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生活 > 正文

“经”彩“夏”乡: 东南学子暑期探访华泽书社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张昕悦 2024-08-12 12:36

“我常说,做乡村文化点灯人要像当年‘乡村赤脚医生’一样,用脚在基层走起来。”近日,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华泽书社创办人、中国好人乐华泽说。位于村庄之中、农田之边的华泽书社创办于1993年3月,无偿服务一方乡邻,被誉为“办在田野上的农民书社”。

溪水潺潺绕村流,书屋朴素亦风流。为深度探索乡村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东南大学经彩夏乡实践团成员们走进乡村书社,零距离体验创办30多年华泽书社的价值和魅力。该书社30多年来,先后举办阅读推广、农技培训、校外辅导、社科普及、文体活动等400多场次,连续举办十一届农民读书节和七届“三关爱”志愿服务集中行动,累计服务20余万人次。

“创办当初用乐华泽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资金、没有政策、没有社会力量,但是他硬生生地走出了一条阅读推广的路、全民阅读的路”实践团成员、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罗枳行说。书社初期的难关,最难的就是维系书源,书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藏书,亲戚、朋友家的书,能找的全都找来了。当时家境十分困难,除了7亩多地,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有一年年底,书社征订的报刊费还差50多元,乐华泽一咬牙卖了落地电风扇,交了尾欠款。

当年,乐华泽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农村青年,拿“成家钱”自费创办农家书屋,倡导全民阅读,无偿服务一方乡邻。他用“富民情”一心助力乡村振兴,无偿为乡亲们提供科普服务。他,一个热心肠的农村青年,建立校外辅导站,设立周日“乡村九点课堂”,无偿为孩子们提供“第二课堂”。队员们聆听乐华泽的经历,惊叹于书社创办之难,感动于乐华泽的奉献精神和坚定意志。实践团成员、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王晓政、申则尧说:“书社创办之初很困难,但乐华泽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条件之艰苦、精神之富裕,让人动容。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不仅了解了小小的书社,透过书社关注了乡村,特别是乡村文化,让我们新时代大学生更加坚定初心,带着收获前行”,实践团成员、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高欣颜、郑峰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高堂唐说。随后,对乐华泽进行采访,询问他关于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精神浸润作用。乐华泽说:‌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我们要实实在在做好文化振兴,以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我愿意为乡村文化挑担串巷,为乡村文化振兴披星戴月。”

【责编 丁鹏】

上海长三角书画研究院贵州写生创作之旅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3-27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