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要解锁四化密码

2023-05-31 10:20 作者:杜行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城乡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城乡基层治理中职能分散、条块分割、边界不清、效能不佳等问题逐渐显现。只有全面提高基层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夯实和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以党的全面覆盖,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系统化”。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情况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把城市和农村的基层治理统起来,而基层党组织无疑是“最佳人选”。一方面要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理顺党组织与其他各类组织的关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组织领导体系,推动党组织在基层治理领域有效覆盖,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确保党员在网格中发挥作用,推进党建网络与基层治理网格的“一体化”构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落地见效,以村(社区)为基本治理单元织网,以村(居)民小组、居民小区等为基本要素划格,以“在职党员定岗定责、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方式明责,将管辖地域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有机统一起来,实施“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中有责”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全力释放城乡网格党组织横向协作的治理效应。

以顺应发展形势,推动基层治理制度“科学化”。人民群众是治理主体,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紧扣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立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民族特色和基层治理规律,用科学理念、科学方法进行基层治理。因此首先要牢固树立“基层治理是一门科学”的理念,及时研究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基层治理制度与方式的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经验、新模式,主动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带来的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管理层级、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加快治理方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向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转变,整合各方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其次要大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治理人才,全面提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治理能力。在农村要深化“领头雁”培养工程,加快“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通过选优配强、落实待遇、提升素质、强化储备等,整体优化提升村组干部队伍的治理水平;在城市要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转型,打造专业的社区治理工作者,坚持以人性化服务、科学化管理等理念为指导开展社区治理工作。

以法律道德融合,推动基层治理建设“法治化”。法治是城乡基层治理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在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中,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新型基层治理体系,用法治规范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当然,法治在基层治理中不单指遵守法律条文,也包括遵守村规民约、公共秩序等,要重视村规民约、公序良俗的规范作用,使传统道德与现代法治实现良性互动,以德治滋养法治、以法治涵养自治。在这方面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对党员户进行统一挂牌,将党员户遵守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创建良好家风、参与基层治理等作为积分指标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激励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争先进,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树新风。

以智治优化服务,推动基层治理服务“现代化”。智治是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整合现有的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便民服务等信息系统,深入推进以“智慧党建”为引领的现代化管理服务,推动基层治理服务更精准、办事更便捷。具体来说就是坚持“赋能”与“减负”并举,在赋能方面着重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使基层有条件、有能力、有抓手搞好治理工作,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减负方面要依托云岭先锋综合服务平台、一部手机办事通等渠道,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让网络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群众提供 “一站式服务”及“一网通办”,切实减轻基层群众和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基层治理效益。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