泪,说王教授是我们的骄傲、唤起了我对军旅生活和火红青春的美好回忆。她这嗓音里似乎藏着半个世纪前大兴安岭山野舞台上那位身着军装、飒爽英姿姑娘的风采。那金属般的穿透力,分明是时光熬炼出的金声玉振。

王淑英教授在学生们簇拥下,与全场观众伴随歌唱家们深情演唱的《感谢老师》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欢声笑语中,音乐会圆满落幕。

王淑英教授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声乐教授、研究生导师,她在声乐教育界辛勤耕耘五十余年,有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并曾担任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及国内外赛事评委。王老师的教学论文与事迹曾经被《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多年来,王老师还积极参与基层声乐普及工作,如赴沙城第四中学指导师生,担任美育顾问,推动地方音乐教育发展。其“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理念,彰显了她对艺术传承追求和关怀。王淑英教授还曾率团赴欧美多国进行艺术交流,并担任香港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全球华人影响力盛典等国际活动评委,将中国声乐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此次“王淑英教授师生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她丰硕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更体现了她推动声乐艺术回归本真、服务社会的初心。她的教学理念与实践,为声乐领域树立了“高、精、尖”的标杆,也为后辈艺术家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经验。期待中国声乐界未来将有更多类似活动,继续传承我国声乐艺术的精髓。这也是她践行“艺术服务大众”的初心所在。

王淑英教授从艺超过一个花甲子,桃李满天下,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军旅声乐艺术家。她如同“冰雪林中著此身”的梅花,以傲岸风骨与沁人芬芳滋养她深爱的声乐教育事业。她的教学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艺术情怀与人格魅力的浸润。其“稳、准、巧”的教学风格与“因材施教”的理念,为无数学生点亮了人生的艺术之路,也为中国声乐教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责编 李媛】

从教五十余载,乐坛曼歌桃李情

中国军转民公众号2025-05-22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