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全国两会的隆重召开,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这一议题对于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深远意义。2025年3月8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武强年画协会会员、中华传统礼规文化传承老师郑秀华女士和唐庆波先生受邀参加《两会会客厅》栏目,共同探讨非遗传承的现状与未来。
在采访中,郑秀华和唐庆波均表示,“非遗活态传承”理念的核心在于“见人见物见生活”。他们一直积极践行生产性保护理念,通过建立“非遗工坊”模式,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郑秀华介绍说:“我们与各大协会携手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非遗进校园促进了校企互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格局;非遗进社区则扶持了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工作室,为乡村文明振兴贡献力量。此外,我们还通过‘大手拉小手’行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促进好家风、好民风的养成。”
谈及今年两会中关于传统文化与非遗保护的提案和讨论,唐庆波深受启发:“许多代表委员强调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未来可以尝试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开发数字产品、线上互动体验等,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这一非遗项目。”郑秀华也指出,加强非遗文化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同样重要“我们在传承保护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如何将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更好地推向市场,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今后,我们将在品牌塑造、产品创新和营销渠道拓展等方面加大力度。”
多年来,郑秀华和唐庆波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成绩卓著,获得了诸多荣誉。对此,他们表示,这些荣誉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认可,更是一种责任和鞭策。唐庆波坦言:“荣誉让我深感使命重大,压力也随之而来。但我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传统文化传承贡献更多力量。”郑秀华也表示,将继续坚守初心,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做好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工作。
在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方面,两位老师分享了丰富的经验。唐庆波介绍说:“我们通过举办非遗体验活动、讲座,以及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让年轻人亲身参与到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制作有趣的短视频,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郑秀华强调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文化展览,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各界也应举办更多文化活动,为年轻人提供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此外,文化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让传统文化教育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和兴趣。”
最后,郑秀华和唐庆波表示,将继续努力,为非遗传承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编 李媛】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3-14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3-12
《中华英才》半月刊网2025-03-12