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活增添诗意 让乡村更加美丽

——皖南烟农“老费”的“蜕变”
2023-10-20 10:52 作者:张瑜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网
大字号

图:烟农费礼云

图:烟农费礼云(左)和接收通讯员采访  郑朋摄

夏日的晌午,骄阳似火,鸣蝉似乎也怕热,偷偷躲了起来,不再“唱歌”;往日吱吱作响的风车静静伫立,变得沉默;田里的烟叶微微皱缩,大片大片的叶子透露出焦黄的颜色,不远处的一座凉亭里,烟农费礼云望着眼前的烟田似乎在思索清田后,下一步要干什么……

今年60多岁的老费,种植烟叶已经十年有余,在安徽宣城市宣州区的双乐村,像老费这样的烟农就有38户,他们种植的烟叶共有400多亩,从技术“小白”到种烟“大户”;从烟田小改大到稻烟轮作;从窘蹙拮据到生活小康,一路走来,他们用辛勤铸造生活,用坚持成就美好,他们的种烟之路诠释了脱贫攻坚的步调,也折射了乡村振兴的不易。

“转业”从零开始

费礼云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种植水稻打发着三餐四季,过着那一成不变“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村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日常开销的增多,这使得他对这种“靠天吃饭”的生活状态感到不满,于是想着干点别的事业。可对于农民来说“转行”哪那么容易,一没技术、二没资金、三没人际,反复思索后他加入了装潢大军的队伍。“当时也很迷茫,不知道干什么,我们这种老农民,又没什么文化,只能干些体力活,刚好有熟人从事装潢方面的工作,我便跟他去了,去了上海。”老费静静地回忆,并时不时地搓了搓他那布满老茧的手,似乎那些老茧是他那段辛苦岁月的“见证者”。在上海干了几年,虽说也挣了点钱,但支撑不起大城市的种种花销,每年所剩无几,考虑到身体状况以及家庭情况,老费还是觉得自己得回老家。

2009年的一天,政府出台了一些关于种植烟叶的政策,老费以此为契机,回到了老家,成为一名“职业烟农”。

“刚开始我也充满疑虑,种植烟叶到底行不行,咱以前谁也没干过,后来听说皖南烟叶在给予种植补贴的同时,还帮助烟农学习技术,从“种”到“收”再到“卖”提供“一条龙”指导和服务,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我便试试。”老费微笑道。

从那以后他便与烟叶结缘,一干就干了十几年,从最初的几亩田,扩大到如今的几十亩;从原来的事事不谙到现在的技术骨干;从之前的从业者到现在的管理者,他演绎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转变”创新模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从田地的租赁到技术的学习,哪项工作能一蹴而就。刚开始租赁土地时,村民对种植烟叶有些担心,生怕把田地给搞坏了,以后种植其他作物不行了。他们大多数不愿将田地出租,在多方协调沟通下,老费租到了一些,但它们比较分散,这边一块,那边一片。无奈,只能这样先种着……

在老费的精心打理和技术人员的耐心指导下,烟叶的种植状况越来越好,老费的收入也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老费的队伍。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老费意识到这样的种植模式需要转变,七零八落的烟田影响种规模生产、过度依靠人工影响效率、单纯种植烟叶影响土地利用率……

于是,他想方设法改变现状,从2019年开始,他争取到皖南烟叶公司“小田改大田”的土地整理政策支持,将周边的田地整体承租,形成规模,为后期的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随后又通过烟农合作社,购置专业的生产设备,以农机化生产解决劳动力不足及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同时,他创新“水稻+烟叶”的新型种植模式,烟稻轮作,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保障土地肥力。“老费现在是双乐村种植烟叶的典型,他不仅种植技术过硬,而且手下有自己的工人,又有农机设备,同时又有管理能力,他的经营模式达到了以烟促粮、以烟稳粮、共同致富的效果。”皖南烟叶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王桢说。

“朴实、善良、勤劳”是大家对费礼云的评价。每年种植烟叶时,他都会专门留出几分田地,种上西瓜,那是他专门为工人准备的,他希望大热天在田里干活,工人们随时能吃上几口清甜的西瓜,解渴解暑。“工资啊,他从来都不拖欠,有些路远的工人,他都是给工人每日一结。”工人们对其称赞,而他总是淡淡地说:“大家都不容易,我就是想着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转化”做足保障

在老费种植烟叶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的困难,有许多许多的阻力,都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种种难题都一一化解。

首先,种植烟叶便面临着技术问题,烟叶的生长习性是怎样的?如何对其进行种植管理?如何在实现成熟采摘?如何调整烘烤工艺?种种问题向他袭来,让刚刚成为新手“烟农”的他感到手足无措。

为了掌握必要的技术,老费每天都虚心向技术员学习,从田间地头到网络学院,从工作一线到培训专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经过实践的验证和岁月的洗礼,终于他对烟叶种植技术渐渐从一无所知到心领神会。“这还要感谢皖南烟叶技术员的细心、耐心的指导,他们每年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技术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有了今天,现在我每年的种植收入大概有二三十万元,比以前种植水稻强太多了。”费礼云欣喜地说。

其次,租赁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没钱咋办?借呗!可是谁愿意借那么多钱?老费东拼西凑可还是不够。得知情况后皖南烟叶公司积极出面与银行协调,为其争取低息贷款,帮助烟农解决资金问题。“幸好,有皖南烟叶的帮忙,我有了继续走下去的资金,是他们为我做足了后盾,我真的很感谢他们。”费礼云说。

再次,为了解决烟农们的后顾之忧,皖南烟叶公司还为他们购置了各种保险,有烟叶种植险,防止因天灾而不能取得收成;烟农用工险,防止工人在田间种植、采收、搬运烟叶过程中出现意外;烟农及家属意外伤害险,为保障烟农家人出现意外的险种。“我们为烟农做这些就是想让他们能安安心心工作、平平安安种烟,解决他们的各种顾虑,为他们做足保障。”王桢介绍说。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烟叶种植,老费在城里买了房,也有了车,农忙时入乡,闲暇时进城,生活越来越充满“诗意”。如今双乐村的村民,越来越倾向于种植烟叶,在老费的引领下,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滋润,乡村建设也越来越美好,实现了“户户通”,兴起了“产业链”。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扩大烟叶种植纳入农业规划中,力求守住40万亩烟田的“红线”,达到户均120亩,争取以烟叶种植促进乡村发展。

夕阳迟暮,绿水青山环绕,满眼鲜花盛开,费礼云轻轻抬起头望向远处的烟田,眼中透露着希冀,脸上篆刻着欣然,似乎他对未来充满期待,相信他笃定成为一名“烟农”是选择也是注定;相信他确认,烟叶种植定能助力乡村振兴;相信他坚定,每一个勤劳者都能为家乡创造一份“温情”。

(供稿单位:淮北市烟草专卖局

【责编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