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其独特、自由奔放、绚烂欢快的表演风格而备受推崇。
她通过音乐传递着爱与善良、真诚与智慧。
她用琴声向世人寻找着那份生命中的欢心。
古筝是中国所特有的最悠久的弦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晋代被称为“仁智之器”,盛唐时期更是成为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传统乐器。
邹伦伦
古往今来,中国音乐史上出现了许多古筝大家。香港理工大学院士、邹伦伦古筝学院院长邹伦伦博士就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古筝演奏家。她的音乐造诣精深,身兼香港国际音乐艺术学院创始人和艺术总监、“国乐叁姐妹”乐队创办人及艺术总监。
多年来,邹伦伦还致力于古筝文化的全球推广事业,担任世界杰出华人青年协会执行主席、威灵顿大学东方音乐系特约讲师。为此,她还荣获了2015年第四届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奖的殊荣。
天籁妙音 古筝琴声身心意境之旅
“演奏时的肢体语言和音乐表现要合二为一,用动作和眼神与观众对话,带观众进入意境之中,这样才能感染人们。”邹伦伦这样说,也如是做。
坐在琴台前的邹伦伦拨动琴弦,带出古筝悠扬的琴声,澎湃如波涛汹涌,优雅似小桥流水
坐在琴台前的邹伦伦拨动琴弦,带出古筝悠扬的琴声,澎湃如波涛汹涌,优雅似小桥流水。随著琴声,她配以形体波动起伏、表情喜怒哀乐,把观众带入音乐故事的境域。在她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有音乐素养的人,带着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总能够在芸芸众生中绽放光辉。
走上音乐这条道路,除了家庭的影响,关键在于邹伦伦领悟到“天籁之音”,是心灵的导师。学习音乐能使内心得到平静,提升创造力、自信与成就感,同时激发内在的积极能量,古筝的声音浑厚、雅致、清亮、柔美,对人的身心都有极好的疗愈作用。把欢乐带给大家,传播文化、播散音乐本来就是邹伦伦的人生哲学。她的听众还包括不少政治名人、社会名流,如澳洲前总理霍华德及新西兰总理詹尼谢普利等。
音乐的神奇之处在于,能够影响人们潜在的意识形态和精神世界,产生情感共鸣,治愈心灵。疫情的那段日子里,邹伦伦在香港文化中心、大会堂、西九龙戏曲中心举行音乐会,为香港各界带来音乐的飨宴。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筹款,免费提供教学,还会带着学员们到社区演出。每逢香港的重大纪念、节庆日,社区的重要活动,都能听到邹伦伦拨弹出的悠扬琴声。
音乐的疗愈,是向内心的探索,它也许不是简单的药到病除,但也许会是一个到达身心宁静的独特旅行。在“博爱欢乐传万家”,“星光熠熠耀保良”等大型慈善筹款活动上,邹伦伦不遗余力地进行现场表演,与全港市民互动,以己之力推动社会互助友爱。在会展中心、理工大学等地举办的华人颁奖典礼、筹款晚宴及一系列大型活动中,只要有需要,邹伦伦和她的古筝必到。
演奏一首曲子,犹如演绎一段人生,或者一个浓缩的故事。这种感受,情景交融、融会贯通,日积月累下,对人的修养、造诣会有很大的提炼。邹伦伦会全程代入演奏过程当中,演奏者表情丰富,形体柔和或者奔放,都是随着曲调内容的跌宕起伏行走。
邹伦伦以古筝演奏“将军令”。琴弦在其指尖如水般灵动流转,古朴的乐器传出浑厚的乐声,犹如老者将千年故事向观众徐徐道来,沁润人心。那从战场上策马而来的将军,风尘仆仆、王者归来的气势瞬间印刻在观众的心中。她用古筝演绎《出水莲》。《出水莲》是一首很著名的客家筝曲,表现的是含蓄而深刻的内容,由物及人,借景抒情。一曲下来,清新流畅,优美动听,穿透了观众的心灵。
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邹伦伦也结合西方音乐元素,在演奏风格上更见独特创新、不落俗套。作曲如《欢乐的日子》《世上只有妈妈好》《灯会》及《龙舟》等,更先后在纽西兰威灵顿剧院和澳洲悉尼歌剧院等地公开演出。古筝、钢琴合奏曲《战台风》,邹伦伦与15岁钢琴演奏者梁俊晟,将优雅的钢琴声和清脆的古筝声巧妙结合,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而后,她又相继推出了个人古筝专辑并成立古筝艺术学院。
坐在琴台前的邹伦伦拨动琴弦,带出古筝悠扬的琴声,澎湃如波涛汹涌,优雅似小桥流水
音乐世家 古筝展现中国文化魅力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邹伦伦,从曾外祖父起每一代都涌现出几位,甚至是十几位出色的古筝教育、演奏家。从小在这样一个古筝大家庭中,邹伦伦是在音乐声中浸泡着长大的。她3岁习筝,5岁开始正规学习曲目和练习,每天都要被规范练习数个小时。7岁的邹伦伦入读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耳濡目染正统的古筝研习,吸收不同流派的演奏风格。18岁,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沈阳音乐学院,师从“古筝之王”赵玉斋教授,古筝名家郭鹰、曹正、王冒元以及吕殿生、阎莉、张景霞等多位名师。大学毕业后,邹伦伦顺利地考入辽宁省歌舞团担任古筝演奏家。
让邹伦伦真正认识到古筝的中国文化魅力,还是在她远赴海外留学的那段岁月。当时新西兰政府礼宾府举办一场亚洲艺术节,邹伦伦受邀上台代表亚洲人演奏。在遥远南半球的威灵顿,传承了2500年的中国古筝的天籁之音轰动全场。以后只要在这里举办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主办方一定会想到邹伦伦。
当时,还在求学中的她,已被威灵顿大学聘请为东方音乐讲学兼职老师,开专场音乐会座无虚席、个人古筝演奏CD获热卖、音乐爱好者找上门来拜师。她深谙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成绩,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是音乐迷人的诱惑,是世人对快乐生命的追寻。
中国不同民族文化在新西兰绽放异彩。在新西兰举办的成吉思汗文物展上,邹伦伦受邀与展览一起巡回演出,用古筝弹奏内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嘎达梅林》《草原之夜》等,浑厚悠远,穿透心灵的琴声将观众带进了魅力无尽的草原情境。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对艺术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不懈的努力与追求,邹伦伦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美国、澳洲、新西兰、日本,欧洲等世界各地传扬着中国民族文化,各种演奏、研讨会、教学,深受乐界关注,以音乐为桥梁沟通彼此的友爱。
2003年,邹伦伦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一轮明月古筝演奏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是这场演出让她与香港结下不解之缘。不少年轻人找到她,渴望跟随她学习古筝音乐,这让邹伦伦深深体会到自己肩上担负着弘扬传统艺术文化的使命感,并以此为荣!
2013年6月30日,邹伦伦在香港演艺学院成功举行了“穿越古筝二胡音乐会”,从法国请来二胡大师果敢同台。从此,她展开了“穿越”之旅,足迹遍及更多国家,为香港青年一代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传达与加深认识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做出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多年来的演奏经验积累,为邹伦伦带来了很多荣誉与奖项,她被誉为近代最富有感染力的女音乐家,获得香港理工大学院士荣衔、杰出企业及领袖人物评选年度亚洲艺术领袖人物大奖。2015年,她成为首位荣获“第四届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奖”的乐器演奏家。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牢记祖先带给我们的民族精神。”邹伦伦说,希望通过这些民族音乐,能让人们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把欢乐带给大家,传播文化、播散音乐是邹伦伦的人生哲学
桃李天下 古筝教育开启快乐人生
在邹伦伦看来,音乐教育会帮助人们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形成自律、稳重、自爱的高贵品格。音乐的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内心纯良,和善,达到和谐地与人共处。最重要的是音乐教育会让每一个人了解音乐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体味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人人具有艺术文化的历史观,并有回馈社会的归属感。
1994年邹伦伦前往新西兰任教,由此开启了她的古筝海外教育事业。邹伦伦与她的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独特教学方法,她还率先开启了网络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期内掌握演奏要领。多年来,她在国外培养了大批学习中国音乐的学生,其中包括不少华侨子弟。可以说,学生遍布全世界,在编的都有五千多人,年龄最小的是4岁,年龄最大的是近80岁的设计师。不少是事业有成的在职人士,甚至有上市公司的主席。
陆蓓琳是事业有成的年轻女性,对艺术情有独钟,渴望在繁忙的生活中,从音乐艺术追寻中找到一份快乐。一次朋友聚会蓓琳被伦伦和她的音乐造诣吸引。马上定下时间来到“邹伦伦博士古筝学院”预约古筝课程。再后,她又把儿子汤梓琛、女儿汤幂菲两个孩子都带来一起学古筝。蓓琳说,“在琴声优雅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我希望我的人生是在快乐中老去”。
如今定居在香港的邹伦伦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如何能让更多的香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领略中国艺术和文化的精髓。为了让古筝这门传统乐器在香港普及开来,2004年开始,她先后在港成立了古筝学院、香港国际音乐艺术学院。她透露,这十多年来,她先后教授过1800多个香港学生学习古筝和传统艺术。她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电视节目、学校活动、音乐会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古筝。她还教授非音乐专业的青年教师,让他们将所思所学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学生,激发小朋友们的学琴积极性。
“学习古筝可以培养孩子的定力与专注力,对孩子的成长很有意义。同时,通过学习不同地方的音乐曲目,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有助于拓展孩子的视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邹伦伦欣慰地说,她的很多学生不仅古筝弹得好,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此外,邹伦伦还经常带领香港青年赴内地学习交流,让不同地区的音乐老师帮助香港学生了解各个地方的音乐风格。11岁的梁俊晟跟随邹伦伦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他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8岁时获得全港青少年演奏家钢琴大赛分组冠军。小家伙不仅喜欢钢琴,也对古筝充满了热爱。“古筝的表现力非常丰富,让我感觉十分震撼。如果能够学好这门民族乐器,我一定会受益良多。”梁俊晟说。
自2023年1月起,邹伦伦在她的香港国际音乐艺术学院发起了“音乐爱心教育课程计划”。这是一项支持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年轻有为、有艺术天分的学生以奖学金形式免费学习音乐的计划。邹博士决心帮助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年轻人才,让他们有机会接受专业培训。“以前,香港的孩子们大多学习西洋音乐,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接触中国传统音乐,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用心学习传统音乐,粗略估计香港现在学习古筝的人数约有30万人。这是最令我开心的事情!”邹伦伦的言语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2023年第14期)
责编:李鹏
编审:卡咪娜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10-17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02-27
中国网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