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世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光影世界 > 正文

王进勤摄影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2025-08-07 10:22

王进勤,河北青龙人,满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关注乡土民居建筑题材摄影,先后出版《庄河印象-古民居建筑摄影作品集》、《守望---中国古民居建筑摄影作品集》、《故乡那座老屋---青龙古民居建筑摄影作品集》。其中《守望》先后获21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6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优秀摄影画册奖。《故乡那座老屋》获27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优秀画册奖,并有多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大展中入选和获奖;20148月在秦皇岛举办《庄河印象》摄影作品展,20236月在北戴河举办《故乡那座老屋》摄影作品展,202311月《故乡那座老屋》入选丽水国际摄影展并展出;20247月《远方的竹楼》入选2024美丽中国旅游与摄影大展并获金质典藏奖,20248月在北戴河举办《关城古韵.民居风情---山海关古城民居摄影展》,其组照获河北省27届摄影艺术展优秀奖。20256月《青龙皮影雕刻》入选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并入选202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远方的竹楼

人在草木间,云上有竹楼。景迈山是世界唯一以茶为主题的历史文化遗产地,包括人们栖居的村寨。景迈山上的村寨深嵌在古茶林之中,形成了村依茶林,茶林绕村的生态人居结构。保存完整的布朗族、傣族村寨,如同古茶树一样,沉淀了上千年的时光,至今散发着醇厚的余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有9个村寨,布朗族的翁基、翁洼、芒景上下寨、芒洪等5个村寨,傣族的景迈大寨、糯岗、勐本、芒埂等4个村寨。一个个村寨之中,杆栏式民居建筑、佛寺、寨心、寨门等等,这些不仅是村民的日常起居,更是世居民族代代延续的生活方式。厚重的屋盖,深远的出檐,数万年前便已出现的杆栏形态,给人以时间在这里定格的错觉。景迈山村寨主要居住的是布朗族、傣族,其传统民居均为杆栏式建筑,第一代民居建筑材料为竹和草为主,后来木、竹、瓦为主,其中以木材为大部。屋顶形式为歇山式,屋顶上覆盖方形瓦。整个建筑分为两层,一层为杆栏层,用于家畜饲养、杂物储藏、晒茶炒茶等,并设有通往二层的前廊,经前廊楼梯进入二层室内与掌台。二层室内设有神柱、火塘,其中神柱是家神所在,每日供奉祭品,不准外人触碰;火塘及周边区域为待客、厨房、餐厅和老人睡卧等多种功能。除老人外的其他家庭成员则沿围板放置床铺。掌台为方形露台,作为洗晾、休闲等功能,现在许多人家把露台加大,又罩玻璃顶,成为阳光房,主要用于晒茶、储茶。景迈山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随时代变迁不断演进,主要有层高抬高、围板开窗、屋顶坡度渐缓,建筑材料也逐渐丰富。布朗族与傣族的民居存在一些细微差异,布朗族建筑平面多为方形或“L”形,屋顶多为单檐,屋脊两端以“一芽两叶”茶叶图腾为装饰符号,室内不分隔出独立的卧室;傣族民居的建筑平面多为方形,屋顶多为重檐,屋脊两端以黄牛角为装饰符号,室内用衣柜或围板分隔出卧室。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令人心灵净化的古寨竹楼更加弥足珍贵,让我们共同呵护她吧!

作品赏析:

 《远方的竹楼_古寨俯瞰》-2024.03.29

《远方的竹楼-寨心》-2024.03.30

《远方的竹楼-竹楼院落》2024.03.31

《远方的竹楼-单体竹楼》2024.03.31

《远方的竹楼-黄牛角图腾房脊》-2024.03.30

《远方的竹楼-竹楼室内》-2024.03.29

《远方的竹楼-坡瓦顶》-2024.03.30

《远方的竹楼-上楼木梯》-2024.03.29

《远方的竹楼-博风板》-2024.03.30

《远方的竹楼-一芽两叶图腾》-2024.03.31


【责编 李媛】

胡惠芳摄影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22

吴宏亮摄影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22

杨潍羽摄影作品赏析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8-14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