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人生 > 正文

张建国:培戏曲艺术之根 铸中华文化之魂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董玲 2022-12-25 10:51

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

 

以助力繁荣和发展中国京剧艺术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1992年,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倡议和关怀下,在文化部、财政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以“广泛调动海内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关心京剧艺术的社会力量,共同振兴中国京剧艺术事业”为宗旨的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于3月21日获得民政部备案核准,11月23日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时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担任首任会长。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倏忽之间,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已经走过了30个春夏秋冬。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现任理事长张建国先生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他说:1992年11月23日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召开成立大会。当时,名誉会长兼会长王光英在发表就职讲话时说:“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继承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视民族艺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光荣传统的一个壮举。我们几个人当选为会长、副会长,很感谢大家的信任。我们一定要做到对理事会负责,对京剧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努力把钱集好、管好、用好,决不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委托和期望。”他的这些话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去坚持、守望、奋进和奉献。

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奚派杰出传人的张建国以高超的技艺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

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工程

张建国说,30年来,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在中央领导、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关注、支持下,在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的正确领导下,接受社会公益捐赠,在京剧的推介宣传、人才培养、艺术交流、专业赛事、公益演出等方面,本着拾遗补缺、力所能及、雪中送炭的理念,组织开展了相当活跃的社会公益性、艺术性、助力性活动。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创会理事齐心女士的题词《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论述和“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的重要指示精神,依靠文化和旅游部的正确指导、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公益性活动激发了新亮点:启动了由创会理事齐心女士亲自题词的“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项目。“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主要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收集整理宣传老艺术家“谈戏说艺”资料;助力艺术院校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培训;助力京剧院团、艺术院校京剧专业挖掘抢救整理失传或濒临失传的优秀传统剧目、教学剧目;助力京剧院团助推和宣传优秀中青年演员成长进步;组织京剧进校园、进社区以及赴港、澳、台进行文化交流、传播;启动并组织实施了“京剧三星”梯队型京剧艺术人才助推培养计划。这些项目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艺术成果。

比如,“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录制“老艺术家谈戏说艺”专题访谈纪录片,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京剧近百年的传承史。张建国说,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传承有序,是由艺术家创造并且活在艺术家身上的艺术,老艺术家的口传心授非常重要。很多艺术家当年跟随名师、名家学艺、同台演出的经历,以及当年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十分宝贵,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随着光阴流逝,很多老艺术家最终会离我们而去——艺随人走,给京剧艺术留下巨大的遗憾和损失。因此,挖掘、整理、抢救、传承前辈艺术家们在学艺、表演、教学乃至创新等方方面面的宝贵经验,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2017年2月29日,在全国政协文史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主办召开《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老艺术家谈戏说艺》成果座谈会,京剧老艺术家代表杜近芳、迟金声、刘长瑜、叶少兰、谢锐青、萧润增、黄德华、燕守平、杨少春等参加了座谈会,大家都表达了对这项大型京剧抢救工程的关切与肯定,一致认为:在党和国家提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出台一系列关于振兴包括京剧在内的民族文化政策之际,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抓住机遇,承担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抢救积累老艺术家的宝贵艺术资料和艺术经验,其成果不仅对于现在乃至下一代的京剧从业者是难得的珍贵教材,而且为全社会树立文化自信、普及宣传民族文化,也提供了很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堪称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工程。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创会理事尚长荣先生说:“京剧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传统文化则是京剧成长与发展的营养来源,它的价值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同,也会让京剧的传播与普及变得更有情感和温度。”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创会理事叶少兰先生说:“京剧所以被称为国粹,就是艺术处处讲究,无与伦比。‘谈戏说艺’就是要说明京剧的真谛。在抢救和保护国粹京剧中,必须要和时间赛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谈戏说艺’的成果不是纪念品、收藏品、展览品,而是要成为现实中戏曲教育的应用教材,专业必修课。”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于2017年12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行“京剧传统剧目挖掘抢救整理”阶段性成果汇报展演,推出《南界关》等剧目接受专家和观众的检验;2018年3月3日和11日分别推出《广泰庄》《二子乘舟》两台剧目接受专家和观众的检验。基金会为此召开了“京剧传统剧目挖掘传承中的创造性转化”、“京剧传统剧目的活态传承”两次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对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挖掘整理京剧传统剧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老艺术家谈戏说艺”,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真实记录,着力挖掘,用心抢救,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为京剧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财富,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从2016年开始实施的“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资助项目,则是“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老艺术家谈戏说艺”项目的内容延伸——将老艺术家“谈戏说艺”延伸为“谈戏传艺”,从“说”到“传”,既是“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的深入拓展,也是对戏曲改革发展“三并举”方针的贯彻执行。

张建国介绍,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在“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中,依托老艺术家,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有保留价值的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剧目进行挖掘抢救整理,对于拓展京剧演出剧目,丰富京剧教学剧目,促进京剧艺术传承发展非常重要。京剧传统剧目挖掘抢救整理工作得到了许多老艺术家、京剧院团、艺术院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组织专家对各单位申报的剧目进行评审和论证,着重从剧目的代表性和保留价值,师承脉络,有无优秀中青年演员继承、演出,剧目整理设想及方案,申报者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和措施等方面进行评审。从2016年到现在,50多出多年停演、失传或濒临失传的京剧传统剧目,在京剧老艺术家的精心传授下,经过被资助京剧院团、艺术院校进行挖掘抢救整理得以重现于舞台或讲台,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项目资助出版的文集丛书

一颗“弘扬国粹,薪火相传”的初心

“共同振兴中国京剧艺术事业”是办会宗旨,“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是前辈领导向本基金会交办的任务。张建国说,李瑞环同志作为成立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主要倡导者,2019年曾对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在坚持做好“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已有各项工作基础上,要开辟一个新的方面——牵头利用2至3年的时间,从全国选拔20名以老生和青衣为主,具有进一步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演员,聘请老艺术家每年向他们各传授一出大戏,为他们组织学习成果汇报展演,宣传和助力这些优秀青年演员尽快发展、尽早成才,为京剧院团、为京剧事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合格接班人。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张建国说,京剧的艺术成就是无与伦比璀璨夺目的,它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程式,最大限度地超越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了“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京剧的经典剧目不胜枚举,如《定军山》《宇宙锋》《玉堂春》《群英会》《空城计》《四郎探母》《霸王别姬》等等,数百年来一直盛演不衰。京剧能深入人心、迅速发展、持久不衰的奥秘是什么?在于人,在于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表演艺术大师。老生行的谭鑫培、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周信芳、高庆奎、李少春等;小生行的程继先、姜妙香、俞振飞、叶盛兰等;武生行的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等;旦行的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张君秋、言慧珠、关肃霜等;净行的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方荣翔、袁世海等;丑行的王长林、萧长华、叶盛章等,名角辈出,代有传人。他们以卓异的艺术才华使京剧舞台熠熠生辉,对京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


张建国希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舞台,鼓励所有热爱京剧的孩子们尽情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

2022年8月28日晚,为庆祝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成立30周年,由全国政协京昆室支持、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主办、国家京剧院艺术发展中心承办的2022年少儿京剧展演在北京人民剧场圆满落幕

张建国说,京剧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看着舞台上那些光彩夺目的大师渐行渐远,我们常常会生出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和危机感——这项事业一定要守得住,一定要后继有人啊!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于2020年4月推出了“京剧希望之星助推培训计划”项目,这是新时代青年京剧人才提升工程,其目标是:面向全国京剧表演团体,经各京剧院团推荐,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组织权威的专家委员会,遴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演员,以传承经典、开阔视野、扬长补短、提升实力为目标,以“名师+高徒”相结合的形式,集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教育家,各行当、流派传承人组成一流专业教师团队,助力各京剧院团举办为期2—3年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为精心培养一批在建党一百年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历史阶段,能担当起中国京剧艺术传承发展重任的德艺双馨的京剧艺术人才打下基础。

项目发布后,得到了全国各地京剧院团的积极响应。此项目以老生、青衣行当助推培训为主,兼顾其它行当。国家京剧院以及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家京剧院团推荐了66名符合申报条件的青年演员参与遴选。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组织专家,经过认真观看报送的青年演员演出录像,经过仔细评审、集中面试等环节,遴选了刘垒、张奕明、付佳、裘识、白金、周美慧、张梓溪、李佳、万琳、何梓硕、吴奇峪、刘欢、孙亚军、赵宏运、潘梓健、沈红、田琳、戴维共18位优秀青年京剧演员进行助推培训。本项目采取逐年考核、优胜劣汰、滚动资助的方式,助力各京剧院团对入选的青年演员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作为本项目的策划、组织、资助方,入选青年演员所在院团作为项目实施的主要责任者,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职责,确保项目落实。这批青年演员的助推培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位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继“京剧希望之星助推培训计划”之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于2021年4月又推出了“京剧未来之星助推培训计划”,这是对“京剧之星”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该项目面向全国艺术院校京剧表演专业大学本科、专科优秀在校学生,遴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尖子学生,助力各艺术院校举办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训。采取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发起、推动、资助,各相关艺术院校组织实施完成的合作方式,各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激励学生“科里红”、早冒尖、早成才,用2—3年的时间,精心培养20名左右的京剧优秀青年后备人才。

目前,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已初步形成特色独具的“京剧未来之星”、“京剧希望之星”、“中国京剧之星”三位一体的梯队型京剧艺术人才培养链。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推荐演出”推出的一批优秀京剧人才,获得了业内外的高度评价,当年的14位“京剧之星”都已成为承前启后、享誉全国的京剧艺术家;“第三届中国京剧之星展演”推出的15位优秀青年演员,正以日趋成熟的艺术呈现和风华正茂的精神面貌,在当今京剧舞台上发挥着“梁柱”作用,一展风采;“京剧希望之星”、“京剧未来之星”助推培训的相继推进,也已成果初显,让人们看到了京剧艺术生生不息传承发展的希望与未来。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建国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多次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

一腔“尊师重教,培根铸魂”的爱心

京剧艺术教育是戏曲事业兴旺和发展的基础,教师则承担着戏曲艺术继往开来和培养人才的重任。为振兴京剧艺术,加强校际间横向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促进并鼓励广大教师在专业上刻苦努力,以提高传承与发展的规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京剧艺术的教学质量为目标,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已先后主办了八届“艺术院校京剧中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展示”活动。从2021年起,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在艺术院校京剧专业的中青年教师中设立奖教金项目,旨在表彰先进,激励教师教学热情,促进教师队伍执教能力的全面提升。从本届开始,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把奖教金的评选工作在所在院校推荐的基础上与教学交流展示结合起来,促进校际教学交流,并为获奖教师的评选提供依据。

第九届艺术院校京剧中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展示从今年7月份开始展开,11所院校共推荐参加交流展示和奖教金评选的教师20名,经过审核和专家评委对上报教学视频评审,有19名教师进入现场交流环节,现场交流展示环节安排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行。

2022年11月9日,驻京3所院校的9名教师在梅兰芳大剧院进行了现场教学交流展示,最终获得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第二届奖教金。现场举行了奖教金颁发仪式。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国,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副主任张威,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党委副书记白晶,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主任李青,专家评委组组长李连仲,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副秘书长洪业,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办公室副主任李杨、曲学贤等出席了奖教金颁发仪式。

张建国在颁奖仪式上说: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对戏曲教育更是关怀备至,在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亲自给学院的师生回信,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把“教学相长”作为探寻艺术真谛的基本要求。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戏曲教育事业工作者,我们的责任无比重大,我们的使命无上光荣。京剧教育决定着京剧的前途和命运,教师则是教育的主角,担负着京剧事业继往开来的重任。希望教师们具备扎实的业务根基、正确的艺术理念和过硬的执教能力。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将加大对院校师资建设的扶持力度,为教师搭建起舞台实践的平台。他还鼓励青年教师们:你们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愿你们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为京剧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建国与京剧名家下基层演出

一份“使命在心,重任在肩”的责任

谈到今后的工作,张建国表示,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第五届理事会全体组成人员将知行合一,用实实在在、卓有成效的社会公益活动成绩,助力京剧艺术的守正创新发展,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需要。

辉煌已成过去,努力成就未来。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标志,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历史航船加入新的动力继续远航。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艺术、人才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努力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下功夫”、“做功课”、组织公益活动。深刻认识“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助力繁荣和发展中国京剧艺术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团结协调社会各界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借此机会,谨代表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向首任会长王光英致敬!向历任名誉会长、名誉理事长宋任穷、荣高棠、周南、张百发、高占祥、张君秋、陈廷骅、王选、陈锦华、陈至立、高强致敬!向历任理事长林瑞康、刘长瑜、赵维绥、陈迎宪、王玉珍致敬!向历届历任理事、监事致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致敬和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组织名单

第一届理事会

名誉会长:宋任穷 王光英 荣高棠

     周 南 张百发 高占祥

     张君秋 陈廷骅

会 长:王光英(兼)

副  会  长:马少波 简 朴 曾祥集

秘  书  长:曾祥集(兼)

副秘书长:龚和德  林瑞康

办公室主任:林瑞康(兼)

理 事(以姓氏笔划为序)

丁存坤 于 廉 马少波 王光英

边 涛 叶少兰 齐 心 刘长瑜

刘建章 孙毓敏 李世济 李和声

李炳淑 张 宇 张学金 张雨文

杨荣环 尚长荣 金如新 林瑞康

姚 欣 侯恩余 钱 江 高运甲

龚和德 梅葆玖 谢国祥 曾祥集

简 朴 谭元寿


第二届理事会

名誉理事长:王光英 陈锦华 周 南

      高占祥 张百发 陈廷骅

名誉理事:梅葆玖 李世济 谭元寿

     孙毓敏 张雨文 李和声

理  事  长:刘长瑜

副理事长:林瑞康 朱达人

秘  书  长:林瑞康 (兼)

理 事(以姓氏笔划为序)

叶少兰 叶厚荣 李炳淑 朱达人 

刘长瑜 张 宇 张学津 林瑞康

尚长荣 高占祥 顾铁华 钱 江

曾祥集 翟 波 蔡英莲

监 事:李庚送


第三届理事会

名誉理事长:陈至立 王光英 高 强

      周 南 高占祥 张百发

      朱达人 陈廷骅

名誉理事:梅葆玖 李世济 谭元寿 

     孙毓敏 李和声

理  事  长:刘长瑜 赵维绥 陈迎宪

     王玉珍

副理事长:林瑞康 马博敏

秘  书  长: 林瑞康(兼)

理 事(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博敏 王蓉蓉 王玉珍 叶少兰

李炳淑 李小磊 刘长瑜 刘孝华

张 宇 张 帆 张建国 张学津

洪 业 孟广禄 林瑞康 尚长荣

钱 江 顾铁华 蔡英莲 翟 波   

监 事:赵振丰

第四届理事会

理  事  长:王玉珍 张建国

副理事长:马博敏

秘  书  长:王玉珍(兼)

副秘书长:徐幸捷 洪 业

理 事(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博敏 王蓉蓉 王玉珍 刘玉普

张 宇 张 帆 张建国 陈迎宪

陈少云 孟广禄 洪 业 徐幸捷

蔡英莲


第五届理事会

理  事  长:张建国

副理事长:崔 伟 王春祥 李 军  

秘  书  长:崔 伟(兼)

副秘书长:王春祥(兼) 徐幸捷 刘 彤

     洪 业 曲学贤

理 事(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春祥 王润菁 冯 纲 史依弘

刘 彤 刘玉普 李 军 李 杨

杨乃庆 杜彦锋 张正贵 张建国

张 宇 洪 业 侯丹梅 崔 伟

徐幸捷 董圆圆 舒 桐

监 事:王波涛 马 达 许 纲

(2022年第24期)

【责编 李鹏】

孔维克为太行人物写真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17

红韵染东方---诸家评论周尊圣天山红作品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02-27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