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阎维文天天“驻扎”排练场,以长征战士般的钢铁意志投入创作
整个6月,国家大剧院大排练厅内天天歌声喧天,原创中国歌剧《长征》剧组正在此紧锣密鼓地排练。6月7日,大剧院举办了赏听会,民族唱法组领衔主演、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率先亮相,为到场媒体献上剧中核心唱段,一开口即将听者带入故事;6月16日,剧组再次对媒体开放探班,阎维文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他对这部作品的认识与感受,让听者们闻之深受触动;6月22日,已排练了一整天的他,至傍晚时竟唱得男儿泪弹,令现场工作人员也按捺不住情绪,与他感同身受……
“虽然我的艺龄比这个剧组中很多工作人员的年龄还大,但出演歌剧,这是第一次。随着首演日期7月1日的临近,我越来越忐忑并兴奋,希望能给观众们带去过目难忘的表演,也希望自己这个文艺老兵在歌剧新阵地上,谱出新篇。”
心怀四十余年军旅情,高歌红军战士的“理想”与“信念”
从战火纷飞的老山前线,到“九八抗洪”、汶川地震,从雪域高原的哨所,到南沙群岛的每一个礁堡,在44年的军旅生涯中,被誉为“战士歌手”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的足迹,遍及了中国有军人的地方。由他演唱的《小白杨》、《说句心里话》、《想家的时候》、《母亲》、《举杯吧,朋友》、《强军战歌》等歌曲,更是传遍大江南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听众。带着对军人、对长征题材的情感,带着40多年的从艺经历,阎维文走进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剧组,将自己歌剧舞台的“首秀”献给了剧中的彭政委。“与国家大剧院这个顶级的艺术机构合作,同时,在歌剧这门综合艺术中担任重要的角色,让我的压力非常大。但压力的背后是动力,动力来源于长征这个题材。对于一名军人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军人和军事题材对我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同时,能将这部歌剧很好的完成,也是我艺术上的一次跨越。”
首次出演歌剧的阎维文,在排练过程中不断与作曲家印青沟通专业,两人严肃的态度能带观众入戏
在歌剧《长征》中,剧作家邹静之通过对曾团长、彭政委、平伢子等红军战士英雄群像式的塑造,再现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其中,在“瑞金”一幕,中央红军某团接到转移命令时,彭政委与妻子洪大夫的生离死别;“湘江”一幕,历经惨烈的湘江战役,红军战士们钢铁般的意志、对荣誉的捍卫,对“明天的太阳”的追寻;“雪山草地”一幕,负伤的彭政委为了能率领生死与共的战友走出草地而“剜子弹”等情节,都让阎维文对红军战士为理想和信念的执著倍感崇敬。阎维文表示,“彭政委是一位有着至高无上理想与信念的指挥官,同时,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而红军战士们的伟大壮举,离我们今天的生活远了一些,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把他们再现在舞台上,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无论是我们今天的事业,还是未来的事业,都需要长征的精神,都需要红军的精神。”
精磨唱段,深研表演,“在《长征》的舞台上我就是彭政委”
在歌剧《长征》的排练中,阎维文也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以军人的坚毅,以对艺术的完美追求,挑战着从业生涯中的第一部歌剧。“此前因为没有合适的作品,所以,我从来没有演过歌剧。但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一生中没演过歌剧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当国家大剧院邀请我演《长征》,并在剧中饰演彭政委这样一个角色,让我感到非常兴奋”。而在兴奋之后,当阎维文拿到了厚厚的曲谱,看到彭政委近20段大大小小的唱段,却让阎维文感到了从业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与挑战。“如何把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情感与演唱紧密结合在一起,如何在整部歌剧中进行情感的分配、体力的分配,都是我所面临的挑战。”而带着挑战,阎维文全身心投入在这部歌剧中,逐字逐句地精磨着每一个唱段,“我很珍视这次演出机会,不希望结果只是合格,而是要努力做到最好。歌剧表演对我来说还比较陌生,所以每一次的排练都很重要。除了演唱技巧,对于人物的刻画显得尤其重要,整个排练一直到正式演出,我一直在努力找到‘彭政委’,并使自己成为他。”
与同为军旅歌唱家的王宏伟交流愉快,合作融融
在谈及《长征》的音乐时,阎维文表示,“作曲家印青为这部歌剧谱写的音乐非常美,富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同时对演唱者而言,充满了人物感和画面感。”在精磨唱段的同时,阎维文在表演上,也在仔细揣摩那个时代红军战士的内心世界。“比如第一幕与洪大夫的离别,既要把彭政委塑造得有血有肉,同时,这种爱人间的情感表达方式又与当代人有所不同,需要把握好火候。”他希望最终在舞台呈现时,“观众在《长征》的舞台上看到的是彭政委,而不是阎维文”。
可能会被载入史册的《长征》
感人故事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准备撤离苏维埃共和国的都城瑞金,中央红军某团曾团长和彭政委接到转移的命令时,不忍把伤病员留给敌人。而此时,来说服伤员的彭政委的爱人洪大夫说自己受命也将留下来照顾伤员,面临生死离别的夫妻代表离开瑞金和留下来的同志,唱出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军号声中,红军战士唱着《红军终将得胜利,我们一定要回来》,怀着对梦想追求的决心离开瑞金。
在大剧院举办的导赏活动上,阎维文与扮演妻子洪大夫的青年歌唱演员王喆亮相,合作演唱了核心曲目之一的“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一战,血染湘江。
战争过后,彭政委看着活下来的熟睡中的战士,唱起《寒夜中》,下决心拢住队伍,为理想绝不后退。战士们思索后重唱、合唱。
夜入遵义城的红军获得到了修整机会。部队与商户公平交易,战士们与宣传队搞起了写标语大竞赛。热闹的气氛后,深夜,遵义会议的公告传来,毛委员加入了领导中心,中国革命迎来了历史的转折点。
在敌军围追堵截中,红军在面对生死存亡时,曾团长和彭政委带领战士一天一夜奔袭240里,在大合唱《奔袭之歌》后战士们一鼓作气夺下泸定桥。红军主力胜利突围。
面对雪山、草地的艰难困苦,红军战士在各民族同胞的支援下不屈不挠,为了理想勇于向前。战士平伢子为了战友们的安全,在试吃野菜时中毒,掉了队奄奄一息的平伢子不幸陷进了沼泽,以一曲《我舍不得离开你们》的咏叹调表达自己对红军的留恋后牺牲。
历经艰难险阻,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终于在陕甘边界的会宁胜利会师。在热烈的会师大合唱后,彭政委却得知爱人洪大夫被捕后牺牲的消息。洪大夫最后的信,激历了战士们,全剧在大合唱《长征万岁》中结束。
创作历程
《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推出的一部中国原创歌剧,同时,也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第50部歌剧。
5月25日,导演田沁鑫、作曲印青、主演阎维文、王宏伟等《长征》主创人员首次与媒体见面,揭开这部已筹备四年的大制作面纱
歌剧《长征》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真实历史改编,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歌颂了红军为理想信仰而奋斗牺牲的崇高精神,缅怀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在创作上参考了众多史诗性的经典作品,并邀请军事专家金一南就长征题材进行了系统论证。最终,大剧院决定将歌剧《长征》打造成一部史诗性的中国歌剧,并力争为歌剧史留下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长征》筹备、策划自2012年2月始,是迄今为止大剧院筹备时间最长的一部中国原创歌剧。《长征》主创班底业界一流,剧本方面邀请到著名编剧邹静之执笔。邹静之搜集并阅读了大量的长征史料,将剧本中的每一字句精雕细琢,对主要角色彭政委、曾团长、平伢子等人物进行了深入而细腻的刻画。剧本创作历时两年6个月,全剧既呈现出符合歌剧特征的抒情性,同时也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历尽艰难,但仍团结一致,保有不灭理想和伟大信念的坚强决心。
音乐是一部歌剧的灵魂,国家大剧院在遴选曲作者时思索再三。经过仔细考量,院长陈平“四顾茅庐”诚邀作曲家印青为本剧谱曲。印青是我国著名军旅作曲家,至今已创作出1500多件作品,有众多曲目广为传唱。印青因对“长征”这一伟大历史题材怀有很高的创作期待,加之被国家大剧院的诚意打动,遂倾情加盟。他在创作中使用了十分广泛的音乐元素,汲取了江西、贵州、陕北以及西藏等地民间音乐特色,力求真实且生动地再现红军长征途中的伟大行走。全剧曲谱经历数次磨合推敲,于2016年5月正式完成,全部创作周期历时四年四个月,并在音乐风格上,既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又传承了革命的、红色的基因文化。
日程紧张的排练中,难得放松一下的歌唱家
此外,《长征》由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执棒,诚邀国家一级导演田沁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副团长杨笑阳联合执导、由享誉国际的建筑师马岩松担任舞美设计、资深服装设计师宋立、资深灯光设计师胡耀辉、留法青年多媒体设计师胡天骥、金牌造型师陈敏正、国家一级录音师王丹戎等行业领军人物共同组成精英主创团队,显示出了红色传承和锐意创新的双重力量。
《长征》全剧共六幕九场,登场人物近30余个,合唱逾120人,是国家大剧院迄今演出规模最大的中国原创歌剧。在唱法上有别于原创歌剧单一采用民族或美声唱法的做法,本剧的民族唱法组由著名军旅歌唱家阎维文、“西部情歌王子”王宏伟、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优秀青年女高音王喆、龚爽领衔。同时,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男中音歌唱家刘嵩虎等实力美声歌唱家组成的夺目阵容,实现了对中国歌剧艺术形式多样化的探索创新,成为一次名副其实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艺术见证。
现实意义
关于国家大剧院推出原创歌剧《长征》的意义,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谈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依然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因此,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通过推出歌剧《长征》,传承长征精神,是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的一份责任。目的就是要润物无声地将前辈的精神财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青年一代。此次,我们将大量邀请‘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们,观摩彩排、观看演出,用歌剧《长征》感人的故事,传播正能量,成风化人、激励前行!”与此同时,《长征》也是国家大剧院建院八年来推出的第50部歌剧,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表示,“我们之所以能推出如此宏大题材的剧作,是建立在八年来,我们49部歌剧制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在我们对中国原创歌剧孜孜不倦探索的基础上。仿佛我们八年来歌剧创作与制作成果的积累,都是为这部歌剧《长征》而来的”。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以“信仰”和“理想”为创作关键词,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史诗的气魄,一气呵成地表现红军从瑞金出发,历经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终会宁胜利会师等重要历史事件。但是,与着力塑造长征途中领袖人物形象的同题材作品不同,为了探索长征题材新的表现方式,并能够在剧作角度上有所创新,该剧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普通红军战士闪烁着伟大人性光芒的感人事件,展现长征宏伟的历史画卷,忠实再现那段“苦难的辉煌”。
(2016.07.01 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