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之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旅之星 > 正文

郭尊先:一身正气写春秋 两袖清风铸军魂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郭伟 2020-12-31 12:27

565010

郭尊先,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的一位将军,与其说他是一位儒将,还不如说他是一位从远古走来、书卷气十足的书法家。有道是:字如其人,名如其身,这句话用在他身上真是恰如其分。他的字,笔画间洋溢着浩然正气,正如一个大写的“人”, 挺立于天地间,尽显将军的豪迈气概。他挥毫于当代,仍深情地回眸古代,“尊”古敬“先”,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高风亮节,孤傲不群,追根溯源,孜孜以求。

少年立楷志

透骨力 沁真气 脚踏实地

上世纪60年代,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十分匮乏和单调。有一位少年,他的精神世界五色斑斓,萦绕着醉人的笔墨书香。他就是郭尊先,1958年出生于素有“翰墨之乡”美誉的河北霸州。他与楷书的缘分仿佛与生俱来,冥冥之中蕴藏了难以割舍的默契。性格决定命运,当他看到两位堂伯:五堂伯工于颜体,六堂伯精于欧体,饱蘸浓墨,毫端无言,腕走有声,笔画灵动,字字坚挺,他怦然心动,唐楷,仿佛他的生命符号,深深地烙印于心田,再也走不出他的视野。他迷上了唐楷,朝思暮想,夜不能寐,看得入神,写得痴迷。饭可以不吃,衣可以不穿,戏可以不看,唐楷却不可以不练。习楷,是他生命的开始,是他人生的起步。两位启蒙老师熏陶引领,他耳濡目染,上下求索,左右逢源,折服于每一个字,倾心于每一个字,感悟于每一个字。他说:我的人生起点很高,因为我以楷为伴,以楷为模,字人合一。

贫瘠而广袤的土地上总能盛开幸福的精神之花。60年代末,上完小学又读初中的郭尊先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热潮,那时,学校师生天天写大字报,出黑板报,文化课上的极少,后来上高中的他没读完就终止了学业,那几年,年少瘦弱的他天天在生产队劳动,虽很劳累,但他临帖不弃,笔耕不辍却成为他执著的追求,成为他那个时代最甜美的精神食粮。正如他后来在《贫涸无存》一文中,有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话语:“我常常想,艰苦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在部队的这些年,我始终没有忘记入伍前在农村的那段苦日子, 也正是有了这些作积淀,才有了我知难而进、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经历和不断的进步。”

改革同路人

走正步 练真书 楷化军威

1978年2月,满20周岁的郭尊先入伍参军。也正是在这一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郭尊先不无自豪地说:“从军35年,伴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路走来,从普通一兵到现在的共和国将军,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个人的茁壮成长始终和国家的繁荣发展水乳交融。”

565011
每天晚上散步归来,挑灯临池,笔耕不辍  郭伟摄

他的军旅生涯起步于河北易县西部山区,尽管当时部队训练、生活非常紧张,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利用点滴的业余时间练习书法。连里领导十分看重他的特长,让他负责出黑板报。他一人不仅要书写板报,还要撰稿、设计版面、配插图,连队黑板报多次在团里组织的评比中夺魁,他因此被调到团政治处新闻报道组,于1981年底破格提干,先后担任团宣传干事、组织干事、指导员、组织股长、营教导员,师组织干事、党委秘书,后调入国防大学任组织干事、组织部副部长,校务部政治处主任、校务部副部长、进修学院院长、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政委。尽管岗位频繁调整、环境不断变化,但他仍不离不弃所钟爱的书法。期间,在基层连队当指导员的时候,由于任务重,连晚上练习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也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04年下半年工作岗位变动后,晚上不大需要加班,才有了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他立即把书法重新捡起来,在家苦练了几个月后,感觉不得章法,颇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

2005年初,他拜当代著名书法家苏季群先生为师,专攻欧楷之字法、笔法、墨法、章法。而苏先生又是书界公认的欧楷圣手康雍先生之高足,深得康氏研习欧楷技法之真谛。当他向苏季群老师表明来意,苏先生笑着对他说:“欧楷是唐楷的最高境界,书风精丽俊逸,又法度森严,太难了。‘九成宫,九成宫,十有九人不成功。’以你这个年龄,学学行草就足矣了。”但郭尊先却说:“我从小就喜欢欧楷,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非欧楷不学!”苏老师看他态度如此坚决,运笔又有欧楷的基础,就收下这个大龄的徒弟,要求他每周来一次。在领导岗位上的他白天因工作忙,只能是晚上去学字,而且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一写就到凌晨一两点。就这样,一次次冲锋陷阵攻坚克难,几回回披星戴月惬意而归,一晃就是几年。

学习需要付出,而业余时间的学习更需要付出。在干好工作的前提下,为了学好练好字,他和苏老师约定每周五晚上是他学字的时间,那一天晚上他会把别的所有的事都推开,一门心思地学书法,在履好职、尽好责的前提下,他把业余时间读帖临帖当成一种追求、一种快乐、一种境界。

每每夜色阑珊,他便走进书房,开始临帖习字。无论酷暑严冬,不管刮风下雨,他都按时到老师家求教。苏老师教得认真、耐心,他学得刻苦、执著,常常讨教、研习到深夜。苦学欧楷,他在打攻坚战;伏案不止,他在打阵地战;笔耕不辍,他在打持久战。他在欧楷书艺上所取得的收获,与其说是他执著追求、刻苦努力的结果,倒不如说是他把别人看戏旅游、喝茶聊天、打牌下棋的闲暇时间,都用在对欧楷研习、揣摩、临摹上的回报。有道是:功夫在字外。从苏老师身上,他不仅学到了写字的技法,还悟到了书法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每一个字,每一幅作品,都能展现出一个人的精气神。

功到自然成,十年磨一剑。郭尊先的欧楷日渐成熟,既循古意,又有创新,风格独具。他创作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岳阳楼记》欧楷长卷,观其章法,俨如兵法般森严壁垒,众“字”成城,笔力千钧,刚劲不挠,高古不群,超尘迈俗,无半点奴颜,其形、其骨、其韵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受到书届名家的好评。每每作书,他都洗手调墨,播放古乐,聚精会神;侧锋入笔,推锋涩行,凝气驻毫,不苟分厘;行笔收笔调锋自如;提按、转折、轻重、徐疾有度,从容稳健。尤其折笔处,精雕细琢,线质厚实,力透纸背,慢而不虚,实而不雍,外方内圆,欧体楷书所独具的庄秀安泰、险绝俊美的古茂气息跃然纸上!当代书法大师孙伯翔老先生为他书写的楷书长卷兴奋不已,并提跋道:“作楷迥异于行草,作行草优于狂草,多由情性而动,或清流激湍,或洪波涌起,或十丈素壁,点线灵光,图腾幻变。而作楷者首当心态淡定,心无旁骛,从容落墨,以点线为形质使转览。尊先之巨幅楷书如是也,为闲庭信步,更似玉树临风,所阙如者当砺练点线含金量也。尊先值旺年,惜光阴,定大成必得……。”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杨再春先生看到他的作品,评价说:“你作为一位将军,欧楷字练到这种程度,这得下多么大的功夫,真是不容易呀!”郭尊先笑着答道:“就是漫长的磨呗。”再春先生肯定他:“你这路子走得对呀,一定要坚持下去!”

做事先做人

立于外 修于内 德才兼备

有道是:书品即人品,练字更练人。学习书法,赋予了郭尊先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品格,赋予了郭尊先博览群书、安贫乐道的追求,赋予了郭尊先刚正不阿、中规中矩的作风。

565013
回望历史,重温战争年代的军事教育,更能增添忧患意识,继往开来

他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党中央、中央军委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三个意识”的核心是忧患意识,而忧患首先要忧自己,我们每个同志应当日日战战兢兢、夜夜如履薄冰,你有了这个境界,才能忧整个中华民族;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不是一句口号、空谈;要从自身做起,不要跟别人去攀比。这个观点,警钟长鸣,从军至今,在事业的追求和自身要求上,他从不敢放松自己,从未有丝毫懈怠。院校和部队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他给国防大学的座标定位是清苦加单一,即,艰苦奋斗加勤学苦练。邓拓《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文章对他启发颇深,成为他的座右铭:一天24个小时,8个小时工作,8个小时睡觉,还剩下那8个小时你在做什么?这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距离的这8个小时。有人用这8小时娱乐,有人用这8小时学习,郭尊先说我就用这8小时读书、练字。他爱读书,读的书涉及了社会、历史、人文、自然、哲学、文学、美学等诸方面的一些书籍,旨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他有一个好习惯,个把月肯定逛一趟书店,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有时候不一定买书,但一定要去看看出版了哪些新书。家里收藏了很多书,每次整理的时候,本本都爱不释手,不忍丢弃。“没事儿写写书法,修身养性,人的精神世界将会得到莫大的丰富和满足。”他深情的语调里饱含甜蜜的回味,“写书法这么多年,写着写着就觉着自己文化功底浅了,逼着你要去读书。字是人的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就是现在,遇到一本好书,一看就是一个通宵。”

这些年来,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把干好工作、出一流业绩作为对组织、对领导信任的回报。在野战部队时,团里领导把当时最差的一个连队交给他。当时已经正连职况且在机关岗位的他从内心不愿意去,但一纸命令下达后,他欣然服从、义无反顾,当天就到连队任职。那一年,夏天雨下得特别大,老家的土顶房子因漏雨而塌,爱人带着不满三周岁的儿子差一点被倒塌的屋顶砸着,这些难处爱人从没有告知他。而他一门心思扑在连队建设上,那一年连队甩掉了落后的帽子,第二年跨入了先进行列。他在团里当组织股长时,因指导基层建设突出,受到总参表彰,被评为“抓基层先进工作者”。后来到营里当教导员,虽然是政工干部,但他每天都在训练场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风雨共担。那几年,他所在的营被总参评为“军事训练标兵单位”。在国防大学进修学院任院长,工作了两年,被评为全军先进党委。“人最终凭的是素质和品味。”面对诸多升迁和荣誉,他总是用这句常常挂在嘴边话淡淡地加以诠释,“性格决定命运,品味也决定命运,素质更决定命运,领导信任的是有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强的人。”

他在国防大学二十个年头,走了四个单位,换了五个岗位,无论走到哪儿,同事们对他的评价都特别好。有的说他没架子、很平和。他经常语重心长地教导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要虚度年华,要求他们多读书,勤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他以身作则,大家看书学习蔚然成风,有的战士还考上了军校。他有原则性,更有刚性。拿公家的钱一定办公家的事,绝不藏半点私心,尤其在钱财方面,严把自己。当校务部副部长的时候, 他手上有请客吃饭的权力,但一次都不请。“第一、下班回家,吃饭、看新闻、散步、练书法;第二、过年过节坚持回避部属请客送礼;第三、他不在家,家人要婉言谢绝接待他的客人。”这是他给自己和家人制订的“三大纪律”。

“下班回家。”这是郭尊先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他常和部属讲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在有些人眼里,男人下班回家是没本事、没出息的表现。他和部属说:“咱们就当那没本事、没出息的人,下班回家陪着老伴做饭、散步,这是多美的事儿啊!因为应酬太耗时间了。当前走群众路线的号召势在必行,真是一场及时雨啊!”有个曾一起当过兵的老乡,转业后在地方做了企业老板,邀请他去一个五星级酒店吃饭,结果被他给搅黄了。他执意去路边的土菜馆,三百多块钱6个人,同乡人吃家乡饭,叙叙友情,谈谈发展,吃的很温馨。他说: “要想有好口碑,首先应该管住自己的一言一行,虽然管住自己挺难的。为赴一个饭局,来回就好几个小时,吃完饭回家都半夜三更了,第二天哪有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呢?” 早中晚间的新闻联播他是必看的,他认为:作为一个领导,不看新闻联播、不关心国家大事,怎能增强政治敏锐力,肯定干不好工作;看完晚七点的新闻联播,跟着老伴一起散步,回家正好抄家伙练书法。

565012
业余时间,与老伴、儿子、儿媳一家四口,研习欣赏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其乐融融  郭伟摄

在他的影响下,老伴也开始学画画,堪称书画合璧,夫唱妇随。说到老伴学画画的故事,他挺有成就感,津津乐道:2006年9月老伴退休后,天天没事儿了就在家睡懒觉。“人没有了精神追求就这样等老?”他总觉着这样下去不行。那一年多,他天天回家吃三顿饭,为的是老伴每天给他做,有事干。其实机关有食堂,饭菜质量很好,也有补贴,但他回家吃,为的是让老伴有事儿可做。老伴刚退休时,曾有过让他找点事干,这样闲着也不是办法,他断然拒绝了。其实,以当时校务部副部长的身份,安排家属干点事也就是一句话,但他不能这样做。他讲:“我不能拿组织给我的权力为自己家人谋私利,让别人怎么看我!”他对老伴说:“除此以外,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都全力支持你。”他的想法也得到的老伴和孩子的理解。之后,老伴开始练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柔力球、打腰鼓,时下热门的健身项目几乎都学会了,人有了追求,也仿佛焕发了青春。就在三年前,老伴又提出要跟他学写书法,他说:“字是人人都会写,但要写好了,写精了,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书法讲究的是功底,一点基础都没有学不了,而且书法很枯燥,线条艺术,很多人未必能坚持到底。但你可以学画画啊。”在他的支持下,老伴报了三个绘画班,一周上几堂课,老伴比过去上班的时候还忙。

回顾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尽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挥毫赋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吐壮志豪情。诗书言志,积淀底蕴,丰富内涵,振奋人生,催人向上。郭尊先将戎马生涯与书法追求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共存共荣,体现了光荣的革命历史传承,彰显了当代军人的壮丽风采。他在书法艺术中感悟人生的精彩,在一撇一捺处领略人生的价值。他用书法筑起一座心灵的钢铁长城,他用书法造就一个纯洁的精神世界,他用书法描绘多彩的光辉岁月。有道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身处中国培养军事人才最高学府的国防大学,身为一位共和国将军, 习文修心,讲武立身,精忠报国,这正是他寓于平凡之中的高风亮节,这正是他人生之路上的崇高追求。

郭尊先

河北霸州市人,国防大学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政治委员,少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一级创作员。

565003

565007

565006

565004

565002

565001

565008

565005
郭尊先的每一幅作品,字人合一,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追求

(2014.01.01 第01期)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