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学党史讲党课重温抗日战争

2021-04-29 15:41 作者: 孙进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对抗日战争的一段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突出了抗日战争的惨烈,更突出了抗日战争的正义、英勇、伟大和神圣。

以弱胜强,一寸河山一寸血!

去年暑假,电影《八佰》掀起了观影热潮,艺术地再现了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英勇事迹。1937年8月13日,上海爆发了中国军队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淞沪会战。在战役的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对外宣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八百壮士”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与此同时,上海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把慰问品、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入了四行仓库,支持壮士们抗击日军。战至30日,守军接到了撤退命令,中国守军冲出重围,退入英租界。这次英勇作战,中国军队以寡敌众,共毙日军200余名,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曲抗击侵略的壮丽凯歌,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并最终以弱胜强的国家。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国力羸弱,七七事变前中日两国国力极为悬殊,工业生产总值之比为1:4.4,日本钢铁、石油年产量分别是中国的145倍和129倍,中国完全没有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汽车的生产能力;与日本完备而高效的现代军事指挥系统相比,中国中央军、军阀部队指挥不统一;绝大部分部队编组、训练、装备、补给均杂乱无章,军事素养差,战斗力低下;再加上国际社会袖手旁观,反应冷漠,中国是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奋发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中流砥柱,我以我血荐轩辕!

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而最关键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如何理解中共在抗战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呢?具体概括如下:

1.最先举起抗日旗帜

1931年9月20日,九一八事变后第3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发出抗日号召。九一八事变后,从1931年9月20日至193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发布了10多份文件,号召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抵抗的立场。1937年7月8日,七七事变爆发后第2天,中共中央发表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奋起抵抗,提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也是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最早抗击者。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把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到1937年7月,东北抗联建立了10个军,1个独立师,共约3万人,与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1937年8月下旬起,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前线参加抗战。

2.jpg

2.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高举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旗帜,坚定地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列,为推动全民族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列举几例。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而奋斗;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派出大批干部到各地与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建立联系,宣传抗日主张;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12月17日,周恩来等中共中央代表飞抵西安,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形成了包括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起全民族抗战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维护者,一方面,反对分裂投降,及时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开展了声讨汪精卫集团叛国罪行的斗争,制止了蒋介石集团的投降活动。另一方面制定并坚持了“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以及高度克制、忍让的“自卫”斗争等政策、方针和原则,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政策和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向全国人民指明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方向。

3. 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

1937年8月22-25日,在陕北洛川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制定了依靠人民群众、动员全民族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1938年徐州失守时,全国抗战已进行了10个月,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已相继沦陷。亡国灭种的危机犹如黑云笼罩大地和人心——中国到底会不会亡?抗战到底要打多久?如何才能取胜?对这些问题,很多人感到迷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引了一段生动描述:“他两天没睡觉,只吃了很少一点东西,用毛巾擦把脸而不顾全身的汗水。笔记本旁边放着一块石头,他的手由于不停地写作而酸疼时就紧握那块石头使手指得到松弛。5天以后,密密麻麻地写着毛泽东那不受拘束的草体字的稿纸已积满书桌。不过毛泽东的体重减轻了,眼睛布满了血丝。当他起身去吃已不止一次给他热过的晚饭时,工作人员便把这视为一个重大胜利。……第7天,毛泽东突然痛得跳了起来,他右脚上穿的鞋被火盆里的炭火烧了一个洞,而他正在沉思。他喝了一杯烧酒,然后坐下来继续写《论持久战》的结尾部分。到了第8天,他突然感到头痛并有些晕厥,医生赶来给他诊断后,他仍继续写作。到了第9天,终于完成了这篇长达80个印刷页(5万余字)的论文。”《论持久战》全面阐述了抗战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以非凡的洞察力,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清晰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完整蓝图,大大提高了坚持抗战的信念。

4. 开辟敌后战场沉重打击日寇

整个抗日战争中,重要战役200余场,大小战斗近20万次。其中,据不完全统计,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人民武装,付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对敌发起主动作战大小战斗共达12.5万次,中共敌后战场歼灭日军52万,伪军118万人。

“刘老庄连”: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的4连奉命组织防御,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数次突围均未成功,4连决心固守。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决不给中华民族丢脸!”日伪军集中炮火对4连阵地进行了毁灭性炮击,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4连官兵在强敌面前,坚定沉着,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百余人,苦战至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全连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新四军第3师第7旅为表彰4连的英雄壮举,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像“刘老庄连”这样的英雄部队和抗日英烈还有很多很多,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以史明智,岂容青史尽成灰?

1.铭记先烈牺牲热血

第十四集团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酷爱读书、持身以正,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战爆发后牺牲的第一位军长。部队北上路过汉口时,他曾与家人短暂也是最后的相聚。他对儿女们说,我爱你们,但是更爱国家。如果国家亡了,你们就没有好日子了。我没有钱,如果我死了,你们就进国家设立的遗族学校去读书。在给妻子的遗书中说:“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杨靖宇陷入绝境后,日军派叛徒向他劝降,他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句话至今在天地间回响,惊天地泣鬼神。

2.自尊爱国自强不息

所谓英雄,爱国如同爱己,爱国更胜爱己。如吉鸿昌将军的名言:“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视国家的耻辱更胜自己的耻辱,如果没有强烈的自尊与爱国心,必定无法说出此言;再如在保卫北平的南苑之战中壮烈牺牲的29军佟麟阁副军长,当时撤退令已下,他应首先撤离,此时夫人恰好送来书信,称父亲病重,他执意不撤,曾留下这样话:“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者重。”这样的爱国心与自尊心早已融为一体、难以分割。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的《步兵第十联队战斗详报》中写下:“尸山血河,非独日军所特有。” 美国《皇冠》杂志记者评述:“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之战“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望尘莫及”。美军上校布朗感叹:“中国人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军队,我必须向他们脱帽敬礼。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让我们铭记并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奋发进取,开创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孙进)

【责编 李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