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宪忠:十年 梨 想战沙荒 产业之花映河滩

2023-02-27 13:12 作者:邓丽君 吕月华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大字号

【编者按】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神州大地上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拼搏进取、勇于担当的追梦人。他们走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以中国精神为指引,以科技为支撑,以群众福祉、社会和谐为导向,自觉开辟出一条全面振兴的发展之路。享有“威县梨产业之父”“最美河北人”美誉的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曲宪忠,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将全部的精力与心血奉献给基层扶贫和乡村振兴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并在产业兴农的实践中,将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演化为以“标准意识”“科学思维”“市场观念”“创新举措”“民本情怀”“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威梨精神”。


 

2012年,曲宪忠第一次到威县授课指导

曲宪忠

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威县经济林建设高级顾问、威县梨产业发展首席专家,威梨产业的奠基人、开拓者。1968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先后担任迁西县林业局副局长、公社书记、局长、副县长、唐山市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林业局长,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正厅级巡视员,正高级工程师。曾获全国核桃、红枣行业“十大影响人物”称号,河北省第6-8届人大代表,中国老科协奖获得者,河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2023年1月9日,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享年78岁。


 10年打造出10万亩绿色A级梨产业园区。这是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曲宪忠退休后以68岁的年纪重新起航创下的新业绩。他立足于威县西沙河流域曾经的沙荒地,沿着习总书记指明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紧紧因循产业扶贫这一“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带领威县人民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今年1月9日,曲宪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然而,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必将绵延开去,犹如西沙河的水,滋养和守护着他曾战斗过的梨产业带;这方热土上的人民群众,也必将沿着初显成效的振兴之路坚定地走下去。

“吃威梨 有威力”——威县西沙河流域梨产业带航拍图

在过去的十年里,威县西沙河流域14个乡镇226个行政村8万余名低收入群众,依托标准化梨园10万亩,实现了年人均增收2万余元。曲宪忠为威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穷尽了毕生心血,赢得了广大梨农和人民群众的爱戴,先后荣获中国老科协奖、河北省政府质量奖、河北省精准扶贫突出贡献奖、河北省十佳最美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荣誉,被群众誉为“威县梨产业之父”“威县的梨财神”。

曲宪忠在“最美河北人”发布现场接受采访

高起点,走生态与经济共赢之路

河北威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梨树种植传统,其沙质土壤也非常适合种梨树,然而由于效益不好,渐渐地改种了棉花。

2013年,时任威县县长吕志成为曲宪忠颁发聘书

2013年1月,68岁的曲宪忠应邀来到威县,受威县人的质朴、贫困的县情和威县干部热切期盼拔掉“穷根”的真挚眼神所触动,欣然接过政府颁发的聘书,担任起威县经济林建设高级顾问,就此开始了他与威县长达十年的不解之缘。

面对当时“如何使生态和强县富民结合起来”这一最棘手问题,曲宪忠在头脑中逐步形成了“打造优质梨产业带”的宏伟计划。他花一个多月的时间,凭着对国内30多个省,国外十六七个国家和地区梨树产业化考察的经验,重点分析了欧洲、澳洲、日本、韩国及国内几个重点梨产区的生产情况与市场情况,又先后到山东莱阳、莱西及河北邯郸魏县、保定高阳、石家庄辛集、赵县等地考察,充分了解国内外梨产业发展状况。一番深入的调研,使他进一步增强了在威县打造梨产业带的信心。

在对威县西沙河流域土质、水文、气候及市场预测等进行实地踏查的同时,曲宪忠又联系邀请省内外多名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在威县实施10万亩绿色A级高标准果园建设工程,沿西沙河两岸49公里,土地总面积36万亩,涉及张营、七级、高公庄等7个乡镇104个行政村,计划到2020年,西沙河流域近14万村民的人均收入,将由2012年的3920元增加到一万元,如期实现收入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曲宪忠介绍梨树生长情况(左三为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左四为威县人民政府县长高凯英)

在此基础上,曲宪忠指导制定了《威县西沙河流域绿色A级高效梨产业带建设规划(2013—2020年)》。该规划坚持高标准的顶层设计,在定位上,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绿色A级果品生产管理、集中生产布局、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和适地适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六项基本原则,将梨产业带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亚洲知名的梨果生产出口基地”。在布局上,明确建设重点为“基地建设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程、生态防护工程和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打造西沙河果韵生态农业观光画廊。在目标设定上,到“十三五”末梨树种植规模达到10万亩,规划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的发展目标。在品种选择上,推广省力高效现代化密植栽培新模式,综合考虑西沙河流域土质和国际国内市场等因素,确立了秋月梨、新梨7号、雪青梨、红香酥梨四个主栽品种,从一开始就做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保证了未来销路。

曲宪忠曾坦言:“在一个平原县发展10万亩高标准梨果基地,特别是大规模杜梨建园,这在我40年的工作中是前所未有的。”然而难度未能冷却他的热情,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在威县建设标准梨园,不仅在冀南农业结构调整方面是一个典型,同时对指导河北乃至全国的平原县农业转型升级,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017年9月22日,梨农代表向曲宪忠赠送“梨财神”锦旗

曲宪忠的到来宛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醒了威县沉睡多年的西沙河。经过近十年的积淀,2021年威梨的品牌价值达2.7亿元;在威县成功召开河北省首届梨电商大会、全国梨产销形势分析会,威梨进入教育部、清华大学等23家机关高校食堂,畅销北上广深等35个一二线城市。昔日的沙荒滩涂,变为了今日的梨果飘香,他大手笔规划的沿西沙河两侧10万亩梨产业带,把威县的植树造林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高标准,创新管理护航绿色创富样本

一份全心交托的承诺,十年义无反顾的奉献。

在曲宪忠亲力亲为的指导下,根据农业部的绿色产品标准,制定了适合威县绿色果品生产的技术规程、栽培模式。从踏查、规划、打探坑、看土质、整地施肥到调运苗木、划线定点,从栽植规范、覆地膜、保成活到专业队嫁接、病虫害防治,从示范园、接穗圃、网架建设到四季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模式,概括为“8大程序、30道工序”,实现了流水化作业。同时制定了威县绿色A级梨标准化生产“一标五规一方案”:即威县绿色A级梨果质量标准,育苗、建园、生产管理、贮藏保鲜、加工等5个技术规程和《威县绿色A级梨产业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确保梨产业园区,从企业入驻开始,经过苗木繁育、起步建园、生产管理到包装销售、贮藏加工、市场物流等,都严格执行绿色A级生产标准。在建园流程上,实现了“六统一”,即统一株行距、统一南北行、统一挖沟施肥、统一专业队嫁接、统一覆膜套管、统一流水线作业。

曲宪忠在梨园指导梨农技术

梨果的种植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探索形成了“五统一分”标准化种养模式,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品牌标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施肥防疫、统一市场销售及分户经营管理,做到不干则已、干就标准化。优质林果经济林带,以生产绿色A级、绿色AA级农产品为目标,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梨园建设从挖沟、施肥、深耕,到梨树品种选择、种植、嫁接、覆膜都在专家指导下,严格按照绿色A级标准完成。

在管理和经营上,曲宪忠重点推行了“三创新”:创新生产方式,推广机械整地、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等现代林业科技,实现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创新组织形式,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承包经营等模式,实现由过去一家一户、小打小闹向现代规模经营转变;创新生产技术,建立梨树新品种采穗圃、示范园和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保证了苗木质量和纯度。

一项项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带来了预料不到的效果,也极大改变了干部群众的观念。比如,将原来的秋季带木质芽接,调整为丁字型芽接,极大提高了果树成活率;梨树的枝条扭梢一直是公认的难题,曲宪忠多次与日本及国内的专家探讨,并自己亲身试验,发现早晨六点扭梢效果最好;探索创新了杜梨苗木建园方式,实现了当年栽植、当年嫁接、当年成活、当年成园,日本专家看了这一栽培技术,赞叹不已。

为了确保一项项标准的严格执行,曲宪忠可没少拉下脸批评人,毫不留情。别看他平素里风趣幽默,和蔼可亲,一旦涉及工作,就像变了个人,有些工作看似毫分之差,却要求“重新返工”。对此,曲宪忠表示原则至上,“共产党员就怕‘认真’二字,不能照顾情面、不可心存顾忌。”

央视戏曲频道播放以曲宪忠感人事迹改编的新编威县乱弹戏《梨乡情》,“乱弹”是威县地方传统剧目,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梨园的那些日子,曲宪忠通常每晚12点前从不休息,早晨5点准时起床,要么忙碌在田间地头,要么在住所研究问题,饭桌上也是经常谈工作。有些时候,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一旦得知也会想尽办法帮助解决。全球最大的果蔬汁加工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中国海升果汁控股公司落户威县时,要建设2000亩标准梨园基地。当曲宪忠了解到井位少、人员不足时,便亲自出面协调2个乡镇4个村,为海升梨园提供机井水源,连续两天每天凌晨4点,亲自到梨园现场查看浇水情况,确保按时足量浇水。

威县第二届梨花节暨奔向“梨”想马拉松比赛

如今,威县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梨产业新兴县,全国秋月梨和新梨7号规模化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县。威梨产业从跟随者逐步发展成为领跑者,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威梨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梨区域公用品牌10强,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品牌节金奖、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河北省梨王等荣誉50余项,成为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供应梨果。2022年梨果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17.5亿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梨产业的标杆。

威梨成为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阅兵梨”,端上了党的十九大代表的餐桌

曲宪忠带给威县的“梨”想,是惠及威县千万果农的财富梦想,是将威梨做大做强、享誉市场的品牌梦想,是将梨产业带发展为生态带、经济带、旅游带的产业梦想……伴随新春的脚步,新一茬梨花已然初绽枝头,相信产业之花也将沿着西沙河滩次第开放。

(2023年第03-04期)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