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互联网络等新媒体、自媒体所营造的社会舆论,对公众情绪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只凭想当然、靠心血来潮撰写评论文章,这种“妄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的“妄评者”脱离实际,不作深入调查研究,听风即雨,盲目地从网络信息上、从别人的描述中开处方、出点子、定调子;有的人云亦云,缺乏去伪存真的本领,对谣言误判、误信,甚至成为谣言的“中转站”;有的学风不浓,肚子里没真货,照抄照搬别人的观点想法;有的夸夸其谈,空喊概念口号,拿不出管用的实招硬招新招;有的喜欢“指点江山”,不顾基层实际,凭主观臆断,对基层的工作随意评论、指点;等等。诸如此类“妄评”行为,既经不起事实推敲,更与“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背道而驰、渐行渐远。若任其潜滋暗长、恣意妄为,势必将损害党群关系、败坏党风政风、破坏网络生态。各级党组织务必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纠正,杜绝类似事情发生。
评论是旗帜、是灵魂,事关导向、方向。一篇好的网评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网评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党员干部作为社会舆论的引领者,“妄评”不可为、不可行、更不可取。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做党政方针的传播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要挖掘事物的内在本质,依据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加工,不断增加评论的厚度。要搞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清楚事实来评论事实,使主观认识能够正确反映和符合客观实际。
少数党员干部“妄评”,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与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其根源在于党性方面出了问题。各级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强党性”的要求,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党员干部终身必修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自觉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在思想上拧紧“发条”,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纪律规矩、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教育培训,避免出现思想“杂音”。要在监管上“拉满弓”,综合运用函询约谈、警示谈话、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多种手段,依法依规处理“妄评”干部。要在责任上“落到点”,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妄评”行为监督责任不力,给党组织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部门、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严肃追责问责。通过多措并举,共同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
(供稿单位:贵州省黄平县组织部)
【责编 丁鹏】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03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02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