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庆:一位 传统文化追梦人 与张伯英的机缘

2023-05-31 08:44 作者:王盛贞 张黎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徐州,华夏九州之一,古称彭城,因尧封彭祖于此为大彭氏国而得名,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帝王之乡,两汉文化发源地,亦有“彭祖故里、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自古至今,此地人杰地灵,先后有彭祖、刘邦、孙权、李煜、张亮基等历史名人,然其近现代文化名人,则要数张伯英了。

张伯英书院已建成3万余平方米,是一家集整理挖掘张伯英及徐州历史名人史料、开展书画展览交流、开办国学讲座研究等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学术研究机构

张伯英原名张启让,字勺圃,号云龙山人,晚号东涯老人,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出身于徐州望族,出生于铜山三堡镇榆庄,清光绪时进士,著名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地方志编篡家。清末民初,张伯英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又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并称书法四大家。至今,北京前门大栅栏“亿兆棉织百货店”、琉璃厂西大街“观复斋”、东大街“墨缘阁”的牌匾,皆为张伯英所书,依然高悬门前。著名画家齐白石在张伯英去世后曾写诗云:“写作妙如神,前身有夙因,空悲先生去,来者复何人。”已示对张伯英的尊敬和缅怀,著名学者启功亦自称师从张伯英。

王昌庆是土生土长的徐州人,幼年虽没正儿八经读过多少书,自称是个“粗人”,但对徐州这里的山水草木皆饱含深情,同时一直非常热爱和敬畏传统文化。机缘巧合,他觉得张伯英这个人很值得去研究探索,便积极走访张伯英的故旧亲朋,收集与张伯英有关的资料、物品,与人们谈及张伯英,知晓张伯英的人都无不流露出敬佩之情。

后来,得知著名学者启功亦师从张伯英,王昌庆便到北京拜访启功先生,谈起张伯英,启功先生除敬佩和仰慕其艺术成就外,更多的是觉得自己能受教于张伯英,是其一生的幸事。启功先生谈到张伯英最多是其渊博的学识以及其收藏古籍方面的贡献。据介绍,徐州市图书馆的镇馆之宝——《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书籍,装在五百多个樟木箱中,每箱十几套,整批书籍应该有近上万册,每一册都是国家珍贵古籍,便是张伯英私人购买后送到徐州的。

经过大量走访了解后,结合近些年徐州周边陆续发现张伯英撰写的碑刻、楹联和书法作品,张伯英的形象也逐渐在王昌庆心目中清晰起来。他觉得,不能仅仅把张伯英看成一个写字的,或者看成单纯的一个书法家,而应该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上看待张伯英,研究其对徐州、乃至江苏,乃至中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贡献。从知晓到了解,从感兴趣到敬仰,使王昌庆产生了要为张伯英做点什么的想法。

2002年起,王昌庆就开始个人投资,兴建了集收藏、陈列、研究、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场所——张伯英艺术馆,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徐州市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关心和帮助下,张伯英艺术馆于2008年成功建成。该艺术馆位于徐州著名景区云龙湖南畔,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以收集、整理、保存张伯英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和文物资料,研究和推广其创立的“彭城书派张伯英书体”为办馆宗旨。该馆收集的藏品有张伯英书法作品60余件,石刻作品26块,以及张伯英先生大量的碑帖、文稿、信札及相关文物资料。另外,张伯英艺术馆内还收藏其它碑刻、石雕艺术品、汉画像石和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家具、陶瓷等近万件。馆内建有张伯英陈列馆、文昌茶馆、小来禽馆、文豪殿、墨缘阁、碑廊、桥亭、砚亭、天水池、碧澜砚、百佛堂、群羊坡等景点,是国内规模较大、收藏较为丰富的民间投资艺术馆。启功先生欣然亲笔为艺术馆题写馆名,落款时恭敬地写上“后学启功敬署”,可见张伯英在其心中的地位以及启功先生尊师重教及其谦和的品德。

张伯英艺术馆的建成不仅引起了从全国到地方的众多媒体的关注,也吸引了文化艺术界专家、文化爱好者及地方政府领导的关注,他们纷至沓来,艺术馆接连举办了各种书法展、学术研讨会及各种文化活动。一时间,在全国文化领域掀起了“张伯英热”。

时光荏苒,转眼就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在许多层面都自信地走到世界的前端。文化自信、文化复兴在新时代的旗帜下,亦迎来新的发展。为配合当地政府产业发展和进一步发掘研究的需要,王昌庆在云龙湖风景带的汉王镇紫荆山麓,又用个人投资建起了张伯英书院。

张伯英书院建成以来,先后举办了“书•法系列活动走进徐州暨法治融屏点亮徐州”等诸多大型文化活动,对汉王镇的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张伯英书院整体规模占地200余亩,已建成3万余平方米,是一家集整理挖掘张伯英及徐州历史名人史料、开展书画展览交流、开办国学讲座研究及古玩鉴赏、烹饪养生、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学术研究机构。目前,该书院紫金潭、文展楼、张公殿、碑廊、宏桥、观光亭、书院办公区等主体工程已经竣工;紫金山环山游步道、东西两侧上山游步道、2万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也已完成并交付使用。广场南侧的仿古大戏台和游客中心,按计划已建成。山顶巍峨壮观的五层宝塔汉风塔也已完工,与整个景区配套的东、西、南、北四大仿古式山门,以及围绕整个紫金山景区长达2600余米的碑廊也将建成。届时,碑廊内将集中展示汉画像石、石雕、国内名人名家的楹联、诗词、书法等艺术精品。张伯英书院建成以来,先后举办了“书•法系列活动走进徐州暨法治融屏点亮徐州”等诸多大型文化活动,对汉王镇的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近日,为进一步弘扬徐州文化名人,充实和丰富张伯英书院的文化项目,王昌庆个人又出资兴建了胡德荣艺术馆。该馆经过精心筹备,对国宝级烹饪大师胡德荣先生履历、业绩等进行了大量采集、归纳、整理,丰富充实了胡德荣艺术馆的陈列和馆藏。目前,布展已完备,现具备揭牌开放条件。该馆成立不仅丰富了张伯英书院的文化项目,同时也为汉王镇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汉王镇是以文旅产业为根,文化为魂,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文化旅游胜地。近年来通过进行环境整治,旅游资源开发,实现了乡村振兴发展,成就了一座最美丽的田园古镇,真正成为了徐州的后花园。

梧高凤必至,花香鸟自来。张伯英书院在2017年落户于汉王镇紫金山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书院建设已初具规模。张伯英书院同时致力打造名镇、名山、名人的“三名”理念,目前已成为徐州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在这次胡德荣艺术馆揭牌活动的开幕式上,王昌庆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旨,回顾了自开始决定做文化产业以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自建设张伯英艺术馆到张伯英书院20多年以来的工作方针、方略、方向和取得的成就,并对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充满信心。

张伯英书院致力打造名镇、名山、名人的“三名”理念,目前已成为徐州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至今,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王昌庆秉承“盛世传播正能量,挖掘徐州古文化,不忘初心传伯英”的宗旨;追梦传统文化,研究宣传张伯英。20多年来,王昌庆都本着“做事、做实”的人生追求,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引导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社区群众等力量广泛参与,倾力支持打造汉王文旅产业和颐养小镇建设,以此提高汉王景区美誉度,为增添景区魅力作出新的贡献,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

王昌庆在追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再提升。在兴建的过程,使其更加了解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徐州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环境。也正是受其耳濡目染的影响,王昌庆的两个女儿也都走上了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的道路。他曾说:“家庭的支持、家庭的艺术氛围,都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王昌庆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梦传统文化,通过他的努力,已将张伯英书院打造成为徐州市及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亦将为新时代的文化复兴尽其绵薄之力。

文图整理/王荣华 吴轲

(2023年第09-10期)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