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与新中国》展示梅兰芳艺术人生的飞跃

2020-12-31 14:16 作者:范丽庆 文/图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梅兰芳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合影留念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梅兰芳与新中国》展览于9月19日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隆重揭幕。来自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政协京昆室、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梅兰芳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戏剧大师,诞生于19世纪末,成名于20世纪初。1949年,梅兰芳决定留在上海迎接解放,拥抱新中国。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以积极包容的姿态,赋予这位旧社会“伶王”以新的使命。梅兰芳以文艺工作者、人民艺术家的新身份,全方位地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他把人生的最后十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新中国,艺术人生得到了新的飞跃,受到了国家的表彰和人民群众的喜爱。

梅兰芳1
《梅兰芳与新中国》展览一隅

近年来,梅兰芳纪念馆先后组织了《艺畹芳华——青年梅兰芳与京剧艺术展》、《走向世界的梅兰芳》等展览和《梅兰芳、斯坦尼与布莱希特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年7月-8月,又沿着梅兰芳当年的足迹,组织了“东瀛品梅——纪念梅兰芳首次访日100周年日本巡展”。此次《梅兰芳与新中国》展览,分为新的时代、踏歌而行、再攀高峰、修身立行、文化交流和薪火相传等6个部分,集中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在艺术追求、人生理想方面勇攀高峰,蜕变为真正人民艺术家的历程,通过这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展示新中国戏剧发展的成就。

梅兰芳与新中国(展览解说词摘要)

1949年上海解放后,梅剧团在上海南京大戏院连续演出三天,热情慰问解放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6月,梅兰芳接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并被推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9月,梅兰芳参加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并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时刻。

梅兰芳5
1949年10月1日,梅兰芳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典礼

1951年,梅兰芳接受政务院的任命成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首任院长。毛泽东主席为新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周恩来总理也送来了题词:“重视与改造,团结与教育,二者不可缺一”。梅兰芳将全家迁回北京,住进了护国寺街9号的这座院落。作为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代表,自觉承担起了党和国家赋予他的时代使命。

1953年,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联合举办“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周年纪念会”。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带领着梅剧团踏遍祖国大江南北,远赴前线为志愿军战士表演,深入内地为工农群众服务,足迹遍及17个省市。1953年,梅兰芳参加贺龙元帅率领的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并担任副团长,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慰问团在朝鲜一共演出30余场,即便是在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里,梅兰芳还是坚持在简陋的露天戏台演出。

1955年,由吴祖光导演拍摄的电影纪录片《梅兰芳舞台艺术》正式上映。这部影片概括介绍了梅兰芳从艺50年来艺术生活的发展过程与成就,同时拍摄了梅兰芳经典剧目《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及昆曲《断桥》的全剧电影。在此之后,梅兰芳又先后拍摄了《抗金兵》《洛神》以及《游园惊梦》的戏曲电影,为新中国戏曲电影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1959年,梅兰芳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献礼,排演了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梅兰芳饰演京剧舞台上从未有过的老年穆桂英形象,融青衣和刀马旦为一体,唱做端庄娴静、沉稳凝重,又豪迈威武、英姿飒爽,震撼人心。该剧成为梅派艺术晚期的经典之作。

梅兰芳一生应邀出国访问10余次,足迹遍布日本、美国、苏联、英国、德国、意大利、埃及、印度、朝鲜等国。他是把京剧艺术介绍到国外的先驱者,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56年,梅兰芳率中国京剧代表团赴日演出,为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52年他赴维也纳出席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1957年赴苏联参加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的庆祝活动,1960年再赴苏联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0周年,并访问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

梅兰芳历来重视戏曲教育和人才培养。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将挖掘和培养戏曲人才,传承梅派艺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戏曲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从1950年10月开始,梅兰芳口述,许姬传执笔,许源来润色和补充注释的《舞台生活四十年》文章相继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后结集出版。这部口述史是梅兰芳舞台表演史实的回顾和思考,对中国戏曲表演研究和中国京剧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

梅兰芳1951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2月经文教局批准担任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董事长,1955年1月担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7年7月担任中国戏曲学院院长,1960年4月被任命为梅剧团团长。无论是学校职务还是院团领导,梅兰芳对戏曲教育的发展高瞻远瞩,呕心沥血,桃李满园。他认为要“加强爱国主义的人民戏曲教育工作,往长远打算,用科学方法,有计划地培养戏曲工作干部的年轻一代”。

梅兰芳于1961年不幸逝世后,周恩来总理与陈毅、陆定一、郭沫若、周扬、沈雁冰、老舍等61人组成梅兰芳治丧委员会。政府决定为梅兰芳举行国葬,天安门和新华门下半旗致哀。体现了国家对这位人民艺术家的最高礼遇。

 

(该文内容详见 2019.10.01 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