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片“火出圈”

2021-07-09 08:17 作者: 赵振杰 张晓静 来源:河南日报
大字号

  打卡游濮阳,你会选择哪儿?

  可以到戚城公园,寻访穿越六千余年的“中华第一龙”,感受“中华龙乡”“华夏龙都”的厚重底蕴;

  可以到范县毛楼生态旅游区,“荡舟赏芙蓉,立岸观河涛”,感受滔滔黄河渲染的如画风景;

  也可以到南乐县的田间地头,听一场“土味”十足的目连戏,感受以“中国戏剧活化石”为代表的“戏窝子”风采;

  还可以到台前县夹河乡姜庄村,住一晚夯土古村落改造的“网红”民宿,感受“脱胎换骨”后的田园风貌;

  当然,你可以走得更远,看得更多。濮阳的文化名片不止一张,每张背后都蕴含着诗与远方。

  古老杂技忙“翻新”

  汽笛声响,写着“水秀号”的列车满载千余名远方来客驶入站台。5月19日,全国首趟杂技主题旅游列车从郑州火车站发车,来到“中国杂技之乡”濮阳,看“一座城,一场秀”。

  “城”自然是濮阳。濮阳杂技文化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古人在农闲时以杂耍锻炼身体,拿草帽、农具当道具进行表演,随着技艺提高,形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濮阳杂技。由于古时战争及水灾频发,濮阳人在颠沛流离中又将练杂耍卖艺当成安身立命的手段,“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玩杂技,都会露一手”就成为华龙区岳村乡东北庄村、濮阳县清河头乡娄昌湖村、清丰县纸房乡梅庄村等濮阳杂技肇兴之地的真实写照。

  在东北庄村的仿古小院里,几个石墩、一个立杆就装饰成一个舞台,扯旗、爬杆、撂草帽、叼瓶子等“原生态”濮阳杂技叫好叫座。“清朝时,东北庄杂技就到20余国演出过。”77岁的乔金生是东北庄乔家班的第六代传人,他说,东北庄村是“中国杂技南故里”,早在元末明初就有很多“职业”杂技人,刘家班、乔家班、李家班是该村最著名的流派,“村里的‘土’杂技从过去演到现在,今后也会继续传承。”

  坐落在城区的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内,“一场秀”则是截然不同的模样。“秀”是《水秀》,因创新叫响全国。作为一台大型杂技剧,诞生于2009年的《水秀》大胆突破艺术分界,将体操、魔术、舞蹈、神话传说等与杂技完美融合;打造水陆空三栖舞台,融入声光电等高科技媒介,从形式到内容都可谓“脱胎换骨”。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杂技集团董事长付继恩这样描述他发起创作《水秀》的缘由:“传承、发展杂技文化事业,必须从‘高级打工’变为‘品牌创造’。”

  正如《水秀》所揭示的那样:濮阳杂技人无需再“跑江湖”,依托现代精品杂技剧目发展产业成为新的底气。河南省杂技集团、水秀国际杂技产业园、东北庄杂技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实力雄厚、集团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现代杂技企业和产业园区已在濮阳蓬勃兴起,正开创杂技演艺、杂技教育、杂技旅游、杂技衍生品生产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演出运营商前来洽谈合作。

  极限运动不冷门

  翻转、腾挪,骑车的选手在空中划出流畅的曲线……6月12日上午,2021年全国BMX自由式锦标赛暨全国青年BMX自由式锦标赛在濮阳市体育馆开幕。BMX,可以理解成“会飞”的小轮车,为车手在U形池等场地做出各类花式动作而“量身定制”。这个词汇虽然新鲜,对濮阳人来说却并不陌生。BMX运动,是极限运动中常见的一种,而早在2019年,中国极限运动大会就花开濮阳。

  极限运动与濮阳结缘,还得从杂技说起。攀岩、冲浪、滑板、小轮车等极限运动项目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后,我国面临着相关训练竞赛水平落后、人才培养不足等明显短板,跨界跨项选材应运而生。濮阳杂技演员因在力量、平衡、柔韧、协调等方面有底子,训练极限运动和高山滑雪等项目时具有先天优势,为奥运会人才储备带来满满的惊喜。

  2017年9月7日,50名濮阳杂技健儿赴京参加滑板、小轮车等项目集训,成为“跨界选材”中首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导的国家集训队,其中两名队员还分获男子自由式小轮车和女子滑板碗池项目的全国冠军。2018年1月12日,濮阳输送112名杂技健儿参加雪上项目国家集训,其中36人入选国家队,点燃我省体育的“冰雪”火种。

  抓住机遇,濮阳市杂技艺术学校建设体育杂技跨界融合培训中心,开设多个极限运动专业。“我从小就喜欢轮滑,觉得练轮滑很酷。”16岁的谭博文年纪虽小,却已是培训中心里的“成熟”跨界学员。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谭博文跟同学相继从U形池边缘俯冲而下,比起杂技演出,更像体育运动。“最开始,练腰、腿、拿大顶、翻跟头等杂技基本功;后来又练习轮滑、小轮车等专业课程,练功真算练到了‘极限’。”谭博文说。

  清丰极限运动基地也声名远扬。自2018年2月起,清丰县与中国极限运动学院、中国科学院携手打造极限运动基地,当年年底就建成投用。基地内,BMX竞速赛道、U形池场地、小轮车竞技场、攀岩场全部采用奥运标准;运用双翼双向造浪技术、拥有10万立方米“超级容量”的人工冲浪池,更科学高效地弥补我国冲浪项目在训练场地上的短板。

  杂技体育跨界融合发展,让濮阳城市文化基因扩宽边界。加紧谋划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极限运动资格赛、积分赛、公开赛,形成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格局,努力实现由赛事输入向赛事输出转变,培育壮大赛事表演产业——濮阳,正向着“极限运动之都”“极限运动名城”的目标前进。

  红色资源“活”起来

  黄河滔滔,犹现当年铁军强渡雄风;歌声阵阵,畅抒后世奋发豪情。今年6月30日,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74周年纪念日。当天,台前县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门前人山人海,该县党员干部会聚一起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汲取奋进力量。

  濮阳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红色资源十分丰富——

  1927年4月,濮阳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中共南乐县佛善村党支部诞生,标志着我党的火种较早在濮阳大地上传播生根。

  抗日战争后期,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成为冀鲁豫边区政治、军事指挥中心:1944年9月,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迁至单拐村;1945年9月,冀鲁豫军区兵工一厂在单拐诞生,随后制造出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在以台前孙口为中心渡口的300里河段上强渡黄河,继而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8年3月,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机关和一、四、六纵队全体指战员,由黄河南移驻到濮阳地区休整,开展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5月,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亲临濮阳视察动员……

  如何用好用活身边的党史,讲好讲活初心故事?濮阳编制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建设一批红色基地: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利用传统民居保留红色遗址,战士们曾在这里用过的水桶、背过的行军米袋还是旧模样;曾有“华北小延安”美誉的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距离范县县城仅有几公里远,修复工作展开的同时,昔日红色圣地已蝶变为今朝脱贫热土;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渡口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将军渡”,将军渡黄河游览区已打造为豫北红色旅游新名片。

  “冀鲁豫军区迁到单拐后,副司令员杨勇住进村民陈合修家里。这一年冬天,杨勇在院里打扫积雪时,突然发现陈合修穿着一双露着脚趾头的单布鞋。杨勇立马把自己的一双军用棉鞋拿出来,交到陈合修手里……”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讲解员刘莹莹细心打磨“老故事”,将宣讲送到田间地头,送进机关学校。她说:“用心用情用力,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一定能深入人心。”

  以文塑城,以文铸魂。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让濮阳绽放出别样芳华。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