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照顾你好一点,你是不是就不会离去?”
2020年11月7日晚,作为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大地颂歌》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上演至第六幕《大地赤子》时,张凯丽饰演的黄诗燕的妻子彭建兰出场,台词不多,仅仅这一句,张凯丽哭了,台下观众也哭了。
2019年11月29日,上午8时30分,黄诗燕憔悴地出现在炎陵县脱贫攻坚工作调研会上,他的声音很低沉,甚至听不太清,有气无力地只讲了10分钟。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作为炎陵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发出的最后一道战斗令。
当晚,因突发心源性疾病,黄诗燕病逝,享年56岁。人们说,他就像一头老黄牛,为老区脱贫耗尽了自己最后一丝气力。11月30日清晨,送别黄诗燕的车队缓缓绕城一周,悄然离开。“他平时最怕的,就是麻烦别人。”妻子彭建兰懂得他的心。而得到消息的数百名干部群众,自发来到县委大院,为他们可亲可敬的好书记送行,人们含泪痛挽:“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
湖南省株洲炎陵县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罗霄山片区,2011年黄诗燕初到炎陵任职时,农民人均年收入2970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他的带领下,15000多户农村居民住上新房,1602公里农村公路改建新建,全县群众都喝上了安全的饮用水……炎陵县经济总量增长199.3%,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19.5%,下降到现在的0.45%……
2018年8月,炎陵县在湖南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第一批脱贫,并相继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县城”“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等称号,全县旅游经济效率和质量增长均跻身全省前十。曾经“老、少、边、穷”的炎陵县,已变成旅游“新热土”“网红打卡地”。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但脱贫功成,务必在我。”黄诗燕在炎陵工作期间,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产业强了,炎陵美了,百姓富了,黄书记却走了。”在黄诗燕网上悼念馆里,炎陵百姓留言:“黄书记虽然再也不会来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11月18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中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党员干部代表黄诗燕的先进事迹,并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炎陵这片红色热土上,黄诗燕倒在了为之奋斗了3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扶贫岗位上。他带病坚持工作至生命最后一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创造脱贫奇迹的好书记
“炎陵脱贫摘帽,是我们向20万老区人民兑现的庄严承诺。”
2011年的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罗霄山片区列入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作为罗霄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炎陵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纲要》发布后一个月,担任株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的黄诗燕,调任炎陵担任县委书记,那年他47岁。炎陵扶贫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在了这个出身农家、毕业于农校、对农民一腔深情的湖南汉子肩上。
1964年,黄诗燕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原名“黄诗艳”,只因读高三时读到一句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飞入寻常百姓家”,他感慨颇深,并以诗言志,希望自己也能始终扎根于人民中间,遂将名字改为“黄诗燕”。
上任伊始,他便戴着草帽下乡了,一个月内走访了全县11个乡镇场及54个贫困村,越走心情越沉重。船形乡水垅村大半村民,还住在“杉皮屋”里,每逢夏季暴雨,房屋农田都遭水淹;离县城最远的策源乡梨树洲村竟然没有通电……贫穷如“附骨之疽”,缠绕在这方贫困的土地上。
山多地少的炎陵,要靠什么,才能让全县20万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黄诗燕思考的大问题。
在山垅村桃农陈远高家里,黄诗燕看到了一颗年收益7000块钱的黄桃树,这让他喜出望外。他深知,炎陵属于高寒地区,多沙质土壤,种植农作物“十种九不收”,却适合黄桃生长,“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结合调研情况, 黄诗燕给炎陵提炼出了“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的“四老四地”定位,提出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重点建设农字号“一带八基地”,即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炎陵白鹅、花卉苗木、笋竹林、茶叶、油茶、药材基地,而这一切的突破口,便是黄桃产业。
从2011年开始,黄诗燕举全县之力,主导成立黄桃产业办、黄桃产业协会,将当地黄桃统一定名为“炎陵黄桃”,并请来专家指导黄桃种植、销售,提升品质,打响品牌。
为炎陵黄桃的品牌推介,黄诗燕可谓不遗余力。他带病为“黄桃大会”站台,跑遍每一个城市推广点、每一个乡村的展台……央视推广炎陵黄桃,他琢磨出推广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他参与包装设计,支持电商销售,鼓励精深加工、组织清除不良品种、限制盲目扩种……每到黄桃成熟季节,他还会到路边水果店转一转,要求有关部门两天报告一次全县黄桃销售信息……
有人好心提醒:“领导干部为产品站台代言,不妥。你是县委书记,更容易招来非议。” 他却坦然地讲:“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
他的拼劲,换来了炎陵近60%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全县黄桃种植达8万多亩,近6万人进入黄桃产业链。炎陵黄桃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口海外。炎陵县县长文专文感慨地讲:“农业产业需要培育期。没有当年黄书记花大气力抓黄桃产业,炎陵脱贫摘帽不见得有这么早!”
黄桃是炎陵脱贫的大功臣,但单靠黄桃不行,黄诗燕对脱贫有着更长远的考量。要增强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还要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工业,他是将炎陵作为一个大整体来规划的。
在他的规划和努力下,目前的炎陵,已形成北有红军标语博物馆、西有炎帝陵、东有神农谷、南有一批红色革命旧址的旅游格局。今年1月,炎帝陵景区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县生态文化旅游越做越活。
2016年4月6日,黄诗燕在村民家中走访
以梨树洲村为例,2013年前,这里还是长株潭地区唯一的无电村。2011年赴任调研时,黄诗燕曾痛心地讲,“都什么年代了,还有村没有通电,这是对不起老百姓,再难也要让梨树洲村通上电”,他亲自为梨树洲村量身定下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如今,这里一跃成为避暑休闲胜地,村民的农家乐也越办越红火。
2019年,炎陵县旅游产业直接带动就业560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112人,人均年增收1.9万元。
为了争取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让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安心就业,黄诗燕与时间赛跑,带领团队四处谈项目、筹资金,常常一天工作十余个小时。听说企业老总来炎陵,他连夜从凤凰赶回来。听到企业诉苦说招工难,他要求相关部门开着车,带着招工信息直接进村入户。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亮直言,国声声学从签约注册到投产见效、实现量产,只花了短短两个月,创造了项目建设的“炎陵速度”……
目前,炎陵九龙工业园在全省132家省级园区中排名第20位,全县首个年纳税过3000万元、首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首个落户炎陵的民营500强企业等不断涌现,被外界誉为贫困山区招商引资的“炎陵现象”。
树立风清气正的好典范
“要把钱花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
与很多气派的县委办公大楼相比,炎陵县太过朴素,作为县委书记的办公室,竟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
工作人员多次要求做简易装修,都被黄诗燕拒绝。屋里的东西,还都是上一任领导留下的。办公桌褪色掉漆,建议换新的,被他拒绝;沙发破了、电视机旧了,他也不准换……唯一要工作人员添的“家具”,是两把折叠椅。沙发太小,来人坐不下,添两把折叠椅,方便他人,也不占地。
黄诗燕刚到炎陵时,便让大家统一认识,不建新大院,把钱花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
炎陵县有限的资金,重点都投入到了民生领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14年,在对炎陵进行的一次大摸底中,他发现,炎陵16万农业人口,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对象安居、土坯房集中改善三大工程,成为黄诗燕脱贫工作的重点之一。但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多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不能安居,怎么脱贫?”黄诗燕排除众异,态度坚决:“砸锅卖铁,也要让百姓住上新房!”
于是,县委、县政府“勒紧裤腰带”,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最终,全县1250户贫困户易地搬迁住进新房,2543户贫困户实现安居,6122户土坯房得到改造。同时,炎陵在全市率先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建设市县医院医联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易地扶贫搬迁住房时,黄诗燕提出,为方便老百姓过日子,要给一块菜地,一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炎陵县副县长盘晓文直言,“炎陵的易地搬迁房,如果不是黄书记坚持,老百姓就没这么方便了。”
黄诗燕的扶贫工作,站得高,抓得也更实。
大源村是黄诗燕的扶贫联系村,他第一次去,就把村民召集起来,听取意见,他能回答的当场回答,不能回答的认真记录下来,让工作队后续关注。他跟老百姓打交道从不回避矛盾,常说老百姓发点牢骚,说点怪话怕什么呢,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沟通,真心诚意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就会记得你。
大源村的道路硬化、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以及通讯设施建设等项目,他都高标准、严要求,一次下村,他发现道路硬化施工方搅拌的水泥配比不对,当场叫停,要求重新调制材料,并将不达标路段重建。他严肃指出“花了这么多钱,一定要把事情办好,要对得起老百姓”,并反复强调了这句话。
“从2011年任县委书记起,他风雨无阻每个月都要来村里看看,跟踪掌握每一个贫困家庭的脱贫情况。”2018年,大源村顺利脱贫,回忆起生前时刻牵挂大源村的黄诗燕,大源村村委会主任廖国平泣不成声。
很多贫困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黄诗燕经常一下村就是三四天,很多次误了餐,就在路边餐馆吃十几元钱的快餐。而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他都会揭开锅盖,看看他们吃得怎么样。
2016年,井冈山市率先脱贫。有些同志说,我们能不能也在2016年脱贫?通过深入调查思考,黄诗燕否决了这一方案,他讲,“为了摘帽而摘帽,既不能保证脱贫质量,也无法向群众交代,无法向党中央交代,无法向历史交代。”
2019年7月8日,黄诗燕在十都镇查看灾情,并指导防汛救灾工作
他总是想群众所想,谋群众所盼,达群众所愿,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黄诗燕从炎陵回株洲的家,车程五六个小时。每周这样奔波,他坚持了近9年。去年11月23日晚,从株洲家中赶到县里,他异常胸闷。在县医院检查身体,发现心电图异常,大家都劝他回株洲做检查,可他说,“县里事多,来来回回耽误时间,先挺一挺再说吧。”从上任起,黄诗燕就一直这么拼。
他对百姓宽厚仁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2013年,组织安排郭远宁到黄诗燕身边担任联络员,黄诗燕约法三章:“不准接受任何钱物,不能代我收,也不能以我的名义收;接待群众,要用心用情,不能摆架子;加强学习,不要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不打牌赌博。”黄诗燕的老家就在攸县,亲戚多,但他从未插手过任何一个项目,打过任何招呼。妻子和女儿来炎陵看他,也都是悄悄地坐大巴来回。女儿上学,同学们都不知道她爸爸做什么工作。读大学,同学们好奇地打听,女儿自豪地回答:“我爸是炎陵种黄桃、卖黄桃的。”
黄诗燕在炎陵也没有私交圈,他常说,“人和人之间最好的感情,就是工作上相互支持,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工作中交往最好的感情。”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炎陵这些年,黄书记没有接受过任何一次私人宴请。”“不管是干部还是老板,谁请他吃饭都不去。”炎陵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饶祥明特别感慨。
在一次讲话中黄诗燕表示,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有“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的精神境界,始终带着一颗“公”心去干事,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保障群众权益,以实实在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用生命兑现了“脱贫功成,务必在我”的庄严承诺,用一辈子的时间诠释了“人民公仆”四字的分量。他对工作的感情、对扶贫的豪情、对人民的深情、对山水的痴情,验证了“用实干创实绩,以实绩换民心”的朴素道理。
人民网2024-11-01
人民网2024-09-19
新华网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