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滨淮镇位于故道黄河北岸、黄海新区、滨海港辐区,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是传统农业大镇,但并非农业强镇,仍有一半以上的村(居)达不到经济强村标准。为了有效解决村集体经济征收路径不宽、渠道不广这一难题,该镇将“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党史学习和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建功新时代”重点项目推进。通过党建引领,探索“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四方联结的发展模式,着力推进村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富民兴村”新路子。
强化党建引领聚“合力”。该镇有村集体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功能性”党支部,同时引导和鼓励相邻村域、相同产业的基层党支部组建联合党支部,把党员、能人、乡贤团结在党组织,凝聚在产业链。滨淮镇现有东罾、康庄、建西、东滨、新岭、双舍、公玉等小农场支部16个,联合党支部3个,通过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强化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切实搭建起沟通交流、信息共享、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平台。
党员示范带头增“活力”。该镇多举措引致富能手、外出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加入和主办合作社,引导党员在产业规模发展和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试点等工作中冲在前、做表率。目前,滨淮镇发展种、养、加工和机械等98家专业合作社中,现有党员128名,通过组织定期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帮助社员切实做好政策解读、项目宣传、结对帮扶、实事实办等工作。“党员是我们的主心骨,他们代表最广大农民利益,跟着他们干、我们放心!”康庄社区西葫芦合作社社员李章明说道。
推动利益联结强“实力”。通过就业带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建立起村集体与农民稳定紧密的合作共享。目前。公玉村的好农家葡萄园专业合作社,组织邻村王兆洲等成立葡萄规模化种植,结合水蜜桃、秋月梨等特色农产品,依托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等公司开展订单式生产收购。好农家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毛天池说“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实行村企联建,既增加了合作社收入,又带动了返乡中青年、退役军人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更增加集体收入,可谓是‘一招三赢’!”
吸引培育人才添“动力”。该镇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和完善配套设施,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参与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生产经营。将村集体领办合作社与培养村级干部后备力量有机结合,加强递进培养,及时将工作中运行实践表现优秀和突出的人才和负责人优先发展为党员、培养成村级党组织成员和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目前。该镇已纳116名致富能人加入党组织。有69名选聘为村“两委”干部、47名作为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樊集村粮食购销合作社樊启峰同志,自担任合作社负责人起,一心扑在工作上,把群众收获的大麦、小麦、玉米、油菜籽、山芋、水稻等农产品优质优价收购起来,统一销售给国家粮库和订单企业。不仅解决群众卖粮难,而且还卖个好价钱。同时,还把群众需求的农副产品等购进来,给群众所需。多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2020年经党员干部群众推选、组织考察担任樊集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以来,以创新的工作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当示范、创一流作为永恒的工作理念,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不仅率先完成,而且还做出特色、打造了亮点,“四个文明”综合考核工作连续3年名列全镇榜首。
滨淮镇施行“党建+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27个村(居)集体经济实现良性发展、快速发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2022年底,全镇27个村(居)平均集体财政增收30~50万元,其中东罾村借助县沿海工业园辐区的发展优势,实施工业、农业、三产服务综合发展,每年村财政增收200~300万元,一跃成为全省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3-07-30
《中华英才》半月刊2022-10-19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