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之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旅之星 > 正文

吴元全:勤恒活实守初心 建言献策担使命

《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郭伟 2021-01-07 13:35

吴元全照片

两会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吴元全先生。除了全国人大代表,他还有另外两个身份:一个是打造了“拓宝玉器”为全国行业驰名品牌的企业家,另一个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笔者感到尊之为“先生”比较恰切。

千里之行始于“勤”

吴元全先生1948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白营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伴随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反复咀嚼回味他的生命轨迹、生活经历、人生感悟,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与国家相映生辉,与社会同频共振,与人民相濡以沫。

吴元全先生的艺术之路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小学校开设的一堂手工劳动课。课上教学生手工刻制印章,大概的程序就是:先用毛笔写好字;印到章模上面,做成反体字;再用刻刀琢就。吴元全对此很专注,很着迷,且极具天赋。由于他勤奋好学,熟能生巧,久而久之,乐此不疲的他由最初的“写好字”、“印反字”,到最后直接在章模上“刻反字”,一气呵成。吴元全的手刻印章名列全校第一,小有名气。由于其老成持重,乡亲们称之为“吴老全”。当时文化普及率低,农民识文断字的并不多,签名只好代之以名章。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找“吴老全”索章。他则有求必应,欣然而为,一心一意为乡亲们服务。

因出身成分不好,吴元全的艺术道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错失了一个个考试招生的良机。但是他凭借自己对艺术浓厚的兴趣,硬是靠三分悟性、七分勤奋自学了书法和绘画,掌握了篆刻、素描、水彩、水粉、油画等基本功。为了练习素描,他常常挑灯夜战,坐得两腿发麻,煤油灯熏得两个鼻孔黑洞洞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学时代,吴元全已能写得一手好字,画出一手好画,可谓能写善画、多才多艺。全校蜡纸刻钢板、用于油墨印刷的活儿都由他一个人完成。校园宣传墙板报设计报头、画插图,也由他执笔写就。他画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是《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挂在供销社办的国营理发店里。公社干部和社直部门领导理发时看到了,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就这样,供销社、卫生院、社办厂等单位都挂上了他画的毛主席像。一传十、十传百,相邻公社也来找他画毛主席像。他不知为十里八村画了多少幅,绘画技艺大幅度提高了,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王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在作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在作画

1968年春节前夕,在家家欢欢喜喜准备过大年的时候,按照传统习惯,外出人也都陆陆续续回家过年,而曾经的“小画童”吴元全已20岁了,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告别父老乡亲,平生第一次只身一人走出给了他童年、给了他学生时代的小村庄,踏进了人口过百万的邓县。是艺不亏人,吴元全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闯出一番新天地,艺无止境地一路画下去。他走遍县里的大街小巷,几乎问遍了大大小小的县政府直属单位,问号只有一个:需要画毛主席像吗?当一家比邻邓县最繁华街道的单位一夜之间挂起四帧巨幅毛主席头像时,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吴元全在邓县一画成名。这四幅作品,不仅展现了毛主席不同时代的伟人风采,下面还用隶书笔体书写了对应不同时代的毛主席诗词。画像图文并茂,大气磅礴,一时引来众多路人驻足围观,赞不绝口,一度轰动了邓县美术界。邓县人家喻户晓,都知道南阳来了一位“小画匠”,名字叫吴元全。县电影院、文化馆的美术工作人员,一中、四中、一小的美术老师等诸多业内人士专程前来观看画作并拜访他,均爱才惜才,赞赏有加。四中的杨志安老师还赠送他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的《素描教学》一书,鼓励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适逢县百货大楼装修,聘请吴元全担任美工。从此,吴元全告别了邓县蒲公英般的漂泊,站稳了脚跟,像一颗种子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工作之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边跑步,一边背诵古诗词,汲取古典文学滋养,《琵琶行》、《岳阳楼记》等一些名篇都能熟练背诵。每晚练习“素描”到十点多;再学以致用,为各色人群素描画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邓县之旅开阔了吴元全的艺术视野,夯实了吴元全的绘画基础。山高人为峰,吴元全笃定信念:向更高更远的艺术境界攀登。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时代的脚步不觉间跨入70年代。为了照顾古稀之年的父母,吴元全忍痛割爱离开了打拼五年之久的邓县,回到南阳老家。如果说南阳是他生命的起点,那么邓县是他人生的首站。邓县给了他崭露头角的机会,邓县给了他提升才艺的舞台,邓县给了他养家糊口的饭碗。而今迈步从头越。

锲而不舍成于“恒”

南阳市有一个修鞋社,是市集体企业,60年代起就没有修鞋业务,不得不转型加工生产热合塑料包装袋。吴元全回到南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这个厂里做美工,设计塑料袋上面的丝网漏印商标图案,其实就是干临时工。然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位小美工,由此与“工美”结缘,直至成就了一位不折不扣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级人物——吴元全。

身为计划经济时代小工厂里的临时工、小美工,吴元全摒弃等靠要的“铁饭碗”、“大锅饭”的消极观念,头脑中萌发开拓市场、研发工艺、创新产品的念头并付诸行动,这一想法无论在当时和跨世纪的今天都难能可贵、可圈可点。吴元全首先去北京、天津、广州考察新产品和市场行情,回来发现南阳地区下辖13个市区县,拥有1000多万人口,对彩色玻璃风景匾的需求量很大,但从东北进货,运输成本和易碎率都很高,便与地区百货公司地产科联系,提出本厂自行设计生产,给他们供货的设想。并得到主管部门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他向老师傅取经学习并掌握了丝网制版和印刷技术,在此基础上做了印刷工艺创新,研发了九色套印加底色分十次完成的印刷技术。这一新产品每块售价3.4元,利润率达三分之一左右。这一新产品为这个小小修鞋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华丽变身为南阳日用工艺厂。而吴元全的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从此则一发不可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在指导玉雕产品设计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在指导玉雕产品设计

吴元全从最初在宣纸上创作人像艺术作品,到在塑料上设计印刷商标图案,在玻璃、铝面板上套印花鸟鱼虫等日用工艺品,他不负韶华,孜孜以求,走过了美好的青春岁月。他执笔能写能画,他操起一块玻璃能娴熟地在高速旋转的砂轮下磨砂出精美的图案和书法作品。他把这一“绝活”传授给来自农村的学徒,徒工们后来被湖北某市作为高级技工引进聘用而全家“农转非”。他研发的镀银玻璃镜和玻璃磨砂工艺荣获南阳地区科技成果奖。1982年,对刚过而立之年的吴元全来说是最不平凡的一年:他研发的立体磨纹彩色铝面板工艺荣获南阳地区科研成果二等奖;他被职工推选为南阳日用工艺厂厂长,举家“农转非”。一个小修鞋社,依靠走市场、搞创新发展成市级国营大厂,吴元全功不可没,成为企业的领头羊,实为众望所归,实至名归。

有道是:时势造英雄。80年代,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与时俱进,吴元全从书画家跨界企业家,成为市场经济大潮的弄潮儿。“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机会总是给予那些筚路蓝缕、一路打拼的人们,吴元全便是其中之一。1985年,西安美术学院招收成人考生,吴元全毫无悬念地被顺利录取。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系统学习美术理论,汲取古典文学滋养,二十多年的美术实践在此得到系统提升。他师从刘文西、刘保申等艺术名家,毕业后又得到当时河南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工笔花鸟画家王少卿的言传身教。他勤勉不息,锲而不舍,始终如一地早起读诗诵词,晚上临帖作画。苦读三载,没看过一次电影,无暇游玩西安的名胜古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元全渐入佳境,从一个自学成才的乡土画匠砥砺成为一位独具风格的“学院派”文人画家,吴元全厂长亦成为名副其实的“吴元全先生”。吴元全先生主张“为百虫写照,为百鸟张神”的创作内涵,推崇“师古而不泥古”的创新精神,其画风清新俊朗、厚重大气,极具朝气蓬勃、拼搏奋进的时代气息。他笔下的“鸡”各展风姿:“一唱雄鸡天下白”的丹凤朝阳式的“单鸡”构图,气势雄浑,声振寰宇;鸾凤和鸣式的“双鸡”构图,尽显灵犀相通,心心相印;家和万事兴的“群鸡”构图,彰显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情趣。他笔下的“并肩前进”双牛图,笔墨厚重,此时无声胜有声,道出了自己深耕厚植、殷殷前行的大美心境。吴元全先生的笔墨情怀,融情时代,胸怀未来。

推陈出新源于“活”

吴元全先生学业有成,被分配到当时的全国十大玉器厂之一的南阳玉器厂从事美术设计工作,从平面的纸、塑料、玻璃、铝板转移立体的玉石精品设计。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玉汝于成。吴元全先生立志在新的起点和高度成就一番大事业。他是一位善于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艺术家兼企业家。厂里的玉雕技师都以父传子、师传徒入行,但是往往缺乏美术理论知识。于是,他首创职工美术夜校,专门讲授美术理论,又把厂会议室改成素描教室,吴元全亲自教授青工素描,提高造型能力。此举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干部学习热情,技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一段最难忘的时代记忆。吴元全先生不仅勤恳敬业,而且横下一条心敢于执著创新。在“古传今、父传子、师传徒”的行业传统模式沿袭背景下,玉雕作品创作常常师古泥古、中规中矩。吴元全先生立意创新,打破传统的桎梏藩篱,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创新《彩玉十二生肖》。他的这一想法立刻招致同行们的反对,甚至是冷嘲热讽。吴元全先生认为: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是艺术的生命,只传承不创新的艺术没有生命力;只要符合艺术发展规律、满足大众审美要求,就是正路子,就值得去尝试。他力排众议、信心满满地说:“如果我设计的东西卖不出去,我自己买!”。这十足的底气,源于他艺高人胆大的创新精神。当创新版的《彩玉十二生肖》横空出世,并斩获中国轻工业部新产品设计一等奖,足以证明这一切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实实在在的人间传奇。正如评奖专家点评所言:“如一缕清风,为沉闷的传统的玉雕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今后的玉雕创作意义深远。”

河南省人民政府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礼品-南阳玉雕-《九龙晷》
河南省人民政府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礼品-南阳玉雕-《九龙晷》

怀着传承古人的敬意,执著创新未来的愿景,吴元全先生在玉文化之路上铿锵前行。《红楼梦》、《玉树临风》等玉雕作品相继横空出世。移景换式,疏密聚散,对比统一,知白守黑,俏色巧雕,点、线、面有机结合等艺术规律融入作品,打造精品,将大自然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众多作品中,独山玉雕《九龙晷》堪称吴元全先生的经典之作。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年初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制作祝贺澳门回归的贺礼《九龙晷》的重要的政治任务落实给了南阳玉器厂,由吴元全先生领衔设计和制作工作。诸多难题摆在他面前:不仅任务重、意义大,而且时间紧,只有9个月的时间;设计方案如何体现主题、内容和风格;玉料如何选取,制作过程中遇到瑕疵或者断裂如何处理;运送途中发生磕碰损坏怎么办。面对艰难险阻,吴元全先生抱定一条信念:一定要保质保时出精品,把河南人民的心意呈献给澳门。

他和设计团队反复梳理一道道难题,烂熟于心,一遍遍地揣摩破解之策。“九龙绕柱”、“九龙盘砚”、“九龙壁”……有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率领设计团队反复研读古往今来的玉雕作品,作为《九龙晷》的创作底稿,去其短,取其长,制作了20多个泥塑设计样稿,胸有成竹,渐入佳境,最终出台了独具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方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料迫在眉睫。吴元全先生亲赴南阳独山玉矿,登临山上,俯首山下,深入矿井,驻足料库,擦摸翻看,精挑细选,终于寻见了一大块满意的独山玉料。独山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因其硬度较高,质地细腻,色彩丰富而享誉海内外,法国学者舒尔茨称之为“河南翡翠”。俗话说“神仙难断寸玉”,吴元全先生要当一回高明的“神仙”。他把玉料一分为二,两块玉料同时雕琢,做成“姊妹篇”,从而确保万无一失。接下来就是紧张而艰苦的创作过程了。从造型、结构、动态、神态,到鳞爪细部,从浮雕、透雕、镂空雕到线刻,吴元全先生都面面俱到,无微不至,手到、眼到、身到、心到。时值酷暑,蚊叮虫咬,还要双管齐下、通宵达旦地加倍赶工期。秋去冬来,11月16日,两件《九龙晷》珍品同日大功告成,可谓“双喜临门”。11月28日,一件作为备品“卧龙”仓库,另一件敲锣打鼓运到郑州。在省政府大院举办了隆重的启运典礼,五位副省长到场祝贺,并委派一位省政府的秘书长带队一路护送到珠海机场。当《九龙晷》亮相澳门回归庆典时,瞬间吸引了无数目光,国内外嘉宾赞叹不已,成为一件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精品,并获得河南省政府颁发的创作设计奖。南阳玉器厂从此名扬四方。

国画《并肩前进》
国画《并肩前进》

作为一厂之长,吴元全先生继续走市场兴企之路,彻底消除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营销靠外贸”的传统销售模式。他首先推出“内销并举”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模式,在厂内首创展销厅,实现自我销售,在全国各省设立销售点,联成四通八达的营销网。第二步是打造品牌,申请注册了“拓宝”产品商标。经过持续打造,拓宝玉器畅销国内,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拓宝”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品牌认证,成为河南省唯一获得“原产地标记”保护的玉雕品牌。2006年,“拓宝玉器”获得全国玉器生产企业中唯一的“中国名牌”。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双管齐下,成为吴元全先生执掌企业、取得胜利的重要秘笈。

作为一位艺术家,吴元全先生艺无止境、继往开来,深耕厚植创新意识。他发现厂里七零八碎的玉雕废料被当成垃圾扔掉,觉得很可惜,因为这毕竟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2006年,吴元全先生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美誉。他在五台山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师大会时,登临五台胜境,放眼千山万壑,层峦叠嶂,叹为观止之余,不禁触景生情,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万千造化、万紫千红的彩玉碎屑“泼墨”组合成画,以天然之玉描绘自然之境,岂不浑然天成!仿佛石涛先生“搜尽奇峰打草稿”,犹如刘海粟先生“十上黄山,胸有丘壑”,吴元全先生赋予玉石边角废料新的生命,一幅幅彩玉组合浮雕作品跃然眼前:《清明上河图》、《洛阳龙门石窟》和《黄河母亲》等。此项宝玉组合浮雕创新艺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促进了中国玉雕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以玉作画、装点生活的先河。其中的《清明上河图》等获得河南省“陆子冈杯”玉雕评比特别金奖。近年来,他创作的玉雕作品多次斩获大奖,2016年翡翠作品《如虎添翼》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2017年独山玉《山高水长》荣获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举办的原创亲工玉雕精品展特别金奖,并与《福寿如意》并肩斩获“玉华奖”金奖。《金秋》、《青山叠翠》、《滕王高阁临江渚》玉雕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吴元全先生将其艺术创新实践纳入科研立项,深入总结挖掘,升华为理论高度,《彩玉组合浮雕工艺研究与开发》荣获南阳市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同时获此殊荣的科研成果还有《实用玉制编钟和编磬的研究与开发》等。其中《玉雕深孔加工及玉笛产品开发》填补了国内工艺品实用化和日用品工艺化的空白。他历时两年主编的《中国独山玉》一书,是中国全面论述独山玉的第一部专著。

一心为民立于“实”

2008年,集艺术、企业、科研于一身的吴元全先生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全国两会,建言献策,行使人民赋予的民主权利。这是一份政治荣誉,更是一份使命担当。履职以来,吴元全先生专注于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瓶颈。为此,他不顾膝关节疼痛难忍、医嘱须休息静养,坚持参加河南省人大组织的每一次考察调研活动,足迹遍及全省18个地市。他还深入外省,涉足扬州、北京、上海、新疆等近10个玉雕产业密集地区,广泛接触工美艺人、地方官员、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技术工人等,对本行业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了缜密的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独山玉《-青山叠翠》
独山玉《-青山叠翠》

2011年3月8日,吴元全先生在河南省代表团分组审议讨论会上做了《关于玉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发言,以鲜明的论点、详实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2016年,吴元全先生在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将合肥至西安高速铁路纳入国家铁路“十三五”建设计划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重视。2011年3月7日,吴元全先生应邀做客新华网,会同其他嘉宾,就如何破解用工荒的难题,与广大网友互动对话,引起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2016年3月8日下午,吴元全先生做客河南报业集团两会会客厅,对中国当代“工匠精神”明晰解读:“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不但有继承,同时也不乏创新精神。”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吴元全先生深知一定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作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他累计提出建议92条,议案48项,涉及粮食、区域经济、交通、民生等各领域。历届历年两会议案和建议中,包括《关于设立“国家质量奖”的议案》、《关于设立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建议》、《关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建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议》等,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实际情况,体现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吴元全先生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源于心中有大爱。他组织南阳20位书画家义卖活动,将100幅作品所得善款全部捐给灾区。他多次参加主题义卖活动,多幅作品高价售出,所得款项全部通过《南阳晚报》捐赠给社会。他出资5000多元购买图书,通过南阳共青团市委捐赠给南阳中小学。他先后资助7名大学生完成学业。他筹资5万元为偏远农村修路……

吴元全先生从艺治企大半生,他坦言:“从艺初衷是迫于生活压力,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压力没有了,就只有对艺术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之所以走上治企之路,是因为人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而机会往往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们。”吴元全先生在西安美院求学时曾制印一枚,镌刻“勤、恒、活、实”四字,作为书画作品压角之印。这是吴元全先生从艺从企、做人做事的“四字箴言”,鞭策他走进古稀之年的光辉岁月。他这样诠释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勤,勤奋一生;恒,不舍一生;活,创新一生;实,务实一生。此四字,回眸来时路,初心不改;憧憬未来情,使命在肩。祝愿吴元全先生“一片冰心在玉壶”,工匠精神传千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在设计玉雕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在设计玉雕作品

吴元全

汉族,生于1948年7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南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1971年10月至1985年8月,在南阳市日用工艺厂参加工作,历任厂美术设计、设计室主任等职。1985年9月至1987年8月,在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学习。1987年9月至今,任南阳玉器厂(现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设计师、总工艺美术师。其本人先后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家”、河南省文化产业十大领军人物、河南省文化产业十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阳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原大工匠等荣誉称号。

(2020.03.16 第05-06期)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