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正文

关于新时代党建规律研究的思考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作者:周顺忠 周榆杰 2022-02-08 07:52

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于上月21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继续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讲话,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对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阐释,努力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笔者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思考如下,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探寻新时代党建真理及其智慧良方

中国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正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并成功地指导中国人民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及其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成功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工作作风的体现。在历经了“左倾”、“右倾”等各种错误路线的洗礼,在千千万万红军指战员的流血牺牲实践中,孕育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并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核心指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事业才沿着正确 的革命道路不断前进,“四渡赤水”成为流传千古的军事学术史上的经典神话和传奇,中国革命事业迈步正确轨道,并渐次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在强大于我们几十倍、上百倍的国民党蒋介石军队及其美国等西方国家帮凶势力及其地主土匪等反动势力面前,我党紧紧依靠千千万万的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严明的军事纪律,确保了中央军委的军令政令统一和全军的集中统一,取得了中国革命事业及其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人民当家作主及其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纪元。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民主革命的经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提出了党必须实行“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论联合政府》是为了粉碎美蒋的阴谋,保卫人民抗战胜利的果实,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而作的。

实事求是是我党一贯确立的指导方针和建党原则。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毛泽东认为,"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毛泽东还解释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首先,实事求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它要求我们的主观思想要与客观实际及其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就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结合过程,只有当人的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紧密衔接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两张皮能不能融合为一张皮,是对我们世界观的检验和真理寻觅程度及其能力的考验。其次,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导师、我们共产党的祖师爷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列宁等一贯倡导的观察世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一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法则!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凸显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于1848年,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观因素与变动的时代洪流及其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结合思考的产物,他们敢于冲破思想的禁锢,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并且在实践中注重运用理论并且不断检验和发展、完善理论。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客观的历史事实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事实的理论再现。历史和逻辑的一致、统一,指内在规律的一致、统一。因此,研究历史,尤其是认识的发展史,是探索历史发展的逻辑,掌握认识规律的重要方法。列宁解放思想,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并没有拘泥于马、恩的个别论断,而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实践,以实事求是精神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原理。斯大林说:“列宁的伟大,正在于他没有做马克思主义字句的俘虏,而善于抓住马克思主义多年本质,并从这个实际出发,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斯大林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222页。)第三,它是我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功经验和治党治国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精练地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几任领导人,均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扬光大,贯穿期间的科学方法论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使得无论处于什么时代,我党均能根据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独立战争地研究工作规律,抓住战略主动,抓住主要矛盾,提炼概括出符合中国时代主题主线的工作任务及其应对举措,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支部建在连上”到“两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调出历代王朝生存周期律的方法,那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从建国前后的艰苦卓绝的顽强牺牲及其斗争,到缔造新中国后的建设历程、“两弹一星”、抗美援朝伟大卫国战争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及其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体系及其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抓住抓住党和人民关切的重大急迫问题,开展治国理政的系列部署,融汇其间的是我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新时代的党建规律研究工作,我们要始终牢记毛主席的至尊教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抓好落实和细化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做到令行禁止、言行一致,把“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转化为脚踏实地、崇尚务实、调查研究、孜孜以求、真抓实干、实干兴邦的自觉行动和行动指南。任何一级领导干部均要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定位在基层,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坚持说实话、讲真话,在打假求实、狠刹歪风上下功夫,坚决杜绝欺上瞒下、做表面文章、玩数字游戏、搞形象工程的不良习气,空谈只能祸国殃民、误国误民。求实贵在经常,重在扎实。作风朴实、扎实,工作才能务实、落实。“务实”是干部工作的动力。一个干部好不好,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干部要实实在在地把身边的工作做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到实处,一定要崇尚务实的工作作风,要牢固正确的政绩观。

第二、从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中汲取教训和启迪

苏联的瓦解和分裂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沉痛悲剧和宝贵教训!我们中国共产党绝不能让这样的历史悲剧在中国重演,我们要旗帜鲜明地站稳立场,做到思想清醒、立场坚定,理论明晰、态度鲜明,意志坚定、作风果断,举措严密、集成创新,从这一历史悲剧中汲取内在的教训和深刻的启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苏联被西方肢解破裂的历史悲剧无时无刻不在警醒我们国家和人民,中国共产党敢于正视,始终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提防,在总结教训、预防举措及其思想、政治、理论、精神、文化、科学等多方面采取严密的措施,积极汲取其中闪现出来的历史启迪和真理教义。

苏联亡党亡国究竟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从根本上来说,这一问题主要源于苏联共产党的内部,外部的因素也不可疏忽。从根本上来说,问题主要出在苏共党内,可以分别从政治路线、思想路线、文化路线、教育路线、组织路线及其作风建设等视角展开论述。政治上,苏共领导层蜕化腐败变质现象愈演愈烈,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荡然无存,党员质量下降,严重脱离群众,导致了党组织最后彻底丧失先进性。一支曾经打败希特勒和日本法西斯的550万苏联党员队伍,发展到最后,竟然在拥有近2000万这一庞大数量时却丧失了执政的政权,足以让人扼腕叹息。思想理论上,严重地违背列宁教导——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革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将建国最为重要的至尊遵循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长期背离甚至抛弃,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舆论甚嚣尘上,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民主化”、“公开性”,其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严厉打压拥护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的进步力量,从而造成了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人民失去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斯大林、列宁被说得一无是处,资本主义成了人间天堂。戈尔巴乔夫1999年说: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灭共产主义。面对苏共失败、苏联解体的现状,他说:“我生活的目的已经达到”。文化与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严重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没有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一再否定斯大林,否定十月革命和苏共的光荣历史。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竟然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加剧了全党全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混乱与政治分裂,并为帝国主义实施和平演变计划、恶毒攻击苏共提供了活生生的武器和炮弹,戈尔巴乔夫总导演下的各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以及小说、戏剧、电影等各种文艺团队均加入反苏大合唱,他不但否定斯大林和列宁,而且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历史,彻底否定党的领导,是苏共党亡政息的历史罪人。正是因为领导层的错误领导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严重错误,导致苏联党组织逐步丧失先进性和纯洁性,丧失战斗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堪一击,许多党员缺乏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相当多的人是为了在仕途上、物质上捞取好处。苏联党组织严重背离了民主集中制这一列宁时期建立的建党原则。斯大林后期搞“一言堂”、“家长制”,搞个人崇拜。赫鲁晓夫搞“个人迷信”比斯大林更严重,勃列日涅夫独断专行,竟然推翻政治局不出兵的决定而出兵阿富汗,戈尔巴乔夫鼓吹的“民主化”、“公开性”,究其实质是对反苏反共者民主、公开,对拥护苏共、维护苏联者严加打击,就连宣布解散共产党,也是他个人做出的决定,这样的党注定离心离德,终被历史和人民抛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列宁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参加劳动,反对官僚主义等优良作风被后人抛弃,斯大林后期高高在上,大搞“个人崇拜”,滋生特殊化。赫鲁晓夫时期党内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勃列日涅夫进一步败坏党风,热衷于追求表面荣誉和奖赏。戈尔巴乔夫时期执行的改革成为新生资产阶级的催化剂,大批干部腐败变质,党内腐败更加严重,干部职务越高,特权越多。苏联解体后,莫斯科的大富豪、俄国政府中的高官,不少是原来苏共的干部。在干部路线上,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组织路线,自斯大林时期就开始出现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现象,不白之冤不胜枚举。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任人唯亲,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党内低级庸俗之风盛行,培植亲信、拉帮结派等错误的干部路线造成党政军干部队伍思想空前混乱,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造成了干部对党的离心倾向。当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长期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压制及其西方敌对势力采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等各种手段,实施和平演变计划搞垮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忽视的国际环境。总之,总结苏共教训,使之成为鉴戒,有利于我们加强对党建规律的深入研究,切实探秘新时代党建科学化制度化的新思路。

善于坚守住底线思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并成功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纪元的的成功之基、力量之源、理论之魂、精神之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并善于运用好底线思维,我们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在根本性问题上没有出现颠覆性错误,正是由于坚持住了底线思维,从而赢得了保持政治长期稳定、社会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优先等喜人局面。

坚持底线思维,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就需要我们在心里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定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一主题贯穿了我党百年奋斗历史史诗的恢宏进程。正是因为我党永远保持赶考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永远保持赶考的意志和定力!无论是在建国前夕毛主席振聋发聩的“两个务必”教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还是习主席直面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两个永不”指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内心谨记着“赶考永远在路上”的尊尊教诲,不断提醒激励自己,勇立潮头、只争朝夕,善于革命、勇于创新,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棒上殚精竭虑、荜露蓝蒌、风餐露宿、开拓创新,努力交出自己一代人的最为亮眼的“成绩单”,向党旗献礼、向人民敬礼、向祖国献花。成就一番丰功伟绩是需要一股精气神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以满腔的热血和高昂的斗志及其拼搏的精神,以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定力,以永远在路上的沉着应战和刚毅自信,努力回答好新时代民族复兴伟业的新考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自信,勤勉耕耘新时代的长征之路,忠实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第三、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探秘治国理政方略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治理国家的文化瑰宝,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之魂,更是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振兴中华的文化之根和心力之钙,它是海内外数以万亿的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延续传承下来的唯一文明,五千年文明史是其核心特征,折射出中华民族在历史变迁中所蕴含的独特力量并长期推动历史前进。这一“伟力”即是中华优秀文化及其滋养、培植、造化、孕育出来的中华民族精神谱系及其范畴,它们相得益彰,诠释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合成力、战斗力。一代又一代的贤人明君及其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独具的治国理政与安邦育人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能辅政、文能辅武,通过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精神谱系,在画好同心圆的基础上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画好最大的同心圆和最大的利益公约数,在民族大义和整体利益面前实干兴邦、团结互助,共同担当履行好肩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应有职责,在凝心聚力之中恪尽职守、砥砺前行,勤勉地唱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赞歌。

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是贯穿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包括“以人为本”——主张人是万物的本源和宇宙的中心,主张“水能覆舟,亦能载舟”,“民为贵,君为轻”,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论断不谋而合;“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节约环保,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崇德尚义——重视人的德行操守注重道德养成,重视品德的潜移默化的教化培养和人格精神的塑造砥砺,竭力推崇和宣传教化那些具有民族气节和高尚精神追求的高尚人士及其典型群体,比如说“和为贵”、“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倡导人们信守道德信念,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等。中国文明在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判断及其价值导向,如责任先于权利,和谐高于冲突,义务先于自由,社群高于个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载体和生动有力的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文明传承、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观照,强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课题。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提出的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原则方法,回答了“传承和发展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在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发展中华文化指明了方向。它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更加彰显影响力、凝聚力,永葆青春活力,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历久弥新始终熠熠生辉。优秀传统文化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又如民为邦本、政者正也、德主刑辅、礼法合治、居安思危等思想智慧,为今天的社会提供镜鉴,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如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支撑,必须努力传承和弘扬。还有许多思想理念对当代人类解决冲突提供启示,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态度与“和而不同”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进一步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并举,洋溢着深厚的中华情、浓浓的中国味、独特的民族魂,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也是把握一种思想理论、文化形态的精神实质与内在逻辑的落脚点。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题中应有之义。赓续中华文脉,一个重要支撑就是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擦亮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底色。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和日常生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印刻在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才能不断增强国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用文化之光开启美好生活之门。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我们要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博大心胸,敢于打破客观上存在的诸多文化鸿沟及其壁垒,虚心汲取世界诸多文明的有效养分来滋润我们,着力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国门。

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世界诸多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谱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第四、从百年党史中找寻智慧结晶和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正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逻辑基础和首要条件。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共产党人的一切。失去党的历史的支撑,党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就是要“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3页)。广大理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史学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和剖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与危害,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对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进行坚决的斗争。党的历史是党执政的历史正当性根基。党的历史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结论。党的历史是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创建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艰巨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成为两道靓丽的风景线,引发全世界为之瞩目。“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一“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0页) 这一灵魂追溯于1921年我党缔造之时,并被此后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波澜壮阔地恢宏历史史诗生动诠释,由无数共产党人的鲜血和汗水、智慧和创新所谱写描绘而成。党的全部历史凝刻着我党一贯倡导的崇高的理想信念与忠贞的革命精神之内核 ,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之花。“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人民日报》2013年7月14日)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洗礼的殿堂。每当走进党史博物馆和中共党史陈列馆及其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切实经受党的宗旨再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明晰肩负的新时代民族复兴之使命重任,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为民情怀、廉洁意识,这些党课教育的生动课堂有利于育人铸魂,对全体党员同志展开思想上、精神上、意志上和人格上的洗礼与净化。

我们要坚决同历史虚无主义划清界限,并且旗帜鲜明地展开坚决斗争!历史虚无主义者从虚无党的历史入手试图拆毁党的思想理论大厦,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对其迷惑性、欺骗性和危害性必须给予澄清和揭露。这样一场貌似“历史之争”,实是党的“生死之战”的斗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全力以赴;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这场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准备持久地战斗。历史虚无主义者用心险恶,他们刻意抹黑、攻击、歪曲党史,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妄图颠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艰难曲折中我党荜露蓝蒌、苦苦打拼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及其历史真相,其险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否定我党倡导弘扬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品格,妄图使中国共产党溃不成军、丧失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其战斗力、号召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夭折,使得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被肢解,成为第二个苏联,让“和平演变”阴谋得逞,让中国臣服于美帝!他们在苏联取得了成功,尝到了甜果,阴谋就是刻意抹黑苏联历史和党史,无限度地放大夸大苏联共产党的执政错误,妖魔化渲染污蔑苏联党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领袖,彻底否定苏共领导人,全盘否定历史人物的功绩,彻底摧毁苏共党史,进而用文化上的入侵来达到摧垮肢解苏联国家的险恶目的。就我国而言,应该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弥散和扩散现象。历史虚无主义者竭力把我党污蔑为成党内权力斗争之党及其阴谋活动历史,无限夸大放大党的有关错误;妖魔化地攻击和污蔑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英烈形象,穷凶极恶地大肆污蔑革命领袖毛泽东等历史人物。我们绝不可以低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造成的恶劣影响,他们对于青少年一代人的影响很坏,如果我们不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措施严明、从源头重视这一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对年轻人的思想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混淆视听,将会摧毁年轻人的理想信念,苏联和东欧剧变的历史悲剧将会重演,亡党亡国的惨剧将会再次发生。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教训,我们国家要重视挖掘和运用好,作为现实案例和活生生的教学素材,写进中小学教科书甚至大学课本之中去,用真实的历史警戒国人及其青少年一代: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领导力量,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国之本,如果我们国家一旦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势必将会丧失毛泽东思想等立党立国的指导地位,那样长期统领人们思想、凝心聚力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信仰大厦势必土崩瓦解,注定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步苏联亡党亡国教训的后尘!  

百年党史昭示我们,团结才是力量,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全党上下要紧密团结起来,令行禁止、言行一致,把“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起到决定性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宝贵的历史经验,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制胜密码。坚定拥护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全党工作就有定海神针,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这是新时代强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政治保证。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就能顺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积极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动调整工作部署,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作为,驾驭复杂局势,努力把握住正确的前进方向,做到乘风破浪,不畏惧任何风险挑战,在各种内外情势面前坚持自我,准确定位,而不迷失方向;就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践,积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工作,借鉴中共党史精髓及其百年建党精神,始终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谋篇布局,把握真理和客观规律,驾轻就熟地谋划前进道路和发展对策,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处变不惊、科学应对,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地开拓未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确保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也是百年奋斗党史得出的重要历史经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是统一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这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权威和领袖作用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树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乘风破浪。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恩格斯提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列宁指出:“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没有权威的党组织必将丧失战斗力,起不到凝聚人心、万众一心的作用。

加强理论创新,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在思想上建党最为重要!汲取苏联亡党亡国教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理论研究,对于现实生活缺乏理论提炼和深度研究,执政党淡化甚至漠视理论研究,理论建党在后期荡然无存,不能及时适应时代和人民的呼声提出新颖的理论创新主张和执政思路,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成灾使得执政党面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阴谋时,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拱手相让执政政权,以苏联的红旗落地成为最后的悲剧收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等方面下功夫,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党建理论最新成果的研究,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在理论上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全党上下要加强理论研究,推进理论创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工作,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的系统原理指引我们的前进方向。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责编 王珍】

人工智能多维影响社会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07-11

传承文化遗产 增添时代新韵

光明日报2024-07-11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