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建:颂歌新时代 抒怀为人民

2023-03-21 19:01 作者:何浩锐 整理:吴轲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李树建

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奖获得者,曾率团出访29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和2016年走进了美国戏剧中心百老汇、世界电影中心好莱坞杜比大剧院,曾七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代表剧目中华传统美德“忠、孝、节、义”四部曲《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等。


当我们谈论一个艺术家的成就时,往往离不开他的初心。透过作品不仅可以窥视到他独具匠心的艺术才华和独树一帜的表演技巧,还可以看到他为人民抒怀的品格和为时代立传的雄心。在中国豫剧界,有一位从艺46年的老兵,从业余剧团干到现在,当了34年的院团长,他主演的“中华美德三部曲”——《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演遍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囊括了中国戏剧一系列最高奖,并走进了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登上美国戏剧中心百老汇舞台、全球电影中心好莱坞杜比大剧院等世界顶级舞台,让豫剧走向世界,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这位老兵就是豫剧界响当当的领军人、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因为学戏唱戏的初心,来自草根阶层的苦孩子李树建走出山村圆了舞台梦;因为服务人民的责任感,李树建克服种种困难进京求学拜师,圆梦了进入专业剧团的梦想;因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感,李树建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从豫西三门峡唱到了美国好莱坞,成为了中国豫剧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在今天的河南豫剧界,李树建不仅是享誉全国的表演艺术家,还是颇具传奇的院团管理者,这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在李树建出生地河南临汝县观音堂村,曾经有一位老生演员死了两天没人管,李树建的祖上就弄了张席,埋到了自留地里了。村里人都说,这是戏子坟。李树建听三爷讲,暴病而死的这个演员,演的戏是《八义图》,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赵氏孤儿》,而李树建在豫剧《程婴救孤》中恰恰饰演的就是程婴。

带着对“戏子坟”和《八义图》的敬畏之心,幼小的李树建就对戏曲情有独钟。村里人打趣说李树建是当年那个死在舞台上的“戏子”托生的,没准儿能唱出名。

为了唱戏的梦想,李树建开始走出穷山沟考剧团。15岁、16岁这两年,李树建几乎跑遍了洛阳及周边的所有剧团,甚至还跑到过武汉的剧团,结果考了17个剧团都是一个结果:嗓子不错,不会演戏!

1985年李树建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时,在勤工俭学的光辉旅馆提供的牛毛毡棚房里刻苦学习

1985年李树建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时,到郊区的光辉旅馆搞勤工俭学。身后的工具房是他居住的房间

万般无奈下,李树建找到洛阳戏曲学校,想通过学习弥补自己的短板。考上戏校后,李树建算是走出大山了。他就更下苦功夫泡在练功房,常年都是一身练功服。睡下铺的李树建‍‍每天练完功以后,就用板带把腿绑到床板上一直到凌晨三四点,腿都肿得麻木了。

1985年李树建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时刻苦练功

1984年冬天,青年演员李树建作为旁听生去中国戏曲学院学习。在一家小旅馆中午擦桌子端饭才能免费住宿。这段经历也为李树建日后艺术生涯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树建少年学戏,16岁登台;从赴北京拜师,到正式进入专业剧团;从乡、县、地区,一直到登临中国豫剧的最高舞台,走过的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新时代文艺思想引领下的“河南戏剧现象”

从艺以来,李树建按照一个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标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记着“我是什么人、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始终奉行“先做好人,再演好戏”, “台上端着架子,台下放下架子”,力求做一个本事比名气大的戏曲演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引领下,河南豫剧事业进入了又一个辉煌发展的新时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逻辑严谨。作为一名戏曲人,文化课学习少,理论基础薄弱,如果没有真心钻研的硬功夫、实功夫、苦功夫,就难以学懂悟透、融会贯通。”李树建是这么说的,也是身体力行地影响着豫剧界的广大党员干部。作为第十届河南省委委员,李树建开会学习完党的方针政策,无论多忙都要第一时间给河南广大戏曲工作者传达学习。出差途中、演出间隙,李树建的箱子里始终是厚厚一摞政策理论学习书籍,他腾出一切时间原原本本读原著、原汁原味学原文、逐字逐句悟原理,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真谛要义和实践要求,把“真学”二字体现在真心实意、静心凝神、潜心苦读上,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知其言更知其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难怪河南文艺界的许多人惊叹:李树建不仅唱得好,讲起话来水平也真是高!

“再艰苦的地方都回响着我们的梆子腔,山羊能上的地方都有我们演员的身影。”李树建的话语铿锵有力。他带领豫剧人率先垂范,融入对党的文艺事业、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把学习和思考最终都要落到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实践上来,为具体的艺术实践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河南戏剧事业的新变化。

近年来,河南戏剧界不仅人才辈出、佳作不断,城乡演出市场繁荣,屡获各类戏剧大奖,催生了享誉全国的“河南戏剧现象”,锻造了令人瞩目的“河南文化符号”;而且还频频应邀出国演出,用豫剧这一艺术形式在五湖四海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使豫剧成为一张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名片”。

戏为人民写 戏演人民看,中国豫剧不忘初心的排头兵

“戏从人民来,戏为人民写,戏演人民看”是李树建深入骨髓的戏剧观。他常说,“戏曲走进人民,就生;离开人民,就死。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有人民认可你,喜欢你,你才能成为人民的艺术家。只有深扎到人民生活的沃土,触摸到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创作出人民爱看的好戏”。几十年来,他用行动兑现着自己的诺言,每年都要率团深入到全省老少边穷地区,为基层观众送戏上门;每次演出都登台表演他的拿手戏,所到之处都能赢得阵阵掌声。近些年,每逢新春佳节,他还率团到北京、上海等地,为河南省在外务工人员进行慰问演出。

1985年至1987年,李树建在中国戏曲学院上学时,就暗暗瞄准了三台戏:《清风亭》《赵氏孤儿》《苏武牧羊》。

2004年,李树建带领当时被讥为“业余剧团”的河南省豫剧二团创排的《程婴救孤》创造了中国戏剧界的一个奇迹。排练准备阶段,李树建因劳累过度两次住进医院,但他带着一大箱药物率团到杭州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程婴救孤》最终获得第十一届文华大奖第一名,实现了河南省在文华大奖上零的突破,并被评为艺术节观众最喜爱的剧目第一名。

《程婴救孤》剧照

《程婴救孤》李树建饰程婴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李树建看来,剧本是戏剧的基础,剧本好首先表现在题材上,好的题材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这种题材必定能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正能量,有了这种题材,戏剧创作就不会迷失方向,不迷失方向才会有广阔的市场。正是带着这样的审美自觉和追求,催生了《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这三部传统剧目现代转换的高峰之作。

《苏武牧羊》李树建饰苏武

《清风亭上》李树建饰张元秀

然而,李树建依然没有停止探索创新的步伐,他要在充满希望的新时代里有新担当、新作为。他立志在2020年把第四部反映忠义传统美德、观众喜闻乐看的代表作《义薄云天》搬上舞台。他在该剧饰演关公,文生转身红生。为了形神兼备演好关公,58岁的李树建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坚持练功4个小时以上。

《义薄云天》李树建饰关羽

站在前辈大师肩膀上展翅高飞

一个剧种能够成就许多艺术家,反过来,这个剧种的代表性艺术家又能以自己的天赋和勤勉给予剧种新鲜的活力、丰富的变化。李树建就是这样的艺术家,豫剧成就了他,他也能够反哺豫剧,建设豫剧。

豫剧自常香玉为代表的老艺术家和艺术流派之后,人们在期待新流派的诞生。李树建这代豫剧人不负时代重托,以一系列优秀的代表剧作、独特的艺术创造、鲜明的表演风格,创立了豫剧的李氏流派,不仅为中国豫剧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里程碑,而且也为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树立了“新流派、新经典、新传承、新传播”的标杆。

为了推动豫剧事业发展,扩大豫剧在全国的影响力,作为剧团管理者的李树建确立了“全国豫剧一盘棋”的推广战略,通过“示范、引领、研究、帮扶”,同全国13个省市(包括我国台湾地区)的163个豫剧专业院团,建立交流协作机制。还两次牵头举办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交流会,共同谋划豫剧事业发展方略。

600年前昆曲进京,200年前徽班进京,当今中国豫剧大规模进京展示着新时代中国豫剧人的文化自信。在李树建带领下,豫剧连续三年在北京举行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展演月,展示了全国豫剧院团剧目创作和表演的整体实力。

在演出市场运作上,李树建创建了“三个三”模式:一是三位一体的市场营销战略:“艺术院团做演出实体,强势媒体做舆论宣传、知名企业作经济后盾”;二是一台戏要实现三家看:既要有农村市场,又要有城市市场,更要有国际市场;三是针对豫剧市场老年观众多、青年观众少,农村演出多、城市演出少,包场演出多、买票演出少的现状,一台戏还要有三种演法,农村舞台“火”一点,城市舞台“收”一点,国际舞台“舞”一点。凡此种种,成效显著,极大地拓宽了城乡演出市场。

豫剧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在李树建看来,因为这些年豫剧在创作上实现了老戏新演、老戏新编、名剧出名演、名演带名团。“剧本是根,演员是魂,政府是力,把这几项都做好了,你就有市场了。作为戏曲人,创作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艺术来不了半点虚假,‍‍靠花拳绣腿不行,靠自我炒作不行,靠大花轿抬人也不行。”

花开全国 走向全球,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七十年前,常香玉大师用豫剧为载体,把爱国拥军的精神传遍了祖国大地,在大敌当前时,她鼓舞的是一个民族的士气。今天,李树建以豫剧为载体,把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传遍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世界为中国艺术和古老的道德传统所感动,彰显的是中国文化软实力。

2013年2月17日,李树建带着豫剧《程婴救孤》走进美国纽约戏剧中心“百老汇”。历史记载,1930年2月17日,京剧大师梅兰芳曾于“百老汇”献演。同月同日,这可能是历史的巧合,也分别是京剧和豫剧的第一次。美国观众不仅看懂了这部戏,而且被深深打动了。让李树建深感好的艺术作品是没有国界的。

近十年来,李树建先后率团出访了29个国家和地区,用独具特色的代表中国文化的豫剧艺术,和世界其他文明对话,让世界感知了中国戏剧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及其从中彰显的中华文化自信。

台上唱戏,台下观众席周围坐着荷枪实弹的反恐警察,剧场外也有反恐警察站岗……这是李树建2015年带领河南豫剧院二团在巴基斯坦演出豫剧《程婴救孤》经历的场景。

此次演出受国家文化部委派,代表我国与巴基斯坦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开始前,巴方官员严肃地告诉李树建一行演职人员: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大家都从地下安全通道撤离。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李树建临危不乱,要求大家听从指挥,服从纪律,最终《程婴救孤》剧组在荷枪实弹的士兵安全保护下完成演出,获得了巴基斯坦观众的认可。很多观众表示看懂了这个中国故事,也被主人公一诺千金的中国精神所感动。巴基斯坦新闻广播与遗产部常务副部长默罕默德·阿扎木说,中巴友谊长存,中巴文化交流也应该持续进行下去。来自中国中原的艺术让巴基斯坦人民感到亲切和感动。

在泰国演出时,从不加座的剧院由于前来观看《程婴救孤》的观众过多,最后加了80把椅子。现场一位年纪很大的翻译说:“我翻译了一辈子的戏剧,上次你们中国的儿童剧《三打白骨精》让我整场都在笑,这次看《程婴救孤》我是流着眼泪翻译了全场。”泰国前副总理披尼·扎鲁颂巴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中泰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需要在当代进行更多的文化交流。豫剧是非常有价值的艺术,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多来自河南的好戏。

2008年6月,李树建在法国演出时与当地艺术家合影

2011年9月,李树建在厦门参加国际戏剧协会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演出,与时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世界剧协主席亲切交谈

2016年出访美国旧金山

《程婴救孤》在意大利、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巴基斯坦等南亚地区的演出都被认可,证明了豫剧具有世界共通的意义,也坚定了李树建走国际市场的信心。

 “什么叫文化自信,什么叫中国特色,什么叫豫剧的魅力,作为中原特色文化,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从艺四十多年来,李树建把豫剧从田间地头唱到世界舞台,他用近年较流行的一种表达方式说:“我作为中国豫剧人,我骄傲。”

“戏曲+互联网”,豫剧成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种

进入融媒体传播时代后,李树建堪称戏曲人主动拥抱互联网的第一人,通过“戏曲+互联网”的方式传播推广豫剧。2017年,文化部调查显示:在全国348个剧种中,豫剧受众位居第一,在互联网上同样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种。

河南豫剧大剧院启动仪式

还是在七年前,在李树建的带领下,豫剧就率先走进了互联网。所有的豫剧重要演出和豫剧名家进校园活动,都开启网上直播,每场上网观看人数少则10万,多则数十万。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后,组织开展的稀有剧种郑州展演、北京展演,更是因为网上传播,让稀有剧种插上翅膀飞进千家万户。2018年2月9日,李树建在郑州发起举办了“唱响新时代——2018首届戏曲稀有剧种贺新春互联网公益晚会”,将全国100余个稀有剧种集中到中原舞台展演,网上观看人数达到3862万人,创下了中国戏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迹。

北京大学演出活动启动仪式合影

为促进民族艺术传承,培养戏曲后备力量,李树建组织推出了艺术名家进校园系列公益活动“‘八、大、仓’开讲啦”。目前已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原文化艺术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新乡封丘一高、封丘蒋寨戏曲希望小学和郑州市东关小学等多所大中小学,并远赴新疆石河子等地,学生分享会、 艺术展、化妆课、表演身段等一系列学生体验主题活动让高校学子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讲述中国豫剧的发展之路和艺术之美。

李树建还勇担历史使命,组织邀请业内专家编写大型《中国豫剧》丛书,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分别从豫剧的概论、历史、剧目、声腔、表演、导演、传播等10个方面,对豫剧的发生、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总结,具有理论性、普及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将填补中国豫剧发展史上一直缺少系统论著的空白。

“我作为中国豫剧人,我骄傲”

李树建是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豫剧领军人,他从河南中原大地走出,因豫剧而扬名全国。是家乡肥沃的戏曲土壤滋养了他,是艰难困苦的童年经历磨练了他,是农民血缘的坚韧不拔遗传了他,是放飞梦想的雄心大志激励了他,是前辈师长的崇德敬艺熏陶了他,是生逢其时的奋进时代点燃了他……如此,一位农民的儿子才同艺术结缘、视豫剧为生命,站在前辈大师的肩膀上脱颖而出,作为领头羊把古老的豫剧艺术带向新的辉煌、推向新的高峰。

(2023年第06期)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